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底,我第一次登上南美洲。<div><br></div><div>和中南美洲的绝大多数国家一样,秘鲁的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因为1492年纪航海家哥伦布(本身是意大利人)受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二世和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资助和委任,探索通往东方的航道中发现新大陆,让西班牙统治中南美洲几个世纪。</div> <div>谷歌地图红点处为秘鲁首都利马Lima。我们此行的第一站。</div><div><br></div>美洲大陆曾经存在多种古文明。到了15世纪代表西班牙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存留的比较大的文明有(1)玛雅文明(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2)阿斯特克文明(墨西哥中部),和(3)印加文明(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哥伦比亚、智利和阿根廷等地)。<div><br></div><div>秘鲁是印加文明的中心。</div> 我们到达利马之后,Gate 1旅行团组织晚宴和表演。有两位秘鲁土著音乐家演奏了好多首民族音乐。上边的视频里就是非常著名的秘鲁民谣《山鹰之歌El Condor Pasa》。它本是一首秘鲁印第安人反抗西班牙征服者的民歌。原作曲家Daniel Alomía Robles创的灵感来自于秘鲁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康多尔(Condor)--- 一种南美洲特有的大型鹰,也是安第斯山脉的象征之一。然而,使这首歌变得国际知名是在1960年代由美国Simon & Garfunkel乐团将其改编为歌曲并命名为《If I Could》。这一版本使得《El Condor Pasa》广为人知,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商业成功。<div><br></div><div>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秘鲁音乐家用传统的美洲排箫和直萧来演奏这首耳熟能详的《El Condor Pasa》。原汁原味。</div> 我们以前去过几次墨西哥,对玛雅文明和阿斯特克文明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印加文明比较陌生。因此,此行选择到秘鲁,就是因为她是印加文明的中心。<br> 秘鲁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太平洋沿岸,与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玻利维亚和智利接壤。秘鲁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9月份是北半球的秋季,却是地处南半球的秘鲁的春季,此时的利马气候宜人。<div><br></div><div>秘鲁盛产黄金、白银、铜等贵重金属。秘鲁的农业很发达。</div><div><br></div><div>哥伦布等欧洲探险家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把很多新发现农作物带回旧世界。这些作物后来成为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重要农业品,养活了很多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作物中排名前5种:马铃薯,玉米,木薯,番茄,番薯都源自美洲。此外还有辣椒,甜椒,香蕉,牛油果,黑莓,蓝莓,腰果,四季豆,巴豆,花生,木瓜,南瓜,菠萝,向日葵,烟草,荷兰猪,火鸡等等都来自美洲。这些高产作物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引发了人口大幅度增长和盛世的到来。<br></div> 我们从旧金山飞到秘鲁首都利马。利马市中心的街道大部分是这种400年前西班牙殖民时代特色的建筑。 利马是秘鲁的首都,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利马的街头建筑展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 利马街头,似乎游客的比例很高。<div><br></div><div>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利马的人口约为1000万人。国土面积约1,285,216平方公里,是南美洲第三大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21年时约为4,099美元。</div> Banco Central de Reserva del Perú秘鲁中央储备银行 "Casa de la Literatura Peruana"(秘鲁文学之家)是位于秘鲁首都利马的一座文学文化机构,旨在促进和推广秘鲁文学的传统和现代发展。<div><br></div><div>这座建筑最初是为利马的工业商会而建于1905年,后来经过翻新和改建,在2009年成为"Casa de la Literatura Peruana"。这个机构的目标是保存和传承秘鲁文学的丰富历史,并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项目促进文学的发展。馆内设有一个图书馆,收藏有关秘鲁文学的书籍、期刊和其他资料,为学者和文学爱好者提供研究和学习的资源。<br></div>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秘鲁地区开始有人类居住。公元前2000年,该地区出现了卡拉尔和奇穆文化。约公元前1000年,摩奇卡文明在北部沿海地区兴起,而奇琴伊察文明在中部地区崛起。公元前1438年,印加帝国建立,统一了安第斯地区的大部分领土。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征服了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这标志着秘鲁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在殖民时期,西班牙统治者剥夺土著人的土地和资源,建立了拉美殖民帝国。 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一系列独立运动,秘鲁也卷入其中。独立战争在1821年取得成功,秘鲁宣布独立。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对抗,战争一直持续到1824年的阿尤查乌战役,秘鲁最终赢得了独立。秘鲁跟邻国智利曾在1879-1884发生过战争,秘鲁战败并丢失了含有富矿资源的领土。 秘鲁在20世纪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20世纪80年代,秘鲁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一,社会动荡加剧。此后,日裔藤森领导的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市场自由化和稳定措施。然而,一些政府也受到批评,因为它们未能有效解决贫困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利马市中心主广场--Plaza Mayor de Lima利马市长广场。<br><br>60年代,秘鲁华曼噶大学的左倾哲学教授古兹曼到中国进修学习毛的光辉思想,如何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农村包围城市,搞人民战争、阶级斗争、反修防修,文革。1967年文革高潮期间,古兹曼从中国回到秘鲁,带领左翼小知识分子和近一半的女性成员成立了秘鲁共产党“光辉道路”派--Partido Comunista del Perú-Sendero Luminoso,跟苏联、古巴支持的秘鲁共产党苏修派划清界限,其目标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秘鲁政府,建立一个毛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光辉道路大搞暴力革命,到处扒铁道,拔电杆,爆炸和暗杀,破坏公共基础设施。以挑动仇恨和暴力胁迫的方式,实行一种恐怖主义的革命道路。光辉道路曾成功地控制了秘鲁1/3的国土,却没有长远规划。 Plaza Mayor de Lima利马市长广场的喷水池。<div><br></div><div>从1980-1992年,光辉道路的暴力行动使得秘鲁数万人死亡,包括普通平民,富农,公务员,和工会领导,引起了社会基础设施大瘫痪,越来越多曾经同情光辉道路的农民感到失望,对于暴力革命感到恐惧。但是却引起了古兹曼发动更强的,不分对象的无差别暴力恐怖行动。</div><div><br></div><div>1992年8月,在美国CIA协助下,秘鲁警方破获了光辉道路领导集团,古兹曼在其首都利马隐藏的公寓中被捕。古兹曼在狱中号召追随者发动第六大战役。但是第二年,一份古兹曼与政府私下合作的信件流传出来,引起他的人设崩塌,光辉道路自此四分五裂。古兹曼被判决终身监禁,2021年病逝狱中,终年86岁。光辉道路最近的一次大规模袭击是在2008年的爆炸案。</div> Plaza Mayor de Lima利马市长广场旁的总体府。<div><br></div><div>Alberto Fujimori藤森是秘鲁的政治家,在1990年至2000年担任秘鲁总统。</div><div><br></div><div>藤森于1938年生于秘鲁一个贫困的日本移民家。父母到当地日本领事馆为他申请了日本国籍。因此藤森拥有秘、日双重国籍。成年后留学欧美,任国立莫利纳大学的校长。藤森1990年成功竞选成为秘鲁总统。任期内,他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市场自由化和减少国有企业的政府干预。此外,他还采取了强硬的手段打击毛主义叛乱组织"光辉道路"(Sendero Luminoso)和其他恐怖主义活动。使得秘鲁社会安定,经济增长。</div><div><br></div><div>我们的秘鲁土著导游对藤森前总统赞不绝口,说藤森是整个历史上最好的总统,没有之一。<br></div> 利马市中心主广场的天主教堂Basilica Catedral Metropolitana de San。<div><br></div><div>藤森总统夫妻间不和睦,到后来为了争夺权力翻脸。藤森妻子苏珊娜·藤森为了打击藤森,为自己上位创造条件,她专门召开记者招待会,指责藤森一家人侵吞救济衣物,贪污腐败。苏珊娜离婚后就走上了报复的道路,经常在媒体公众面前揭露总统当年所以的见不得光的丑事,如贪污受贿,道德败坏,女人成堆等问题。苏珊娜在2000年跟前夫打对台竞争参选总统。在前妻的持爆料、炮轰下,藤森的人设崩塌。<br><br>2000年安全顾问弗拉迪米罗·蒙特西诺斯贿选的录像带被竞争对手公布,引发藤森的信任危机。藤森趁赴文莱参加亚太经合会议之机,逃亡日本,并致信秘鲁议会宣布辞职,然而,国会却拒绝了他的辞职请求,而将其罢免。<br><br>2005年藤森试图从日本经智利回到秘鲁。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被智利警方逮捕,2007年藤森被引渡回秘鲁,被判刑25年监禁。由于藤森的身体毛病不断,他的子女一直在为他申诉。2017年秘鲁总统库琴斯基批准了对藤森人道主义特赦的申请。<br></div> 18世纪晚期的利马巴洛克风格小洋楼Casa de Osambela建于18世纪末,是该市历史悠久的殖民时期建筑之一。这座建筑是由一位贵族商人 Jose Antonio de Osambela y Ureta 委托建造的,完成于1805年。 街头食品小贩和买小吃的姑娘们。 利马大街上各种车辆,还有三轮机动车。当地叫“突突车”。 首都利马海边港口旁的储油罐。 Ruinas de Pachacamac是位于利马以南,是一个古代印加文化和前印加文化的考古遗址。这个遗址包括废墟、神庙、宫殿和其他建筑。年代从前古印加公元900年直至印加文明时期(约15世纪)。 Pachacamac带坡道的金字塔。建于公元900-1470年。<br><br>这些纪念性的建筑是作为行政中心或者宫殿。寺庙建筑群中有16座金字塔。这个高台结构由若干层的平台组成。中间有一个缓坡,从前边的平台直通金字塔的中央。建筑包括了密闭空间,储藏室,和四通八达的道路。这些建筑似乎是作为公共仪式和行政管理的场所。 Pachacamac建筑群遗址。建于公元900-1470年。横跨前印加和印加时代。<div><br>崇拜中心从中早期开始蓬勃发展。直到印加人到来之前,寺庙和建筑群不断增加。此时,这个地方可能以其古名 Irma 或 Ichimay(或 Ychsma)而闻名。印加人扩大了土坯金字塔建筑群,建造了太阳神庙和 aclahuasi(被选中的女人的房子)。<br></div> 古城遗址的南北大街。<div><br></div><div>这条通往寺庙建筑群的重要道路是由高大的石墙和土坯界定的。总长460米,宽3-4米。南北大街与东西大街相交,把整个城市分割成为4个区。</div> 在Ruinas de Pachacamac进行的考古工作已经揭示了许多有关古代秘鲁文明的信息。考古学家发现了陶器、工艺品、人类和动物的遗骸以及其他文物。估计当时有约500-800人住在这个城镇中。 Pachacamac太阳神庙遗址,处于整个城市的最高点。来自德国大学的考古队在神庙上边搭了棚子,正在下边进行考古挖掘。 Acllawasi de Pachacamac古印加女祭司修道院。<div><br></div><div>Acllas是印加文明中的女祭司,是从贵族的女孩中选拔,进入特殊的教育体系,接受宗教和社会培训,以胜任女祭司的职责。Acllas居住在专门为她们建造的建筑中,称为Acllawasi。这些建筑通常位于印加帝国的重要宗教中心,如Pachacamac,Cusco等地。<br></div><div><br></div><div> Acllas主要负责印加宗教仪式和祭祀。她们参与供奉神灵、祭祀仪式以及其他与印加信仰有关的活动。她们被认为在宗教仪式中拥有特殊的神圣性和威望。 Acllas在一些重要的印加节庆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可能参与各种舞蹈、歌唱和其他庆典活动,为社会庆典增色添彩。<br></div> 参观首都利马Pachacámac印加之前考古遗迹博物馆。<div><br></div><div>在印加神话中,帕查卡马克 (Pachacámac)是一位著名神灵,以及神谕崇拜圣地的名称。<br><br>崇拜的偶像是一根棍子或木柄,两面都有人脸,集中体现了安第斯思想中的双重方案。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多·皮萨罗摧毁了木制神像。目前在各个博物馆展出的木制“帕查卡马克”神像可能就是西班牙人发现的随处可见的神像。<br><br>对帕查卡马克的崇拜如此之深,以至于没有人敢说出他的名字。相反,他们做出手势,亲吻空气,抬起眼睛看看天空,然后看看大地,低下头。他只在他的同名寺庙里受到崇拜。作家印卡·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 (Inca Garcilaso de la Vega) 写道:“如果你今天问我上帝的名字用我的语言来说是什么,我会回答‘帕查卡马克’“。<br></div> Pachacámac博物馆中展示了大量古代陶器。 Pachacámac博物馆中展示了大量古代陶器。这个大形陶器是礼仪瓮,造于公元7-11世纪。 印加帝国的历史年鉴表。图中红色的横向虚线是公元元年。往下是公元前;往上是公元后。横的方向是列举南美的各个地区的文明。 古代结绳记数。<div><br></div><div>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使用的是象形文字。印加文明使用的是基普文字(Quipu)的符号系统,用绳子打结来记录。</div><div><br></div><div>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时候,把所有原住民的文字的东西全毁了,烧了所有能发现的原住民的书和文字,拆除了所有能发现的原住民神庙。西班牙人认为这样才能向原住民推行天主教信仰和西班牙文化,以便于其殖民统治。<br></div> 在Museo Larco Cafe-Restaurant用晚餐。夜景非常美。 路边的小贩趁着堵车讨生活。 上下班高峰期堵车期间,小贩兜售小食品 Monumento A La Bandera 国旗纪念碑。利马是沿海城市,气候潮湿,但是下雨却不多。 路边一个外地人在跟警察问路。 我们在利马的酒店 利马市区街头 路边餐厅 利马街头商业街。一大早有很多警察站岗,但是好像都人浮于事·,而且配枪的不多。秘鲁最近的恐怖活动是2008年秘鲁共chan党毛派光辉道路搞的大爆炸。<div><br></div><div>据导游说,在秘鲁当公务员薪水高,工作稳定,福利好。听当地人说,经常要走后门才能进入公务员系统。<br></div> 利马警花 Casa de Osambela 建于18世纪末,是该市历史悠久的殖民时期最后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之一。这座建筑是由一位贵族商人 Jose Antonio de Osambela y Ureta 委托建造的,完成于1805年。这个建筑在利马的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代表性建筑。 利马街头 街头游客摄影的青铜雕像。2019年旅游业在秘鲁GDP中占比是3.9%。 大街中间的铁轨有三条轨,可以供窄轨火车和标准轨火车通行。 我们坐飞机从首都利马飞往内陆高原城市Cusco。Cusco当地语言的意思是“肚脐”,意为世界的中心。城市处于山谷之中的一片平地。有一条河流穿过。 山顶上用西班牙文写着“秘鲁万岁”的标语 我们来到Pikchu山上,登高眺望山谷中的古城Cusco,直译为肚脐,即世界之中心。看来不同文化的人都有点儿自我中心,认为自己住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这是唯心主义的典型心态。<div><br></div><div>库斯科(Cusco)是印加帝国的首都和印加文化中心。在西班牙征服后,库斯科成为殖民时期的重要城市,保留了大量印加和西班牙殖民风格的建筑。<br></div> 古城Cusco印加人的传统辟邪之物,放在房梁之上用以镇宅。 近一点儿看看另外一家的镇宅辟邪之神兽。这个小镇的房子8成都安装了这对神兽。上边还立了十字架,明显就是古文化和西班牙天主教混血了。啥东西管用的、不管用的都往上招呼。<div><br></div><div>首都利马就很少见到这种镇宅的东西。</div> 我们来到一家羊驼毛用品商店。一位典型的印加服饰的妇女在展示用传统办法制作羊驼毛衣、披巾的生产工艺。 三位妇女使用不同的植物和矿物质把羊驼的毛线染成不同的颜色。 展示用羊驼毛线织披巾。 成品羊驼披巾。 Gate 1团友们一起用餐。我们餐桌布都是印加特色花纹图案。 这位土著在展示讲解印加文化中不同的银质护身符。 小伙子在制作银器。智利盛产金、银。 山坡上自由自在吃草的毛驴。这毛驴的毛真长。 山谷中的一个小村庄。 山顶上的一个小村庄。秘鲁靠海一侧基本都是山地和高原,气候还算宜人。 山外山。山脚下只有两户人家。 Salineras de Maras盐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印加文明时期。印加人发现并开始使用这片盐田,而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这个古老的技术代代相传,由当地社区的农民负责维护和操作。<div><br></div><div>盐田处于山谷之中。盐田面积比较大,被分成了一块块的,每家拥有一块盐田。日常运作需要人来照看。旁边有几幢房子,是给专门照看盐田的工人住的。</div> 盐田里的盐来自这条小溪。小溪流出的水的盐浓度比海水高多了,接近饱和,在河流的两岸都出现盐的结晶。当地人猜测,这里以前是在海底。由于地壳运动,有一部分海水被困在内陆的高原,形成盐矿。这条地下暗河为源头的小溪流经了地下的盐矿,因此流出的水盐度接近饱和。 印加盐田Salineras de Maras。整个盐田被划分成一块块的,每家一块,世代相传。盐田由专门的人来照看和日常管理。那条小溪流出的盐水被管理人员按照田间的沟渠平均分配给各个盐田块。盐水被太阳晒干之后,会在盐田地面留下一层盐结晶,搜集起来打包,运到加工厂提纯。据管理人员说,平均每块盐田每个月大约有100公斤的盐产出,大约值$300-400的收入,这对于人均GPD只有$4000/年的秘鲁来说,这笔恒定现金收入可谓不小。 Moray是秘鲁安第斯山脉地区的一个古老的考古遗址,建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位于库斯科以西约50公里的地方。这个遗址以其特殊的圆形农田阶梯而闻名,被认为是印加文明时期的农业实验站。这个遗址有一系列由巨大的圆形农田阶梯组成的平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放射状设计。这种设计创造了不同高度和温度的微气候,使得印加人能够模拟不同的农业环境,从而测试和适应各种作物。 西班牙人开始入侵南美印加帝国的时候,印加人把Moray埋起来了,否则西班牙人以为是神庙会毁掉,建造天主教堂。Moray被埋在地下400多年。<div><br><div>美国考古学家雅各布·安格尔在1932年首次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记录。他的工作使得 Moray 的存在为世界所知。<div><br></div><div>开始人们以为Moray是印加人的神庙,但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后来认为这是印加人研究作物生长的基地。</div></div></div> Ruinas ollantaytambo奥亚坦塔伯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印加帝国时期,大约在15世纪初。这个遗址起初是印加皇帝帕查·帕查库特克在他的统治时期兴建的。它是一个宗教、农业和军事的复合体,具有战略重要性。它是印加文明时期城市规划的杰出例子之一。它包括了庙宇、宫殿、露天市场和农田。城市坐落在山脚下,与附近的山脉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壮观的景观。 Ruinas ollantaytambo奥扬泰坦博以其保存完好的印加遗址而闻名,是少数仍能看到原始印加城市规划的地方之一。<div><br></div><div>首先这座城市位于深山之中,交通极为不便,几乎与世隔绝。<div>16 世纪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期间,奥扬泰坦博是曼科·印加·尤潘基 (Manco Inca Yupanqui) 领导的印加抵抗运动的据点。 1536 年,奥扬泰坦博战役爆发,印加军队预计他们将无法守住这座城镇,于是把城镇掩埋,全部人员迁出到远处。因此西班牙人始终未发现这座古老的城市,也避免了西班牙人的大规模损毁。这座城市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br></div></div> Ruinas ollantaytambo 奥扬泰坦博遗迹<div><br></div><div>美国考古学家索拉贝尔·汉考克于1911年在秘鲁马丘比丘的发现引起了轰动。尽管汉考克没有直接发现 Ollantaytambo,但他对印加文明的研究使得 Ollantaytambo 和其他秘鲁的印加遗址得到更多关注。</div><div><br></div><div> 美国考古学家雅各布·安格尔于1915年到达 Ollantaytambo 进行考察。他对这个遗址进行了初步的测绘和文物学研究,并对其军事和建筑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安格尔的工作使得 Ollantaytambo 成为西方考古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br></div> Ollantaytambo奥扬泰坦博的建筑和其他印加古建筑一样使用巨石作为材料。印加帝国一直没有大规模使用铁器,更不要说高硬度的钢了。印加文明主要依赖于铜和青铜工具。青铜工具因为硬度不足,是无法切割和打磨石头的。而所有的石块都被切削的如此平滑和方正,接缝精准拼接,缝隙处连刀都插不进去。 Ruinas Ollantaytambo山顶的太阳神庙。<div><br></div><div>印加帝国到了15世纪还迟迟没有从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南美的铜矿实在太丰富了,铜容易提炼加工处理。</div><div><br></div><div>这就使得还处于青铜器时代的印加人在面对已经是文艺复兴时期和手持洋枪洋炮的西班牙人的冲击下毫无还手之力。由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带领的区区168个西班牙征服者就把拥有估计600万至1400万臣民的印加帝国给灭国了。</div> Ruinas Ollantaytambo太阳庙的建筑工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秘鲁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仅1970-2019年秘鲁发生了3次7.9-8.0级大地震。经历数百年的多次强地震,这些古建筑没有钢筋也没有水泥,但就是屹立不倒。 神庙外的巨石砌成的墙。这些红色的石料显然不是附近山上的。当时还处于青铜器时代的印加人是怎么加工这些巨大的石块,然后运到山顶上的?<div><br></div><div>印加文化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印加人没有发明轮子。<br><br>印加古建筑的巨石加工是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工程技术,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印加人在没有铁器、没有发明轮子的条件下,是如何采掘、运输和安装如此巨大而规则的石块的问题,一直吸引着考古学家和工程学家的关注。</div> Ruinas ollantaytambo山脚下的水神庙。 Ruinas ollantaytambo山脚下的水神庙中的泉水 山脚下的羊驼。 山脚下的羊驼。 山脚下的集市上,有位大叔Cosplay扮演印加王的模样招揽生意。 我们到Cusco当地一家陶瓷厂。这是工人在展示古印加图案。 晚上,一部分游客在酒店休息,另一部分游客分成两组,分别到Cusco郊区的两家老乡家里吃晚饭。10年前,这里发大洪水,把老乡家的旧房子冲个一干二净,农场里的牲口、玉米等什么都没有留下。照片中的这个房子是老乡从他父母那里继承过来的。Gate 1跟受灾的老乡签合同,搞了一个项目,每周组织游客到老乡家吃饭,来赞助老乡重建家园。另一方面,游客也得到了近距离接触当地人,了解当地人生活的机会。 老乡家的厨房。相对比较简陋。 团友在拍摄灶台下养的荷兰猪。 灶台下养的荷兰猪。每只大约有10多斤。主人做饭时的下脚料就顺手丢下喂猪。这些小动物还不算太味儿。<div><br></div><div>秘鲁人的荷兰猪一般是作为比较奢侈的食品。基本是家里人过生日,或者重大节日时才杀了吃。荷兰猪吃起来口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特色,味道不是很明显,texture(质地)有点像乳猪肉。</div> 男主人种家里的地,也租了别人的地来种。右边小儿子的媳妇以前在外边工作,自疫情以来留在家带老二。坐在左边的小伙子是我们在Cusco的地陪,为我们做翻译,把西班牙语翻译成英语。这个地陪也够厉害,年轻时拿着本英文教科书自学了两三年,然后开始为旅行社打杂,后来就升为导游了。 土豆、大豆、鸡汁汤。今天饭桌上所有的食品都是产自家里的地。 鸡块,土豆,老玉米,茄子。今天饭桌上所有的食品都是产自家里的地。鸡也是自己家养的。 宾主一起用餐。大家聊着家常,说着他们一家这些年的生活。<div>左边第二位是主人的小儿子,在Cusco一家酒店工作,时薪$1.28,每周工作6天,每天12小时。</div> 几个Gate 1的团友和秘鲁土著主人一家饭后合影。<div><br></div><div>老乡家里有两个卧房,一个简易的卫生间,一个客厅兼饭厅。还有一个小院子。<br><div><br></div><div><br></div><div>未完待续。敬请留意下一集</div></div><div><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50ikb7u3?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马丘比丘,Mory,Puno--秘鲁之行(2)</a></div><div><br></div><div><br></div><div>鸣谢:<br>本文在编写的过程中,我借助和参考了ChatGPT,Wikipedia,谷歌图像识别,谷歌地图和其他网络上的资料。对此特表示感谢!<br><br>请关注作者以前其他文章(用电脑或者手机上的浏览器直接点击下列各链接,就可以跳转到以前的文章):<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stdkogl?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东西文化撞击点--土耳其之行(1)</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td7pgyz?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土耳其之行(2)</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vziqcb1?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土耳其之行(3)</a><br><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q2qc4kn?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圣城--耶路撒冷</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plfsbv3?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奢华之都—杜拜Dubai</a><br><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mlzjp2e?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埃及之行(1)飞往开罗,游Giza金字塔</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n438h3c?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埃及之行(2)游古都Luxor卢克索帝王谷</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ofrlyfm?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埃及之行(3)游上埃及的Edfu, Aswan和Abu Simbel</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p0ht9yg?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埃及之行(4)游开罗市区和亚历山大</a><br><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98e4z0d?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希腊之行1----抵达雅典,参观卫城</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5dpp8s0?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澳大利亚之行1--墨尔本市区游</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60p2ngt?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澳大利亚之行2--大洋路的美景与传奇</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6df8mt3?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澳大利亚之行3 -- 奔向悉尼</a><br>2022年拍摄精选(待续)<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46df8mt3?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1年拍摄小结</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3cwo2w85?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0年拍摄小结</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2n43mn9z?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19年拍摄小结</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1u623lhw?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18年拍摄小结</a><b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0.cn/1pzwrmfm?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海上吉普赛——巴夭族</a><br><br>感谢阅读、点赞和关注。欢迎转发。<br>2024年1月29日 于硅谷 Palo Alto, CA<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