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火传情安陶永生

安静从容

<p class="ql-block">  荣昌陶器素以工艺精湛细致,体型优雅典雅,色彩绚丽光洁,装饰古朴大方,美观适用而闻名遐迩,在国内陶业界中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平,素有“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磐、亮如镜’的美誉。荣昌陶瓷产于汉代,盛于宋朝,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陶品远销世界各地。</p> <p class="ql-block">  安富因陶而生,又因陶而兴,整个古镇自然处处都流露着不同于其他古镇的特殊情节,虽然历经数百年沧海桑田却浸透心骨、日久弥新,犹如陈年的烧酒醇香,在老街巷道中四处弥漫。</p> <p class="ql-block">  安陶小镇大门很有趣,门就是一个硕大的泡菜坛子,门从坛身突穿而过,门两旁的对联,一个字一个字,全刻在一个个泡菜坛的盖子上,造型十分独特,可以猜一下这个坛子能泡多少吨泡菜?能煮多少条酸菜鱼?</p> <p class="ql-block">  安陶小镇的游客中心,大门是一个没盖的茶壶,茶壶盖却镶嵌在游客中心墙壁上。真是一壶装满人间悲喜交加,提壶倒出生活苦辣酸甜。到底是陶产生了壶,还是壶成就了陶?</p> <p class="ql-block">  大家走进安陶小镇大门,会看见一座单孔小桥,桥上人走,桥下水流,鱼翔浅底,水草随舞,栏杆上随处放置着各式精美的陶器。道路两侧也立地而放着各态陶罐,一件件瓷品好像破土而生,带着泥土的本味各展美姿。</p><p class="ql-block"> 其中一个大酒坛子,酒坛上端一圈红底图案,绘着一组组古人宴饮的场景;酒坛中间一圈红底图案,绘着诗仙李白,正在举杯对月畅饮;酒坛下一圈红底图案,是一组组酿酒的工艺流程图。</p> <p class="ql-block">  陶的艺术是土、水、火的艺术。荣昌陶器传统制作需经历选泥、晒泥、碾泥、搅泥、过浆、踩泥、揉泥、制坯、晾坯、打磨、刻花、上釉、装窑,点火、熏窑、烧窑、观窑、闭窑、出窑、检验等二十多道工序,经过800°C至1300°C高温烧制。</p> <p class="ql-block">  人生如制陶,应当在砥砺中不断历练自己、升华自己,提高觉悟,提升素养,做到修身笃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唯有坚守初心,历经百炼,方能行稳致远。于便有了以"陶"示"廉"之说。当地人以此为素材深度挖掘建成了富有特色的廉政大道。整条大道廉政文化元素满满,伟人论廉、红色润廉、百姓说廉、植物寓廉、陶品书廉。漫步其间心存敬畏,深受教育,活脱脱听了一堂自然中党课,受益匪浅。途中刘升贵表演的"坛中隐身",李诚上演的"坛中现身"令人捧腹大笑,表情丰富到位,环节连贯自然,欢呼声、尖叫声、掌声不断,把参观活动推向了高潮。突然我们中有人说"莫算坛子",我傍边一帅小伙满脸惊讶!不知其意,连忙操作标准普通话问我是说的什么意思,我向他翻译道:"四川方言算坛子是开玩笑的意思",他连连点头,说到:"懂了,懂了,四川方言真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徜徉于陶宝古街,更是有穿越时空之感:放眼望去,街道两傍陶器林立,形态万千,一个陶器中栽培一种植物,枝繁叶茂,绿色满眼,花开各异,令人陶醉。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巴渝民居,一家家陶艺作坊鳞次栉比,里面是琳琅满目的陶器,偶尔可见几位陶艺人坐在店里拉胚,陶土在他们的手下逐渐旋转成型……精湛的手艺着实令人叹服。这里“移步换景,处处皆景”让人“陶醉", 这里家家有坛坛,户户藏罐罐。这里一个个坛子摞起来,形成坛柱直插云霄。这里的每一家商铺外的柱子上都挂着一幅大旗子,旗子上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陶"字,"陶"字的下面才标注小字以示本店特色。</p> <p class="ql-block">  在一栋灰墙的民居内,有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子成为了这条街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只见她坐在竹椅上,聚精会神,胸有成竹,手拿刻刀,不急不缓,在泥胚成型陶壁上刻划出一个个疏密有致、构思巧妙、形象生动、明暗匀称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  荣昌陶,是流传千年的艺术瑰宝,也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法割舍的记忆;它既能登上“大雅之堂”,又存在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之中,安福古镇真是一个不错的好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