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长城十三关(玖)娘子关·不一样的气质

吾谋

<p class="ql-block">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山西阳泉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传说唐代平阳公主曾领女兵驻防此关, 故得名。娘子关扼守太行八陉中井陉的西端,处在交通要道之上,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的关城建于明嘉靖(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在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p><p class="ql-block">但是因其在长城十三关中位置最为靠南。所以,历史上娘子关的守御防卫方向基本上是随朝代更迭、都城的位置的变迁而转换:秦汉至隋唐,京都在长安及关中地区,娘子关的防御方向则指向东面;及至两宋,都城南迁,娘子关重要性大大下降;到明朝永乐以后,都城迁到北京,“天子守边”。娘子关的防御方向又指向西面,防御蒙古自晋入冀的攻击。明末崇祯年间,主要防御从陕晋而来的李自成的农民军向北京方向进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从示意图上可以看见,娘子关是十三关中最靠南面的关隘。</span></p> <p class="ql-block">明代长城修建有一种常见的施工形式,就是“铲山削壁”。具体而言,就是将山体外侧加以铲削,从而形成难以攀爬的峭壁,阻止敌人翻越。</p><p class="ql-block">站在关前的石头路上,细看娘子关关城和周围地势的关系,推测当年筑关时即铲削了右边的山体,加上左面悬崖下方的绵河,天然具有阻敌的效果。因此,整体形成“只此一条路”的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关前的路坡度不算太大,但路面是由不规则的石头铺成,有些坎坷不平,行走须加小心,不注意就会崴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门楼第二重檐下匾额:“天下第九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比之其他雄关,门洞相对狭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进入关门后,只见两边墙壁夹峙,中间的路也很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关城左侧紧靠绝壁。</span></p> <p class="ql-block">关城右面视野开阔,可以看到不远处的绵河、公路,还有铁桥和铁路。</p><p class="ql-block">铁路就是正太路,上世纪初由法国人设计、修建,从石家庄到太原的米轨铁路(后来改建为标准轨),也是1940年8月20日到1941年1月,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中“交通破袭战”的战场之一。</p><p class="ql-block">历经岁月和战火的洗礼,铁桥还在,它已经成为八路军和晋冀两省抗日军民英勇奋战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百团大战打响的时间一一1940年8月20日。</span></p> <p class="ql-block">城楼虽然也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但感觉不如其他地方的城楼那么“粗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城楼里供奉着女兵侍立两侧的平阳公主戎装坐像。</span></p> <p class="ql-block">据《新唐书》记载:“平阳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绍。”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时,公主和夫婿柴绍分头到户县和太原招兵买马。然后,公主带兵攻克盩厔、武功、始平等地,“勒兵七万,威振关中。” 后来,公主又率“精兵万人与秦王会渭北。”(秦王即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公主的弟弟)。李渊夺得天下后,“绍及(公)主对置幕府,分定京师,号’娘子军’”。</p><p class="ql-block">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823年)平阳公主薨逝,“葬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贲、甲卒、班 剑”等仪仗。礼臣太常提出异议:“妇人葬,古无鼓吹。”李渊反驳道:“鼓吹,军乐也。往者主身执金鼓,参佐命,于古有邪?宜用之。”</p><p class="ql-block">由此段记述可见,平阳公主为大唐王朝的肇基创业的确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公主和侍立两侧的女兵塑像,都符合今人对唐朝的审美认知,和对女将军的想像:面如满月,体态丰腴,发式是高髻云鬓,肩上是红色披帔,身着软甲束腰,足登革靴。神情严肃,正气凛然,给人干练利索,英姿飒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城楼旁的这一坡台阶,是关城内最陡峭的路段,估计坡度接近70度。好在不长,台阶大约只有70多级。到这里,无论老幼,只能抓住左边缠着麻绳的扶手,一步一喘地向上攀登。</p><p class="ql-block">大概是想到当年平阳公主和她的女兵们都要每天由此上上下下,人们都只能勉力而为,不好意思打退堂鼓。</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墙后,第一眼的印象是:这里城墙比较窄。其他地方城墙顶宽大约在6米左右,而这里大概不超过3米。</p><p class="ql-block">再回头看低处的城楼和城内道路,似乎也比别的地方要小一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连石狮子也相对袖珍一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敌楼的门洞也较低矮、狭窄,仅容一人通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城墙上的方形孔洞,位置不高,人需要蹲着才能向外看,估计是用于观察、或者是用于弩箭或火铳射击的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此宽度的城墙上,骑兵恐怕是很难通行,因而推断守城大部分应该是步兵。但是,给人隐隐约约的感觉是,城墙不宽,坡度不大,许多建筑物体量都显得比较小等等,代表了娘子关的某种特征,似乎可以用细瘦来描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城墙的最高点,视野开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城墙的后面,有一条步道紧挨着城墙,地面离城墙大概也就一人高。在作战时,倒是一条增援部队的通道。旁边的土坡上,开满了紫色的喇叭花和别的野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里有一处暗门,通向城墙外,也许是为小股部队偷袭来犯之敌准备的吧?</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过以后才意识到,这座城门可以说是一个“界碑”:从这里一路走过去,看到的是另一种景致,让人对娘子关之所以叫“娘子关”的理解更进了一步——</p> <p class="ql-block">走上铁架铺木板的栈道,仿佛直接走进了花的海洋。</p><p class="ql-block">虽然已是夏末秋初,一大片一大片的秋英和其他叫不出名字的花,红的,粉的,白的,黄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曵生姿。</p><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发现,大多数是草本植物。它们茎杆顶端,色彩鲜艳的花朵怒放,好像与纤细的茎杆很不成比例,尤其是轻风吹过时,茎杆似乎承受不住花朵的重量,不停地左右摇摆,但却始终不倒、不折,顽强地向着太阳,展现自己的美丽与娇艳。</p> <p class="ql-block">这不就像是一千多年前,平阳公主和她麾下的女兵们吗?虽然纤弱,却勇敢地承担起护卫家邦的责任;虽然铁甲裹身,却从不掩藏美丽的婀娜。</p> <p class="ql-block">我宁愿相信,娘子关景区内种这么多鲜花,肯定不是无意之举,而是有意在这巍巍雄关之畔,种下这五彩缤纷,造成人们强烈的视觉对比:当视线从粗砺灰黑色的关城、城墙,转向赏心悦目的花朵时,立刻会获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被抚慰的心灵体验。于是,对美好的珍惜和呵护的愿望,也因此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还有向阳花那温暖的黄色,和微笑人脸一样的花朵,慰籍着游人的目光和心灵。</p> <p class="ql-block">这大片的鲜花,喻示着娘子关与鲜花的关联,也是它的另一个特征。</p> <p class="ql-block">这个仿古建筑是一座跨过公路的天桥。看似没有特别之处,走过以后才发现,这是又一个分界线。后面的景色展示的则是娘子关另外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没走多远,就到了叫娘子关瀑布的景点。流水飞瀑的风景并不少见,大多有山有水的地方都可能有瀑布。而且,这里的瀑布既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也没有水声如吼的澎湃。</p> <p class="ql-block">真正吸引我的是,悬崖峭壁上,在那一片片绿如翡翠的苔藓上,汩汩流动的水流。它们或连缀成线,像细细而清澈的小溪;或断续不定,似晶莹的水晶珠串,悬挂在崖壁上,把黝黑的岩装点得带了几分明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样似流,似柱,似串,似颗粒的细细涓流,在瀑布洪流不到的地方,到处都有。</p><p class="ql-block">虽然听不见它们叮叮咚咚的流滴的声音,却给人营造了一个清幽出尘的环境。让人渴望沉浸其中,闭上双眼,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对心灵的浸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轻轻地呼吸空气中的湿润,让它从鼻孔流进,再通过肺叶再慢慢呼出,享受清洗胸臆的畅快。然后,睁开眼睛,让苔藓的翠绿和流水的清澈进入眼底,享受洗</span>涤视线的愉悦。慢慢地忘记这里曾经的血与火,曾经的战马嘶鸣,曾经的杀声阵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细细的水滴、水流最终汇流到一起,缓缓地流进娘子关旁边的绵河里。</p> <p class="ql-block">绵河并不宽阔,水流也比较平缓,只是因为带来了上游的泥沙,河水呈现土色,也比较浑浊,有些辜负了那些涓涓细流的清澈。</p> <p class="ql-block">从娘子关稍显坎坷的关道,一路走到绵河岸边,大约有4公里左右,一路上见识了娘子关独有的细瘦,欣赏了大片大片鲜花的娇弱,感受了涓涓水流的温柔。这些不管是无心之为,还是匠心独运,它都深深地影响着我对娘子关的观感和印象:这天下第九关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关如其名,从平阳公主镇守此关起就赋予了它女性的气质——既坚强大气,像巍峨耸立的绵山,又柔弱温和,像缓缓东去的绵河。</p><p class="ql-block">它告诉今天的人们,历代镇守边关的将士们也是血肉之躯、凡夫俗子,他们在浴血拼杀,百战余身之后,也需要美丽如鲜花,温柔如流水,来疗愈创伤、抚慰心灵,重建生活……</p><p class="ql-block">游娘子关的过程,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这样的心理体验中,算是意外的收获。值!</p><p class="ql-block">不过,娘子关以它一千多年的屹立,严肃地告诉我们,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女性从来没有缺席过!</p><p class="ql-block">纯属巧合,明代史学家王世贞的诗《娘子关偶成》,说的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军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p><p class="ql-block">所见略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