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家追忆文苑·杨绛》第十五期 【不平凡之人的烟火气】

谷中的百合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谷中的百合花 726066</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来自网络,郭阿姨与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知道钱钟书,是因为《围城》;知道杨绛,则是她105岁的高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或许是因为我一直生活在校园里,耳濡目染了周围知识分子的芸芸众生,所以我一直觉得钱钟书杨绛夫妇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人物。他们做着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工作;他们谨言慎行,不愿意参与政治,但是又不得不去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喜欢躲在象牙塔里,享受着围城里的生活,可是城墙不够稳固,外面的风雨时不时地侵袭他们的领地。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生活的享受,所以会特别听话,明事理不惹事。他们在我眼里,就是千万个普通人中的一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讲述他们在英法留学的日子,那是1935年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我们这些80年代后期留学欧美的,要好得很多。他们有提供的伙食,有舒适的住处,甚至为了吃得可口住得舒服,他们可以随意迁居,对于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那真的是我们心中的留学天花板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杨绛夫妇是独身子女政策的先驱人物,钱瑗应该算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她1937年5月出生于英国牛津,没有兄弟姐妹。钱钟书对妻子杨绛说:“我们要是再生一个孩子,如果比阿瑗好,我们喜欢那个孩子,不喜欢阿瑗了,阿瑗若不是太可怜?” 我不知道他们的决定对自己而言是不是最好的选择,虽然钱媛不仅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爱,也得到最好的教育,可惜身体自幼欠佳,婚姻生活也不完美,60岁的时候因为癌症去世,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她离世的时候,是否担心没有其他兄弟姐妹或者子女可以帮忙照顾她的双亲。而独一的心爱宝贝,让钱钟书和杨绛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也让杨绛先生独自一人度过18年的孤单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女性具有特别的忍耐精神。我身边有一对夫妇,与杨绛夫妇的经历非常相似。老人家钱中希(我常常把两位钱先生的名字搞串)是我的校友,他是我国外科学先驱黄泗家教授的弟子、中国第一流的心脏外科医生。他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响应国家的号召,去新疆创办新疆医学院。在1956年建院时,钱教授带领成立了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由他主导下组建的心胸外科,当时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心胸外科手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钱教授的夫人郭阿姨,随丈夫一起进疆。他们把两个年幼的大孩子留在上海父母家,夫妇共同努力工作,而且又在新疆生育了两个孩子。他们一起相依为命几十年,一边治病救人,一边养育孩子。2005年钱教授离世后,郭阿姨也是一个人在老年公寓生活了18年。她今年93岁,耳聪目明,头脑清晰,每天自己做饭,不需要人照顾,儿女们和孙辈们常常过去看望她,老人家开开心心却又安安静静地生活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我来说,杨绛夫妇的事业是成功的,爱情是甜蜜的,但是婚姻生活并非如世人所认为的那么完美。女儿杨媛没有体会过做母亲的幸福,而杨绛夫妇到了晚年,没有能够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作为百岁老人,可以四代同堂、五代同堂,那是何等其乐融融的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我得知杨绛先生105岁仙逝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她在女儿和丈夫先后离世的悲痛下,可以继续独自一人地生活。我想可能是一种精神寄托吧,就是把丈夫钱钟书的所有文稿全部整理出版,既然在肉身没有传承下去的后代,那么就把作品留给世人,让更多的人可以享用,对国家也是很大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或许是杨绛先生的不平凡历程中,又充满了许多平凡人的烟火气吧,让我觉得那么的亲切,“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不遥远,就在身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