秋收游余姚,学王阳明心学二十句,收获满满(二)

陈美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0 要善恶分明,更要爱恨分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p><p class="ql-block">大意:人只要喜好善行如同喜爱美色,憎恶恶行如同讨厌恶臭,他就是圣人了。</p><p class="ql-block">感悟:很多人都以为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圣人其实很简单、很平常,就是知道善恶,并能从善如流、嫉恶如仇。这就是大道至简。可说起来容易简单,又有几人能做到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1 别在打扮自己上花费太多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p><p class="ql-block">大意: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p><p class="ql-block">感悟:如今是个看脸的世界,注重的是颜值,整容更是遍地横行。这些人,真该看看王阳明这句话。好在还有一句“主要看气质”,倒还合乎阳明心学的宗旨。颜值是有保鲜期的,气质却没有,而且还会如酒一样越陈越香。分多一点时间,去多关照和修养下自己的内心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2 好学+坚持=涵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p><p class="ql-block">大意:人应当知学。求学讲论无非是涵养德行。不求学讲论,只是因为涵养的志向不够真切。</p><p class="ql-block">感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王阳明这句话的意思基本也是一样,但要更深一些——学不仅关系到才,更关系到涵养。所以人是不能不学的,如果学不下去,原因诸葛亮和王阳明也说得明白——那是你的意志不坚定,志向不牢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3 心正就是少发怒</span></p><p class="ql-block">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p><p class="ql-block">大意:一个人在忿怒时,较容易感情用事,有时会怒得过分,就失去廓然大公的本体了。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p><p class="ql-block">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背了中正之道。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正是矫正涵养之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4 要想快乐,须哭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p><p class="ql-block">大意:唯有痛哭之后才能乐,不哭就不会乐了。虽然痛哭,此心却得到了安慰,因而也就是乐。</p><p class="ql-block">感悟:假如天天吃肉,也就不觉得肉香了;如果天天都像过年,真到过年时也就没有年味儿了。王阳明说的道理,完全合乎阴阳辩证之道。</p><p class="ql-block">所以不要害怕生活中的痛苦,那正是在为明天的快乐打基础。王阳明同时还告诉我们,实在忍不住,就哭出来吧,发泄正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5 这个世界没有对不起你</span></p><p class="ql-block">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如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p><p class="ql-block">大意:你如果是以厌弃外物的心去静中寻求,相反只会养成骄横怠惰的恶习。你若不厌弃外物,再到静处去涵养,这样就是可以了。</p><p class="ql-block">感悟:为什么厌弃外物就是骄横怠惰?因为那背后是你对这个世界的鄙夷,以及不屑为伍。而世界只是自然,运作只依造化,又有什么可鄙夷和不屑的?所以一切都是你心的问题,你以为你是被辜负,其实不过是你的私心私欲没被满足、顺从和将就罢了。所以,摆正心态是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6 遇到恶人,最好的办法是别理他</span></p><p class="ql-block">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谪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p><p class="ql-block">大意:文过饰非,这是恶人的常态。如果去责备他的过失,反倒会激起他的恶性。</p><p class="ql-block">感悟:对于那些不地道的人,讲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满脑子的歪理邪说,永远能拿来跟你胡搅蛮缠,要说服他们等同于改造他们的整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么可能!你跟他们探讨下去,不但说服不了对方,他们还会不断愤怒失态。你如果跟着呛,他们就会变本加厉。看来王阳明也是遇到过这样的人。所以碰着了,趁早闭嘴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7 好好吃饭,就是修行</span></p><p class="ql-block">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p><p class="ql-block">大意: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p><p class="ql-block">感悟:这种状况恐怕比较普遍——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无聊得要死。人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p><p class="ql-block">怎么办呢?就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走路的时候就好好走路,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这些,正是收摄心思,正是修行炼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8 人最怕一个傲字</span></p><p class="ql-block">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从恶之魁。</p><p class="ql-block">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p><p class="ql-block">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的。那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义礼仪的,自然都是善的。</p><p class="ql-block">而傲慢者恰恰相反,他的心必定狭窄阴鸷、封闭自恃,言行之间充满私心私欲,从而挤压和伤害到他人,不恶又会怎样?一谦一傲,值得深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 诋毁他人,耽误的是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p><p class="ql-block">大意:用言语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p><p class="ql-block">感悟:耽误人的其实不是诋毁,而是看不到自己的一颗心狭隘戾气,不够宽容和涵养,又把精力放了太多在诋毁上,那么就既在加剧心中恶疾,又没有时间精力去改善这种状况。那么久而久之,自然就把自己耽误了。人心不正,则事事不正,处处都会耽误自己。其中的值与不值,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 你只是不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span></p><p class="ql-block">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p><p class="ql-block">大意:持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里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p><p class="ql-block">感悟:王阳明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你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容易三心二意开小差?不是那些让你分心的人和事的问题,你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主要,而只是你的心不够定、志不够坚,这才是根本。</p><p class="ql-block">学王阳明,要牢牢记住一点: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都要从心上找原因。而这原因,往往都是心不够定,心性不够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