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人皆道,“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我认为“黄金屋”并不是获得知识,得到想要的物质,而是在一个舒适的空间,自由悠闲寻找精神的寄托,做真正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年代,一定非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阶段,也就是我父母的时代。那时科技并不发达,没有如今的智能手机,人与人之间交往全靠电报和传统写信,人们总是乐观,即使一封信需要得到漫长的等待,他们从不抱怨,反之是等待享受回信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就是这样认识的。当年,爸爸会写诗,在一些电台上发表过,因此,在村里大家都知道他识字,有些文化。因为当时就流行青年少女表白写情书,一些人自知文化不高,边都要求爸爸帮着写,爸爸也东借西借地读过不少书,那人把意思告诉爸爸,爸爸就顺着意思写,完后给那人读,那人高兴,这事儿便成了。村里有家儿子蹲监狱的,老母亲思念儿子,便也找爸爸帮忙写信,几乎每一次都把老母亲感动哭,她儿子蹲了十年,爸爸也这样给写信写了十年,那家子人也很感谢,每年忙活,他家有井用,他从来不给别人家使,却只给父亲使,后来他儿子没了,这位老母亲也去世了,可老母亲的另一个儿子依旧与爸爸交好,也算是爸爸的才华做了善事。</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之后,爸爸的好名声在村里也传的更广,而且爸爸写的东西也越来越有了水平,与他同龄的一些青年们也开始给爸爸写信,想要认识认识这位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有很多女孩儿也很崇拜爸爸,一封封的信源源不断,爸爸也是每一封都认真回复,但是有一封信写的文章的内容却很拘谨,这封信的作者就是我的母亲,她拘谨的称父亲为老师,文中小心翼翼的请教父亲有关于文学的内容,父亲每次也很亲切的回信,就这样书来信往的聊了很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随着书信的不断,爸爸和母亲也更加熟悉,最终彼此终于确定了心意。爸爸不远百里去接妈妈,他蹬着三轮,望着曾经书信中天真的女孩,一起向阳走进了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段幸福的开始源于文学,而我也在幸福中成长。父母的文学思维我耳濡目染,在这美好的熏陶下,我也渐渐走进了各种书中,开始在文字,诗文中探寻百味人生。有那样一段午后,我在窗边的沙发上卧着,屋里的檀香淡雅入心,暖阳温暖透进路边的柳枝繁叶,我手里捧着一本《夏洛的网》,细细品来,夏洛的网就如这暖阳,温暖了生命,温暖的威尔伯,也温暖了我。最后一次的网,你安心的逝去,故事也结束了。夏洛和威尔伯的友谊,恐是我此生的奢望。在这本书屋里,威尔伯的梦成真了,我的梦也终于开始了,那一次,我真正的深深陶醉了书中……</p><p class="ql-block"> 在诗歌文学里,我的父亲换到了真诚,母亲换到了幸福,而我将在不久中也换到了梦想。书屋与梦,寄托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