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了让国庆节更有仪式感,遂走进影院,观看了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第一部:雄兵出击》,去缅怀那些铸就了今朝盛世的革命先烈们,去感受今天幸福和详生活的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同于《长津湖》系列对一场战役的重点描绘,《志愿军:雄兵出击》全景式、多维度的展现新中国的这场立国之战,这和以往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有了区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片并非以一个人、或一支队伍为主角,而是从多线视角,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外交官、记者、医生等不同身份和角色的人物,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生死、情感、信念、牺牲和荣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他们或英勇或悲壮或感人或温暖,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细腻动人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影片一开始,就展示了1949年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朝鲜内战爆发以来,美军屡在中朝边境挑衅,平民惨遭轰炸。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世代长久的安稳,经过中央的讨论,最终决策,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帷幕。这是一场“举国之战”,战争的艰难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1950年,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力不强。片中曾多次暗示中美双方的实力差距,归国科学家吴本正拿出数据告诉大家,1950年,美国钢产量8700余万吨,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中国只生产了60万吨钢,还不到美国的百分之一;美国纠集了16国参战,而中国几乎是孤军作战,没有飞机也缺少大炮,他从军事装备、炼钢量、石油产量等数据来说,中国都远低于美国,此时援朝与美国为敌,无异于以卵击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即使如此,这场仗,依然要打。其中原因,早在电影开篇,通过众人之口、通过彭老总之口就说过了。</p> <p class="ql-block">在讨论会上,情绪激动的吴本正发问:“请告诉我,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我们拿什么打赢?”一番探讨后,周恩来回答吴本正:“只有打赢,中国人民才能生存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问妇产科大夫林巧稚:“如果有一天,敌人的飞机把炸弹落到你们协和医院,你会怎么办?”林巧稚坚定地回答:“我会用我的生命保护所有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又问参加国庆庆典的各界代表:“诸位代表,你们呢?”大家异口同声:“我们也会!”</p> <p class="ql-block">38军军长梁兴初执行任务时,未能按时到达熙川,延误战机,遭到彭德怀怒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悍勇的军长,此时却沉默了,最后终于开口说道:“我听说熙川有一个美军团,我想准备准备,准备结实了再打。我想尽量减少伤亡。我们牺牲的人太多了,太多了……战士们仗都已经打到看见新中国了,看见好日子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德怀听了沉默片刻,然后说道:“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就是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p> <p class="ql-block">梁军长的话令人动容,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开始了好日子,却又要奔赴战场,又要流血牺牲,他是因为爱惜战士的生命才导致思想的保守;彭老总的话坚定军心,也是那一代人的心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打这场力量悬殊的仗?唯其如此,中国人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根本逻辑,惨烈的现实摆在眼前,只能往前走,不能后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新生活,为了子孙后代远离战争,安享和平,先辈们毅然前行。</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入朝作战部分,该片着重呈现了伏击两水洞、血战松骨峰、抢占三所里和龙源里等战斗场面,通过大量细节化的镜头来展现志愿军将士“敢战”“善战”“胜战”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跟美军的装备差距,使得他们面对重型坦克和猛烈的空军轰炸,只能选择用手榴弹、燃烧瓶这样的基础装备应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片中通过细节,还原了战争场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大部队过江之前,志愿军总指挥彭老总就孤身入朝,不久便失联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跟随朝鲜外相去见了躲在山沟里的金日成。因为要到敌人的后方去,他连卫兵也没有带,只带了一辆通信车。别人劝他不要以身犯险,他说:我需要去找金日成首相了解情况,需要对几十万将士的性命负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总指挥,身先士卒,以身犯险,只为了解战情,减少伤亡,这种气魄,垫定了胜利的基础。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将领的勇气和担当。</p> <p class="ql-block">两水洞是电影里第一个出现的战争场景。两水洞首战来得十分突然,美军迅速北上的同时,刚刚入朝的志愿军也在多路推进,“狭路相逢”不可避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志愿军伏击的稳准狠以及随机应变的机敏,使首战告捷。</p> <p class="ql-block">夜渡大同江和奔袭三所里是电影第二场重头戏,也是全片展示志愿军的有勇有谋,江潮就是其中的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勇在于,当他在面对14小时赶赴72.5公里外阻击敌人的任务时,丝毫没有退缩,带领整个师急行军,刚刚抵达目的地5分钟便展开激烈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谋就在于,为了避免被发现,他下令关闭电台,静默行军。碰到了敌军的飞机,部队面临全面暴露、挨炸、还可能暴露战略意图,他又灵机一动,命令部下脱下所有伪装,戴上钢盔,全部走大路,朝着头上的飞机挥手致意,让美军误以为是溃败的南朝鲜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另外一场战斗中,他还突然想到“脱掉棉裤渡河”这一招,既尽可能地保护了战士们的身体,又获得了战斗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松骨峰阻击战是第一部最后一场战斗,也是悲壮感最强的一场战斗,是全片重头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以百人之力,与美军激战五个多小时,连续击退五次进攻,完成了阻止美军向军隅里逃窜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面对敌人的飞机坦克,3连官兵以百人之力拼死阻击,子弹打光了就端起刺刀冲向敌人,被燃烧弹打中就跃出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连官兵浴血奋战,最后仅剩7人,牢牢守住阵地,为我军主力部队聚歼敌人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一战,3连付出重大牺牲的代价,战事之惨烈世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有一处细节令人动容,连长戴如义悲愤地呐喊:还有活着的没有?还有能打的没有?能打的举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片死寂,无人回应。那一刻,观众也跟着沉寂,镜头拉远又拉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尸山血海中,一只焦黑血糊的手,缓缓举起。接着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p> <p class="ql-block">哪怕遍体鳞伤,哪怕弹尽粮绝,只要还有一口气,谁也别想在三连的阵地上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8军不负众望,立下大功,在看完38军的战报后,彭老总百感交集。亲笔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这,就是万岁军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凭此打出威名、震慑美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松骨峰阻击战的一幕幕被作家魏巍写进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传遍祖国大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松骨峰上唯一活着的松树,象征着战士们孤勇的气节。38军如松骨峰上的那棵松树一样,站成了永恒。</p> <p class="ql-block">片中的“雄兵”,既指英勇无畏的志愿军将士,也指舌战美方的伍修权率领的外交团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志愿军:雄兵出击》中,大银幕将再现新中国外交代表团首次亮相联合国的历史性时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政府特派伍修权率代表团赴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总部第一次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法,在松骨峰阻击战进行时,影片开始穿插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会议的进程,双线并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同时,由伍修权率领的外交队伍在联合国与美国进行了另一场短兵相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3连连长戴如义喊出:“还有能打的吗?举手!”故事线另一边的伍修权举起了手,对美国的侵略行径展开激烈控诉。</p> <p class="ql-block">在进入会场前,他再三嘱咐翻译员唐笙,一定要帮他确认眼前牌子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没有拼写错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p> <p class="ql-block">面对美国发言人的咄咄逼人,他掷地有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毕竟不是1895年!时代不同,情况变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铿锵有力的语言,是志愿军用生命换来的尊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的中国,今天的中国,真正的站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高度还原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底气,从入场那一刻的步调与速度,直视前方、严肃的表情,还有拉椅子坐下的行为,跟复制粘贴一个样,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新中国第一次参加联合国安理会的情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片中人的底气,让观众油然而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此处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声传译唐笙,因为看到同行的李晓挂上自家的钥匙,感慨自己漂泊在美国过的是没有家的日子,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一把家门钥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说:“今天是我理解祖国这个词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祖国的强大,是海外游子最坚强的后盾;祖国的独立自主、祖国的尊严,是海外游子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这是影片的高潮,也是全片最高光时刻——一边是新中国向全世界发出了正义之声,一边则是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默契,两条故事线表现出中国人宁折不弯的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镜头,一句台词,两次举手,前线的志愿军是打不溃冲不散的铁血战士,大洋彼岸的外交团队也是誓死不退的战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新声赢得国际敬畏。</p> <p class="ql-block">影片在展现战争残酷的同时,也通过杨三弟来展现战争对年轻士兵造成的心理创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三弟,是个打巴祖卡不知道开保险的新兵,也是两水洞作战中唯一活下来的通信排士兵。</p> <p class="ql-block">通信排阵亡后,杨三弟目睹所有战友牺牲而彻底崩溃。他认为是自己的失误导致了连长牺牲,他一直活在自责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被调去当发报员后,又目睹了新战友毛岸英的牺牲,差点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 <p class="ql-block">片中两个老兵有一段关于杨三弟的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士(指杨三弟)必须要站起来接着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他同时也是个新兵,不是所有人生来就是战士,从新兵到战士需要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人生来就是战士,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是经过浴血奋战、千锤百炼的,他们不断在情感创伤中成长,最终由新兵成长为战士。</p> <p class="ql-block">影片场面宏大,多线叙事,不聚焦于某一人某一场战役,全片由受命奔赴朝鲜战场、实地了解敌我双方作战能力的李默尹把全片所述故事串联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影片通过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亲身经历的战役,把战场发生的事连线起来。</p> <p class="ql-block">通过他的经历,多线叙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他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军人本色,让我们看到他们强大的战斗力和出色的组织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他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高尚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p> <p class="ql-block">这场战役,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中国人的底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谁也没想到,此后70多年,“回家过圣诞”会成为美军的禁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装备、补给远远逊色的中国志愿军,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夸下海口,要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让士兵们都回家过圣诞。</p> <p class="ql-block">晚年他却在回忆录中气急败坏地说:“谁和中国人打仗谁就是有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参加过一战二战、担任过盟军最高统帅的五星上将发出这样的惊人言论,可想而知,他在朝鲜战场受了多大的刺激。</p> <p class="ql-block">他没有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么能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没有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么敢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圣诞攻势”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成了笑话,成了他此后难以忘记的噩梦。</p> <p class="ql-block">能打,是因为不怕牺牲,志愿军用壮烈牺牲换回节节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敢打,是因为他们心中装着祖国与人民,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战斗。不仅如此,他们还为了世界和平而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仗,保了国家,扬了国威,改变了世界格局。</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的尊严,新中国的尊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流血牺牲,拿命换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国庆,走进影院,致敬这群“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如松骨峰上的松树,万古长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