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第三十章有感

渝州书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以道佐人主者①,不以兵强天下②。其事好还③。</p><p class="ql-block">师之所处,荆棘生焉④。大军之后,必有凶年。</p><p class="ql-block"> 善有果而已⑤,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⑥,果而勿伐⑦,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p><p class="ql-block"> 物壮则老⑧,是谓不道⑨,不道早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①佐:辅佐、辅助。 ②兵:武器、军队。强:逞强。 ③好:犹易也。还:还报、报复。好还:易受到报复。其事好还:林希逸《老子口义》说:“我以害人,人亦将以害我,故曰其事好还。”又“刘师培说:‘好……借为孔。’《尔稚·释言》:‘孔,甚也。’还,危也,险也。今语称危险为悬。还,一音旋,与悬音同。好还,是说很危险。”(高亨《老子注译》) ④荆棘:指带刺的灌木、酸枣等。 ⑤果:成果、效果、战果。司马光《道德真经论》说:“果,犹成也。大抵禁暴除乱,不过事济功成则止。”王安石《老子注》说:“果者,胜之辞。”已:止也。 ⑥矜:自满。《管子·法法》:“彼矜者,满也。” ⑦伐:自夸。 ⑧壮:王弼说:“壮,武力暴兴,喻以兵强于天下者也。”则:高亨说:“则,当读为贼。则字从‘刀’、从‘贝’,即用刀毁贝,乃古贼字,害也。一说:则,就也,壮了就老,乃是规律。而下文云:‘是谓不道’,可知此句之上,应有省文,省去相反之意。”(《老子注译》)物壮则老:魏源说:“物壮则老,此天道也,而违之者是不道矣,宜其暴兴者必早(亡)已也。”(《老子本义》) ⑨不道:不合于规律大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子在本章阐述了他的军事战争观。他认为战争必定给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即所谓“大军之后,必有凶年”。</p><p class="ql-block"> 老子主张以大道辅佐人君,不能以武力征服天下,一个君王或者一个国家以武力征服天下,必将得到还报,冤冤相报,永无止境。</p><p class="ql-block"> 老子有反战观念,但老子又认为在必要的时候自卫性质的战争还是需要的,并且必然会取得胜利。这种自卫的战争出于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河上公(为《道德经》早期作注者,《老子河上公注》是现存最早、流传最广的《道德经》注本)将这种自卫性的战争称之为“俭武”。</p><p class="ql-block"> 老子在本章开头就明确地指出其反战原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凡军队征战所过之处,田园荒芜、荆棘丛生、人烟稀少、生灵涂炭。大战之后,必定有凶恶的灾荒年头出现。</p><p class="ql-block"> 老子的这种反战观念是基于他本人对战争的亲身体会基础上的。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发,这些战争必然会在老子的脑海里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他提出自己的反战思想。正因为反战,老子对当时纵横游说之士欲以兼并弱小而强天下的做法提出相反的观念,即提出“以道佐人主”。这种以道济天下的观念在庄子那里得到了继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子反战并非反对一切战争,他是反战、慎战。他也知道凡立国者均需抵御外敌入、平息内乱,所以讲武用兵是必然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本章里提出了并非不要“武”,而是俭用“武”,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只是反对侵略战争,主张自卫战争。必要的自卫还击、平暴安良的战争还是需要的,这就是老子讲到的“果而不得已”。</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这点的基础上,老子进而提出“果而已矣”的观点,即反侵略的战争,一旦取得战争有了战果,就应该即止(而已),没有必要继续逞强,以谋取强权霸权。自卫的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老子说:“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要啰嗦一句,本章最后一段: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这段话引起了不少人的争议,甚至有人怀疑是否是误传,因为这段话与老子的智商不匹配(王蒙说)。我很赞同王蒙先生的观点,世上的万物都有生长、老化直至灭亡的过程,而老化和灭亡的必然性是生命的结果,而不是壮的结果,而有的个别事物刚出生还没有壮就灭亡了。所以本章最后这一段,我们可以忽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阅读《道德经》可借古观今。现在的世界上很多地方战乱不断,2021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世界上的局部战争并没有真正停过,先是俄乌战争,最近又发生了巴以冲突,这与美国四处挑事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们回顾一下美国的历史。美国这个国家从殖民时期开始,就是掠夺、抢劫和奴役其他民族。十七世纪初,大量的移民怀着淘金的梦想涌向这块新的殖民地,这些移民凭借着殖民者的地位不断地扩张、掠夺,最后通过独立战争建立了独立的国家。二战以后,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就逐渐形成,并且凭借财力和武力不断地得到了提高和加强。二战后,美国扶持李承晚政府建立韩国、扶持吴庭艳南越政府、组建北约组织,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亚洲,越战打了十多年,以美国失败而告终。朝鲜半岛在美国的直接参与下,至今仍处在战争的危险边缘。中东地区在美国的干预下,战争一直就没有真正停止过。</p><p class="ql-block"> 在二十一世纪里,美国则把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美国凭借11个航母战斗群在世界上到处炫耀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他们在太平洋的一切军事部署都是围绕中国的。近年来,美国不断地在南海拱火,连年各种军事演习不间断,极力炫耀武力。并且积极拉拢菲律宾,建立军事基地,挑唆菲律宾不断地向我国进行挑衅活动。另外美国政府一直把台湾视为对付中国的重要棋子,公开地对台军售,激化两岸矛盾。针对美国政府的种种挑衅行为,我国政府的态度是尽量用外交手段解决争端,避免采取军事手段,这是很高明的手段。战争是政治的最高形式,除非敌对双方的矛盾斗争尖锐到了用和平方式不能解决的时候,才能采用战争的方式。窃以为,这非常符合老子的“果而不得已”的慎战思想。</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看看我国和美国的不同做法。近代我国曾经打过两次自卫反击战(中印自卫反击战和中越自卫反击战),这两次自卫反击战都是在对方多年不断地侵入我国领土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反击的,而我军在取得完全胜利的情况下,主动退回我国境内,绝对不像美国人那样赖着不走。这一点也非常符合老子的“果而勿强”的俭武思想。</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武力是重要的手段,但是单有武力是绝对不够的。如果逆历史潮流、逆世界民心而动用武力,其结果只能是失败。美国政府参与的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p><p class="ql-block"> 最近巴以冲突日趋白热化,美国出于种种原因十分坚定地支持以色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两个国家和民族有极其复杂的历史,并且杂糅着两种不同宗教的恩恩怨怨,无论是谁都很难调解的。因此,我们只能呼吁他们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就只能当吃瓜群众了。</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应约而来。我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两个截然不同风格的画面同框:一面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国家在商议和平、建设和发展;一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在支援以色列、乌克兰,调动航母战斗群积极备战、打仗。孰是孰非,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 我们阅读《道德经》首先就会遇到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道”。“道”究竟是什么?“道”在不同的哲学体系里有不同的含义。通常的解释是事物变化运动的轨迹或规律。在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就符合“道”呢?</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按照目前世界形形势来看,我最愿意看到的是我们国家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无论外面的世界怎样纷繁杂乱,我们国家能保持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努力搞好我们的经济建设,这也是中国老百姓最希望看到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