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14)曹操出兵大胜为何反赏力阻出兵者?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为彻底统一北方,同时消灭逃到乌桓的袁熙、袁尚,曹操不顾荀彧、曹洪、张辽等诸多文臣武将的反对,力排众议,开启北征乌桓之旅。结果,在白狼山击败袁乌联军,斩杀单于蹋顿,占领乌桓首府柳城,彻底解决乌桓问题,只是袁熙、袁尚漏网,逃往辽东。</p><p class="ql-block">曹操班师返回易州,不仅没有责怪那些先前曾经谏阻他出兵乌桓的人,而是对这些人给予了重赏。</p><p class="ql-block">面对人们的疑惑,曹操说:此前我冒着巨大的风险远征,侥幸成功。虽然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故予以奖赏。</p><p class="ql-block">原来,曹操此次北征,历尽千难万险,连续的大雨,导致积水数尺,道路泥泞,大军前进迟缓。曹操心急如焚,既担心遭到乌桓和二袁的伏击,又担心刘表、刘备趁机抄了他的老巢。后来多亏收得前幽州牧刘虞下属田畴,此君对当地地形了如指掌,提议选择一条人所不知的小路。这条路非常难走,但也非常隐蔽,曹操觉得可行,于是改变行军路线。</p><p class="ql-block">“五百里堑山堙谷,十万众勒马扬鞭”,当这支大军鬼魅般出现在辽西大地,距柳城只有二百里时,乌桓才有所察觉。随后,两军在白狼山突然遭遇。</p><p class="ql-block">面对兵力占优的乌袁联军,曹军“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危急时刻,张辽、曹纯、徐晃等曹军大将展现出英雄豪气,率军拼命厮杀,最终大破蹋顿。</p><p class="ql-block">曹军虽然赢了,但赢得有些悬。曹操率军回撤时,正值天寒干旱,二百里无水,军中缺粮,只能杀马为食,凿地三四十丈找水,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曹操出兵乌桓,的确有全军覆没的风险;并且,如果刘表、刘备趁中原兵力空虚偷袭许昌,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大获全胜后的曹操,越想越觉得后怕。</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形篇》曰:“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里,“兵圣”是在告诉用兵者,有了先胜、不败的把握后,才能出兵。对《孙子兵法》研究精深,并后引“十一家注孙子”风骚的曹操,正是深谙“先胜而后求战”的用兵精髓,事后才掂量出那些反对出兵建议的真正分量。</p><p class="ql-block">曹操重赏反对出兵者的做法启示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胜备”而行,不求百分之百成功,但至少要有七八成的把握,因为失败的“学费”往往是承受不起的。</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