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遗忘的--唐昌古镇

李友贵

<p class="ql-block">   唐昌古镇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始建于唐仪凤二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素以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美誉称。</p><p class="ql-block"> 唐昌古镇原名崇宁县,后更名为唐昌镇,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古镇内有梅花井、文昌宫巷、文庙、翰林院、圣像寺、大椿巷、梁家大院等历史遗迹,体现了唐昌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大椿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椿巷因历史上有一颗参天古树大椿树而得名。明时大椿巷曾为进士姚激宅院,后毁于清顺治(1644年)甲申之变。至清中叶,相继修建公馆,为崇宁名匠人杨前生叔侄设计修建。民国期间,崇宁县城共有45座公馆,其建筑风格均为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或中西合并风格,大椿巷公馆为其典型代表。至清末则有崇宁著名文人易象乾民国初年同盟会川西领导人杨靖中寓居于此,同时也有肖、赵等地方绅士在此居。大椿树于民国五年六月十五日黎明被大风吹折。崇宁著名文人易象乾留下一首[大椿树歌]以此纪念见证岁月变迁的大椿巷。2013年,唐昌镇人民政府筹资完成基础设施及街巷古建筑修复,还原大椿巷历史面貌。</p> <p class="ql-block">  崇宁著名文人易象乾留下一首[大椿树歌]以此纪念见证岁月变迁的大椿巷</p> <p class="ql-block">易象乾故居</p> <p class="ql-block">  梁家大院位于郫都区唐昌镇北街青年巷的梁家大院建于清咸丰年间,总体面积达四千余平方米,共九十七间房屋,院坝六个,天井五个,各院均不相同,是唐昌镇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古建筑群。这个晚清时期梁姓大户人家的院子深藏在背街小巷,是一个典型的清末民初川西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  唐昌镇在民国时期即有四、五十座公馆。民国时期的唐昌公馆建筑既吸收了清代建筑的精华,又明显受欧式建筑的影响。形成了唐昌建筑历史上一道秀丽而独特的风景线。唐昌的公馆较完整的现存于大椿巷、文昌宫巷、青年巷以及崇槐里巷等地。</p> <p class="ql-block">  梅花井,位于唐昌镇南街梅花巷,相传是当年大明王朝的崇宁王府喝水和酿酒的取水处,又叫梅花御井,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翰林院坐落在唐昌西正街,现为房管所所在地。保存较完整,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崇宁人翰林学士罗锦文的住宅。民国初年尚存两千多平方米,分三进院落和一个后花园。翰林院是中轴线对称的建筑,布局精美,结构严谨。</p> <p class="ql-block">  文昌宫巷的得名主要源于巷内的文昌宫。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占地约三亩。</p> <p class="ql-block">  文庙,位于唐昌镇西街中段,始建于宋,清初复休,庙内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文庙以壮观雄伟的风貌和工艺美术上的精湛,在川西地区颇具名气。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前来瞻仰,文庙的特色在于石柱(现迁至唐昌文化广场内),尤以石柱上精美的联文,均为名流手笔,远近驰名。</p> <p class="ql-block">老城墙</p> <p class="ql-block">  老城墙,古崇宁县城,初建县时没有城墙,到了元代赤鲁不花为崇宁县令时才正式修筑城墙。明朝正德年间,增墙竣沟,墙高一丈一尺,周围长三里三分。前后共设炮台七座,城门五座。东为朝阳门,南为南熏门,西为西直门,北为北拱门。第五个城门名为觐圣门。古崇宁县城极具特色,城垣城垛都加有官帽沿;城内城外均有河流穿过,如此两次绕城而过的溪流,在川西县中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朱记牛肉店:物美价廉,食客如云。</p> <p class="ql-block">杨抄手:经济实惠,味道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川菜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门票58元/人,数十种美食体验,随吃管饱。</p> <p class="ql-block">  川菜博物馆内的小吃街提供了丰富的美食选择,包括:赖汤圆、冰粉、凉粉、抄手、钵钵鸡、豆腐干等。此外,还有担担面、钟水饺、凤尾酥、豆花、春饼、玻璃烧麦、鸡汁锅贴、龙抄手、叶儿粑、荷叶饼、猪油麻花、宜宾燃面、抗饺子等10多种川菜名特小吃。</p> <p class="ql-block">川菜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郫县豆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