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一生在世不给人剃度,什么原因?

阿弥陀佛

<p class="ql-block">净空恩师慈悲开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只随阿弥陀佛的缘,我们念念只想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太苦了,苦了这么多年还不觉悟吗?还有什么好留恋的?舍得干干净净,就得自在,看这些大乘经典,眼睛放光,看出许许多多的意思,真正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一天不吃饭没关系,一天不睡觉无所谓,一天不读经可不行。我们的生活能量、养分都从经典里头来的,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佛是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众生不知道自己有佛知见,只知道自己是凡夫,具足凡夫知见,不知道自己有佛知见。佛到这个世间来,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有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这知见后头又加了个道,道是你证得了,你得受用,不是前面悟,现在入佛知见。悟没有入,实际受用没得到。舍利弗,佛叫著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就是说明白了、说清楚了,佛为什么出现到世间,就为这个事情。上面说明诸佛唯因一大事因缘,一就这一桩事情,没有第二桩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3, 37, 41); 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rgb(250, 250, 250);"> 那佛以什么样身分出现?佛以一个出家比丘身分出现。比丘是什么身分?是佛陀教育的义务的老师,终身义务的老师,释迦牟尼佛示现榜样给我们看,比丘的身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出现於世,这是比丘在世间他一生所干的事情。众生不知道自己有佛性,不知道自己本来是佛,要为众生开导。众生的心好比是个门,这个门关闭的,没打开,所以他不知道。佛门里面这些弟子们,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是释迦牟尼佛把他们的心门打开了,他们才知道。自己这个门打开了,要发心帮助一切众生这个门关了没打开的,要去帮忙把他们的门打开。这一打开,利根的人,就是聪明人,他知道了,自己有佛性,对於破迷开悟、转凡为圣他就有信心,他就真干了,这上根人。中下根人不行,虽然打开了,跟他说明了,他也懂了,他还不能够相信。那怎么办?必须要做榜样给他看,示,示是自己做出榜样,什么榜样?入佛知见的榜样。做出来,生活上做出来,工作上做出来,待人接物都做出来,他真相信了,真的转变成一个人了。以前迷惑颠倒,现在忽然有智慧、有德行了,他明白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3, 37, 41); 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rgb(250, 250, 250);">  老师对学生能够做得到的就这两桩事情,开示。悟入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接受老师的开示,明白了。老师开示不明白,跟著老师,天天看他,看了几年、看了几十年,忽然觉悟了。悟了之后他自己会修行,他自己会契入。所以悟入是学生的事情,开示是老师的事情,开是言教,示是身教,老师要用言语、要用身行来表现。学生真的悟了,明白了,明白之后他自己求证,证就是入,入佛境界。净土宗,真念佛了,不是搞假的,搞真的,真放下。一切法他真放得下,他真干,这就不一样了;没有能真正干就是他没开悟,学生没开悟。跟老师跟一辈子不开悟的人有,不是没有,烦恼习气太重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3, 37, 41); font-size:20px; background-color:rgb(250, 250, 250);">  今天佛教衰,当然因素很多,可是一切因素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这一代的出家人没有做出好的榜样,这第一个原因。所以我们常常想到,出家人都像我这个样子行吗?佛教能兴吗?释迦牟尼佛能欢喜吗?常常去反省,常常读诵这个经典,常常用经典来对照自己的心行,这叫修行。每天忏悔,每天改过,每天自新,一定要像一个如来弟子的样子,不像不行,不像就有罪业,不能往生就是三途。我们要记住,这一生非往生不可,没有第二个路子。来生我们还能到人间,还能到天上,告诉你不能。为什么不能?你把《太上感应篇》好好念一遍你就知道了。每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多还是恶多,不就清楚了吗?如果恶多於善,就三恶道去了。单单就这一条,我出家了,我表法表得不好,让人家看到我都生起反感,佛教是这个样子,这个罪名就是无间地狱。</span></p> <p class="ql-block">  印光大师一生在世不给人剃度,什么原因?怕他学不好。学不好,剃度之后就把他送到无间地狱去了,不忍心。在家学佛就好,别出家。古人有两句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头一个是出家人,僧,第二个是道教的。为什么?学圣人不像圣人,学菩萨不像菩萨,甚至於再降一级,学比丘不像比丘,这问题严重了。佛门里面功过不能抵消,功是功,过是过,各论各的。临命终时,看我们功大还是过大,功的分量重还是过的分量重,决定你到哪里去。没有人给你做主宰,完全是自己做主。所以决定不能怨天尤人,怨天尤人罪上又加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个愿文里头读过,祖师大德细说过,让我们有个指望,那就是十八愿,临命终时十念必生。虽然经上讲,唯除五逆十恶、毁谤大乘,可是祖师大德给我们细说,合情合理,临命终之前,真正忏悔来得及。真正忏悔、真正认错,后不再造,从今天回头,决定得生。这一愿,是造作罪业临命终之前忏悔都来得及,给我们一个定心丸。真正念念在西方极乐世界才行,如果这个世间依然放不下,还是麻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这边下文,「佛之开示,既是佛之知见,故唯有诸佛,乃能如实知之」,这个话真的。佛一生所说一切经教,特别是大乘,小乘里头有说,少一点,大乘全是,全是佛之知见,故唯有诸佛乃能如实知之。「众生在情见中」,这个情见两个字是关键,情没断,情是什么?三心二意,这就是情。三心是阿赖耶、末那、意识,这叫三心;二意就是讲的末那跟意识这两个,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识。我们的起心动念、想法看法全是末那跟意识,末那是染污,六识是分别,阿赖耶是资料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资料全部收藏在阿赖耶里头,叫业识种子,这就是六道轮回的本体。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因为有阿赖耶的业习种子,就有轮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众生在情见当中,「起心动念,皆是妄想分别」。这一句,众生在情见中,起心动念皆是妄想分别,这一句可以把它拿来解释八苦里头最后一条五阴炽盛,这就是五阴炽盛。五阴炽盛在哪里?在我们起心动念之间,它在造因。八苦前面的七条是我们这一生所受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是我们现在所受的。受的什么?天天还在干,在造因。五阴炽盛就是此地所说的,在情见中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妄想分别执著。造的因比受的果多,造无量无边因,我们受的果是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缘没成熟。你明白这个道理,真正懂得八苦,你就晓得佛说,形容这个六道苦海无边,一点都不错,怎么能再干这种事情?要真的不想干,就是念佛,不念佛就干。念佛的时候,五阴炽盛停了,不念佛的时候它就起来。这是大问题,这是大事不是小事。「故佛虽有种种譬喻言说,但众生於佛之知见如聋如盲不能真实解了」,这个话真的。也没有人把这桩事情真正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讲都讲不清楚、讲不明白,我们怎么能够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量寿经</p><p class="ql-block">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八集)  2013/5/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wuwb8ve" target="_blank">黄忠昌——聪明绝顶的念佛人!</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xgb9j7y" target="_blank">偶尔见到(瑞相),见到也当作没见到一样。不要见到就自以为了不起,向别人夸耀,这都是容易着魔的原因。</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