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河南林州太行山大峡谷游兴未尽,山西武乡八路军纪念馆红色旅游。10月20日上午,我们来到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纪念馆主要由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八路军将领馆、百团大战半景画馆、窑洞战模拟景观、八路军雄风碑林等组成,于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光辉历史的大型军事专题场馆。</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八路军将领组雕 </font></b> </h1><h1><b> 进入纪念馆广场,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巨大的人群组雕,这就是八路军将领组雕。八路军将领组雕于2009年9月26日落成,反映了抗战时期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刘伯承、徐向前、贺龙、邓小平、左权共11位八路军将领的形象,长10m、宽3.5m、高3.8m。是目前国内展示人物最多、体量最大的领袖群雕。我们这些老八路的子弟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站在老一辈的革命家组雕前合影留念,记载了这难以忘怀的时刻。</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太行精神 光耀千秋 </font> </b></h1><h1><b> 进入展馆,一整面墙的浮雕跃入眼帘。浮雕的形状是太行山,上面题写着“太行精神 光耀千秋”八个气势恢宏的大字。</b></h1> <h1><b> 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基本陈列共分为“日本全面侵华八路军出师抗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扫荡’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进行局部反攻恢复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举行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六个部分。</b></h1> <h1><b> 通过照片、实物展出,塑像以及影像结合等方式,展现了我军从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洛川会议、平型关大捷、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发展抗日敌后根据地、开展百团大战、全面大反攻直到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这一艰苦卓绝的光辉革命历程。</b></h1> <h1><b> 展览馆陈列有江泽民、邓小平、杨尚昆、刘华清、聂荣臻、徐向前、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210余位省军级以上领导人的题词。陈列着3000余件革命文物,其中有3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如:红军长征带进来的行军锅、国际友人在太行用过的外文打字机、朱总司令赠给民间医生弓应卯的手杖等。</b></h1> <h1> <b>“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展馆中狼牙山五壮士雕塑,向我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边区的狼牙山发生的五壮士奋勇舍身跳崖的故事。这五位壮士分别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 副班长葛振林, 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誓死抗日的壮举依旧被人们铭记。</b></h1><h1> <b>这张《白求恩大夫》照片曾作为插图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中。照片中的小庙位于孙家庄村北的山坡上,坐西朝东,是座山神庙。小庙的前梁高不过1.8米、宽3.2米,里面不足10平方米。手术台是用两个药驮子上面架了一块门板搭成的。当时,白求恩身穿灰土布军装,挽着袖子,裸露着双臂,腰间系着一条白围裙,脚穿露趾草鞋,在这张简陋的手术台上为伤员做手术,一缕阳光从左侧方向照射在白求恩身上。遗憾的是白求恩生前并没有看到这幅照片。但是,白求恩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深入前线救治伤员、忘我工作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中国人民心中。<br></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font color="#167efb">八路军将领馆、 百团大战半景画馆</font></b><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rgba(0, 0, 0, 0)"> </font></b></h1><h1><b> 八路军将领馆展示了958位抗日战争时期正旅级以上八路军将领的光辉形象和生平事迹,同时展示了八路军中1955年至196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将领名录1337人,抗战期间牺牲的八路军团级以上将领名录727人。</b></h1><h1><b> 百团大战半景画馆位于抗战史陈列馆东面。该馆在国内首次以半景画的形式,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全景式再现了抗战时期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情景。百团大战半景画由400㎡油画和480㎡仿真置景构成,展现了攻克娘子关的战斗场景。画面高10m×弧长36.6m,突出表现娘子关战斗的典型场面,仿真置景475.2㎡ 。</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八路军纪念碑 </font> </b></h1><h1><b> 在武乡县城西的和平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主体高度37.825米的纪念碑,碑体造型由步枪组成八路军的“八”字,意寓着在中共中央抗日统一战线的大政方针下,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此,我们向八路军纪念碑行注目礼。随后,前往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font> </b> </h1><h1><b> 武乡县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抗日模范县”。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总部曾先后5次进驻武乡,在9个村庄驻扎共计536天,近10万将士在此长期战斗、生活。当时,武乡这个人口不到14万的小县,有1.46万余人参加八路军,谱写了“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壮烈史诗。</b></h1> <h1><b> 王家峪位于武乡县东70华里处的丘陵山区,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刘伯承、杨尚昆、陆定一、杨立三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战斗,指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政治斗争。</b><b style="color: inherit;"> </b></h1> <h1><b> 王家峪由东、中、西三个农家院落、14孔窑洞、15间土瓦房组成。这里有朱德、彭德怀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参谋部、政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旧址多处。</b></h1> <h1><b> 朱德总司令住张昌绪家东屋,左权将军住南屋,彭德怀副总司令住在东院张富生家西房,刘伯承、邓小平、陈赓、杨尚昆、陆定一、杨立三等从前线回总部开会,分别住张富生家的东房和南房。此间,朱德总司令还亲手栽种一棵白杨,其枝杈折断后,剖面部可见到一个五角星状图案,故又称“红星杨”。</b></h1> <h1><b> 总部在王家峪期间,正处于日伪顽向我根据地疯狂进犯的严重时刻,其进攻矛头直指我八路军总部所在的太行腹地。值此抗战紧急,内战又起,国人皆忧的危急关头,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统一战线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制止了阎锡山进攻山西抗日根据地事态的扩大。</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朱德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旧居</font></b></h1><h1> <b>这里是左权副总参谋长在王家峪住所,在此,左权协助彭德怀全力投入百团大战作战指挥。1942年5月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同年5月25日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头部牺牲。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笔撰写并手书了《左权同志碑铭》。<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刘伯承、邓小平旧居 </b><b> </b></h1><h1><b> 面对顽固派的挑畔,在朱德总司令、</b><b style="color: inherit;">彭德怀副司令统一领导下,我八路军集中了十三个团的优势兵力,由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首长亲自指挥,于三月五日至八日,在磁 (县),武 (安)、涉 (县)、林 (县)地区,一举歼灭朱怀冰三个师,打退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其高潮。彭德怀、左权、罗瑞卿、聂荣臻、吕正操等在这里直接部署和指挥了“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b></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这一时期,朱彭总副司令在王家峪指挥了大小反顽战斗一百三十五次,进一步巩固了太行山这块重要的抗日阵地。</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武乡八路总部旧址缅怀心中,晋城皇城相府圣地引人入胜。参观完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我们又赶往晋城皇城相府。</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皇城相府</font><br></b></h1><h1><b>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御书楼、石牌楼</font><br></b></h1><h1><b> "中道庄"西门外有御书楼一座,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所建。现楼内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br></b><b>皇城相府石牌楼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楼四柱三楼式。楼柱两侧置夹杆石,下枋上雕二龙戏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饰图案,高浮雕。各枋间施牌匾和字牌。定枋上施仿木构斗棋屋檐,正脊两端设吻兽,脊刹饰麒麟。整座牌楼雄伟庄重,制作精美。建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两柱一楼式小牌楼,在大牌楼建成之前,是陈氏家族的一个主要标志。</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皇城相府爬城梯道</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font color="#167efb">斗筑居</font></b><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rgba(0, 0, 0, 0)"> </font></b></h1><h1><b> 内城“斗筑居”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内城“斗筑居”东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制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b></h1> <h1><b> 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计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内城北部建一高堡楼,名曰河山楼,长三丈四尺,宽二丈四尺,高有十丈。楼分七层,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皇城相府宫廷剧演员</font></b></h1>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御史府</font></b></p><b> 御史府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府邸。因其官居都察院御史,故称御史府。由于地理位置所限,主体建筑被建成并列两院,左为庭堂,右为内宅。</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中道庄</font><br></b></h1><h1><b> 外城”中道庄“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皇城相府御史府和中道庄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东城内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学士第,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面三刀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止园书堂,为三进院落,占地11000平方米,为旧时陈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b></h1> <h1> <b>一路走马观花,不到了二个小时逛完皇城相府所有的庭院,由于还要去湘峪古堡,只好不舍地离去。湘峪古堡离皇城相府只有数百米远,我们很快就到了湘峪古堡前。</b></h1><h1><b>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东南方向的郑村镇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湘峪城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该城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古街巷和藏兵洞</font><br></b></h1><h1><b> 走在古街巷,两侧更多的是别致的明清大院,不时透出欧式建筑风格的韵味。这便是湘峪村民居的另一大特点,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形式。</b></h1><h1><b> 城墙的内墙里,布满一排排整齐的砖砌窑洞,这就是当年的藏兵洞,是整个古堡防御工事的要地。它将防御工事、兵营、军需仓库的功能合为一体,平时可囤粮,战时可驻兵</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古堡城墙</b></font><b><br></b></h1><h1><b> 站在古堡的城墙上,极目望去,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护城河静静守护着古堡,倾听着古堡的故事。看到古堡的第一眼,便被古堡的气势恢宏所震撼,湘峪城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城墙建于石壁和陡坡上,高度在十余米至二十余米之间,显得极为高大宏伟,更显示出铜墙铁壁、固若金汤的气势。</b></h1> <h1><b style="font-size: 20px;"> 为期五天的太行山大峡谷自驾游到此就结束了。此次旅游穿行山西、河南两省,陵川、林州、武乡、晋城四县市,往返行程近2000公里。游览了王莽岭、锡崖沟挂壁公路、红旗渠、林州太行大峡谷、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遗址、晋城皇城相府、湘峪古堡八个景点名胜。既领略了祖国山河壮丽秀美风光,又接受了红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还游览了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真实不虚此行。特作七律(现代韵)一首,以表感赋:</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莽峰岭冲苍穹,挂壁公路险中修。</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行峡谷山河绣,红旗渠水天际流。</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武乡八路抗敌酋,皇城相府青史留。</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骥伏枥行千里,观景赏乐无所求。</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全文完——</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