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第十八届“黄河口之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成功举办

燕老师的快乐教育

<p class="ql-block">  10月28日和29日,由东营市教科院主办、胜利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承办的东营市第十八届“黄河口之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东营市实验小学成功举办。本届活动的主题是“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索实践”。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知晓同志,东营市胜利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俊连同志及来自全市的近600名小学语文教师参与了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幕式由东营市实验小学宋华副校长主持。</p> <p class="ql-block">  首先,东营市实验小学李瑞江校长致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他简单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黄河口之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由来、发展和宗旨。</p> <p class="ql-block">  随后,胜利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张俊连副主任为开幕式致辞,他要求与会老师要积极参与,带着温暖力、生长力、研究力、创新力共话教研,力求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均衡发展,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奠基。</p> <p class="ql-block">  最后,市教科院副院长刘知晓为开幕式致辞,他要求与会代表要认真观摩学习,积极聚焦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了课堂教学观摩环节。该环节由东营市实验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燕全欣主持。来自本市的东营名师李翠芝、东营名师燕全欣及东营市实验小学的教学骨干宫艳艳、丁元慧分别执教了4节大单元教学序列展示课。四位老师以单元大任务驱动,用有效的学习活动推进学生学习的发生,为单元整体教学做了很好的示范。</p> <p class="ql-block">  上午第一节课,宫艳艳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2课精读课文《四季之美》。课上,她先是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整体感知了课文;接着,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阅读”和“抓关键词阅读”的学习方法反复品读了文章的关键句段,感受了文中的动态描写。最后,她要求学生在课下要继续借助本课所学的写景小妙招儿“动态突出抓重点”丰富自己的写景小征文。总之,她的整堂课有教,有学,有练,而且是学练结合。</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李翠芝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3课《鸟的天堂》。课上,李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单梳理了作者两次见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他引领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和“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了文中的动静描写的表达效果。最后,他又带领学生用“总结收获”的方式回顾了本文的写景小妙招儿“动静结合要牢记”。</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丁元慧老师执教的是本单元的第24课略读课文《月迹》。该节课她先是引领学生回顾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她又引领学生理清了作者的描写顺序;然后,她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句段”的文本品读方式学习了“生动描述感受细”的写景妙招儿。最后,她又带领学生运用本课的学习方法拓展阅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总之,整堂课她都在力求落实“学练并举”和“努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燕全新老师执教的是该单元的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上,她先是引导学生品读了古诗《枫桥夜泊》。在品读过程中,她引领学生运用“联系写作背景”和“抓住景物理解”两种方法深入地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精准地抓住了该诗的主要感情基调——忧愁,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诵读深入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情感。使得学生在品学《枫桥夜泊》的学习过程中便自然而然地领悟出了本课的写景妙招儿“融情于景巧传递”。最后,她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古诗词品学步骤及方法,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了本课的其他两首古诗。总之,她的整节课都十分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素养的培育。整节课孩子们都参与积极,学得有声,有形,有情,有趣,有思,更有获。</p> <p class="ql-block">  下午,来自深圳的周其星老师执教了大单元序列展示课的习作指导课《眼前美景如何说》。他的语言风趣幽默,课堂上不时传来孩子们阵阵笑声。他以“东营哪个地方值得去”导入了这堂课。接着,具体指导了学生以下四个写作小妙招:</p><p class="ql-block"> 妙招1:要描述,更要描写;</p><p class="ql-block"> 妙招2:要运动,还要连续动;</p><p class="ql-block"> 妙招3:要看见,还要能听见;</p><p class="ql-block"> 妙招4:要动起来,更要活起来。</p><p class="ql-block"> 他不但让孩子们以现场即兴片段练习比赛的形式写了小片段,还鼓励台下的老师们也要一起写写。在交流展示环节,他不只是充分肯定了孩子们现场即兴创作的小片段,还给写得好的孩子赠送了自己写的个人著作。同时,还分享了自己现场即兴创作的小片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周老师的即兴小片段文稿:</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落日浑圆,像今晚要做的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大地上,芦苇高抬着头颅,像我心中不息的念想。天空脸色通红,像昨晚喝醉酒的汉子,任由太阳跌落在芦苇荡间,没有一点声响,也不见一丝动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此刻,应该有什么事要发生,比如,河水倒灌到田地间,比如你驾着小船,来到我面前。我们一起,看月亮升起,看星星满天。</span></p> <p class="ql-block">  最为精妙的是他还邀请台下与学生一起进行现场即兴创作比赛的燕全欣老师也给大家朗读了她现场即兴创作的小片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燕老师的即兴小片段文稿:</b></p> <p class="ql-block">  在秋日的黄河口最美的永远是那个涂抹了红晕的夕阳。</p><p class="ql-block"> 你看,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到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她偷偷儿地,悄悄儿地欣赏着落日的余晖下的一切景物。她看到芦苇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她看到芦花儿正一朵一朵,一片一片地四处飘扬。难道它们是要争着抢着第一个目睹这黄河入海口独有的秋日的傍晚的美景吗?于是,黄河路里的水花们呀,也变得不甘示弱起来,她们纷纷地蹦着、跳着跃出水面,并瞪大眼睛四下观望着,欣赏着,也默默地独自陶醉着。于是,羞红了脸的夕阳啊,她变得更加羞涩了。远远看去,简直就是一位犹抱琵笆半遮面的从古代走来的大家闺秀。你们觉得呢?</p><p class="ql-block"> 俗人痴痴遥望夕阳醉,惟愿梦中惬意与之一相会。</p> <p class="ql-block">  燕老师朗读完自己的即兴片段小练笔后,周老师机智地说:“怎么样?老师就是老师!你们的习作瞬间被碾压吧?但是你们服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服!”于是,周老师立即回道:“那就努力吧,多写,多练争取五年之内超过燕老师!”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兴趣激发和教育期待啊!关键是周老师真得把奖品——他的个人著作发给了燕老师。燕老师接过书表示:她很高兴,激动,兴奋。但是,她要借花献佛,把书送给后半节课表现最好的孩子。听了燕老师的话,孩子们的写作热情,上课热情便更加高涨了。于是,他们一个个坐得更直,听得更认真,发言也更积极。</p><p class="ql-block"> 就因为这个精彩的课堂生成,李家栋老师才会在开玩笑时这样说:“燕老师是周老师的托儿”</p><p class="ql-block"> 总之,听周老师的课就像主持人燕全欣老师说得那样“听周老师的课给人的最大感受是真实、真诚,真得是做到了以生为本。他的教学设计是如此,他的教学过程是如此,他的教学生成更是如此!听周老师的课真得可以让人真得听,真得学,真得思考,也真得感慨和感动。因为周老师在教学中不但十分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更十分关注学生素养的培育,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舒适度,思考度。他的课时时处处无一不关注着学生,时时处处无一不应和着课堂生成,时时处处无一不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时时处处无一不彰显着他丰厚的教育智慧。孩子们在周老师的课上收获的不仅是实用的写景方法,更是被激发起的强烈的写作欲望和无形的、不可估量的、可贵的、学习内驱力。</p> <p class="ql-block">  随后,原山东省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家栋老师带领上午上课的四位老师进行了课例评议。燕全欣老师从单元整体角度分享了此次大单元序列展示课的备课思路,四位老师针对自己执教的课分别谈了自己的想法。李家栋老师对四位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本次大单元展示课很有创新性,老师们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们参与和创作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接着,李家栋老师做了题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思考》的学术报告,李老师从为什么要实施大单元、实施大单元教学的着眼点、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大单元教学的备课活动举例等多个方面为与会老师一一分享智慧,并指点迷津。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李老师高屋建瓴的引领,让现场与会的老师们均如饮甘露,如饥似渴地努力聆听,积极消化,并下定决心慢慢反刍。我们相信有了李老师的导引,大家今后定能乘着“大单元教学”的东风,乘风破浪,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切实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切实养成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建立、学习习惯的培育及学习素养的提升,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p> <p class="ql-block">  29日上午,大家一起观摩了两节大单元教学名家独立示范课,来自浙江的闫学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第25课《挑山工》。闫老师在课上引领学生借助阅读单,分别标画挑山工和游人的路线图,从而使其直观地明白挑山工在工作时路途的艰辛。她带着孩子们通过品学文章的关键部分“我”和挑山工的对话及“我”画的挑山工的画感悟挑山工的精神,并回扣部编版教材中有关人物的各个单元的编排,让孩子们在描写人物方面有了一个完整的轮廓。总之,她的课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大”,她从大处着手,大线条地引领孩子们借助文本品读感悟了人文,也学习了写法,留给听课老师无限遐想和探讨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徐俊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21课《狐假虎威》。他的课教学设计落地,扎实,几乎每一个教学流程的预设都是指向引领孩子们积极参与,积极体验,积极思考,积极感悟。而且,他的教态亲和自然,语言幽默风趣。他的课给老师们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因为在他的课上笑声不断,掌声不断,生成不断。孩子们参与特别积极,大部分孩子都被他带动着,吸引着,聆听着,更思考着,收获着。他也是两天的活动中唯一一个没有借助课件讲课的老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却让徐老师的课堂显得更为质朴,真实,接地气儿和有实效。</p><p class="ql-block"> 所以,大家纷纷表示:他的课的课不只是孩子们喜欢,老师们也同样喜欢。因为,他的课不仅会让人眼前一亮,更会让人心头一震,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来自江苏的武凤霞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现场评析,并做了题为《文学·思辨·表达》的主题报告。武老师的评课精准、实在,且极富启迪性,所以她短短几十分钟的评课,大家都表示没听够。武老师的报告同样不像传统报告,而像是一位邻家姐姐在与你真诚地探讨教学,在导引你如何思考。所以,她的报告大家同样没有听够。她指出:文学阅读类型、方式各具不同,但是指向性一致。她提醒大家在教学中要注意“用类语言带动全文的学习”“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学习文章”“在立足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群中展开学习”“抓关键内容,长文短教”。武老师的报告全面系统,深入浅出,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收获良多,获益匪浅,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  下午,大家一起观摩了来自青岛的李根老师和来自浙江的徐俊老师执教的大单元教学同课异构展示课——《太阳》。</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的课各具智慧、各有特色,都是紧扣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及写作方法指导。两位老师除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外,还针对文本引导学生立体感受了说明文的语言魅力。他们的课处处体现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指导学生学习为主”“以指导学生写作为目的”,他们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历程中悄悄地提升着语文学习的能力及语言表达素养。</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东营市实验小学宋华副校长致闭幕辞。至此,东营市第十八届“黄河口之秋”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圆满落下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以后,东营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宋华、东营市实验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燕全欣又带领全体语文老师进行了深入评课。评课过程中,东营市胜利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徐会荣第一个对两天的9节课进行了总领性的点评。她说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教师是否以学定教,是否关注学情,是否引领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是否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她说这两天外校许多位名师的课都是这样的好课,大家一定要多向他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本届活动用全新的方式和理念为全市小学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提升的平台,必将对深入推进我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撰稿:燕全欣 单笑笑 王景翠</p><p class="ql-block">摄影:尹士幸 闫 蒙 姚润润 </p><p class="ql-block"> 付玥鑫 张佳蕊</p><p class="ql-block">审核:宋 华 </p>

老师

学生

教学

学习

东营市

单元

语文

小学

课堂教学

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