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小记

my树洞

<p class="ql-block">  文人墨客笔下九月是金色的,最近打开微圈到处是菊花在怒放,周末又遇难得的清朗天气,故动了赏秋的念。</p> <p class="ql-block">  正是重阳时节,登高是览秋的最佳角度,没开导航也没定目标,沿着进山的公路向着高处盘旋,我们走的不是旅游路线,大都是无名路。山谷里平缓处躺着几处房舍便是一个自然村落,红墙白瓦的砖房在秋的苍色里更醒目,也有灰头土脸的坯房。山外已是钢筋森林栉比,这里还是暖阳照门楣,秋叶落苍台。每个院落的门大都是关闭状态,他们的主人也输给了城市的热闹。</p> <p class="ql-block">  沿着幽静的路,秋安静的很,我的所有精力集中在了眼睛,秦岭山脉或崔嵬,或俊俏,或连绵舒缓,漫山的植被此时染了最重的彩,天工之美是你在画册中看不到的。一朵白亮白亮的云在天际游走,瓦蓝瓦蓝的天空只有她在自由徜徉,我盯着看了很久,还是挡在了山那边。</p> <p class="ql-block">  爬到山顶的景象真的有些心旷神怡。我们所站的山峰是周围比较高的一座,有一览众山小的霸气,也有此山归来不看山的满足,更有阅尽水墨丹青的丰富。银杏树静静挺立着,不招摇却是那迷人的一树树黄。枫叶更是红得炫目,睡在地上依然是一道风景。雏菊漫山遍野,偶有芦苇立斜阳。房前屋后的柿子树是关中地区农耕时代秋天的形象大使,火红火红,既可观赏又能充饥,无人不喜欢。</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遇到一老者突然拦在前挥手,以为她要搭便车,却是老人求施舍路费,我们赶紧捧上食物和足额路费,老人的感谢话语中有几分是佛性,就当是佛渡有缘人。经过山脚下一村子,老远看到一座大石碑立在广场中间,停车前往探寻,原来是"娘娘泉”碑文。碑文记载长孙皇后西去省亲,经此地渴困难耐,默念弥陀,忽见南山脚下丛林中一股清泉,泉水清澈甘甜,长孙皇后便酌饮沐浴,顿觉心旷神怡,倦去神生,随行称此为“娘娘泉”。泉水冬暖夏凉,村人现在修水道引流至广场中央,供村里人饮用浣衣。我们坐在泉水出口处听了很久的水声,哗哗然响亮。</p> <p class="ql-block">  人类自古就是沿着科学和宗教两条文化轨迹在前行。科学教我们求真求实,宗教教我们向善向美,相辅相成才是人间完美。几个小时的出游,我在饱览大自然的盛宴时,邂逅了古今真佛,也算是不虚此行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年农历9月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