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爱是温暖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早就想写写我的母亲,她平凡又伟大,看了表妹写她的母亲我阿姨,更激发了我写母亲的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的第一个品质,就是热爱学习,乐观向上,尤其是对读书的痴迷与执着。她出身在四五十年代,排行老二,那是一个刚结束战乱的穷苦的时代,想读书很难,而母亲对读书又非常的热爱和渴望,隔三差五,断断续续的学习,也能读个前几名,但为了弟弟妹妹有书读,终还是缀学了,充当起帮助外公的劳动力。想读书的愿望刻入了她的骨髓,梦里也都是读书,这种梦境维持到现今。因为这份热爱,才有了我们四姐妹的上好学,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女生是没书读的,而我母亲不仅要让我们有书读,还要让我们将书读个尽,念到底,多困难也不言弃。没有书读是她一辈子的痛,必须让我们心无旁骛的念书是她的准则,家务大小都不用女儿操劳。母亲的这种热爱学习,执着向上,吃苦耐劳等品质,是一种远见卓识,为女儿的前程道路掌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每一个转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品性善良而坚强,孝敬老人,勤俭持家,里外兼顾。她的公公即我爷爷,生病的时候她背着走几十里地,不嫌脏不惧烦,让老人家深受感动。我的外婆活到九十八岁,去年才仙逝,名下三个儿子,然而外婆生命的后面几年,她哪也不去,只愿得到我母亲和阿姨的照看……。母亲不仅家里的一应事务包干,甚至上山下地等外面男人干的活也得参加,也是因为我们家实在缺少劳动力。我记忆里最深刻最心累心痛的画面,那就是小时候我们俩姐妹(大姐在外面读书,妹妹还没出生,我大了妹妹6岁,二姐大我2岁,所以我们俩姐妹一个8岁一个6岁或更早的时候)每天等待父母劳作晚归的画面,在节假日和暑假里,父亲母亲要到离家十里路的山里干活,我们从天还亮盼到天黑再盼到夜深,才能盼到父母的身影远远地驼着重重的松木蹒跚而来……,往往我和姐姐是天没黑就一边烧火做饭一边跑村口小山坡朝山里的方向眺望,那真是叫做望眼欲穿啊,现在写到这里我的眼睛里都饱含眼泪,那种心情难以表述,多想早点看到父母归来的身影啊!焦急,担心,害怕,恐惧,倒感受不到饥饿,就是盼望看见妈妈!菜我们是炒不来的,姐姐做饭,我烧火,我们就这样把饭煮在锅里,一遍又一遍地轮流去村口盼妈妈,当那个身影终于出现在视线里的时刻,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到家后,母亲还要接着忙碌,替父亲找好换洗衣衫勺好热水,炒菜,洗碗打扫,一系列家务忙完,然后温柔地把我们照顾到床上睡觉,她才得以休息,哦,好像还要在油灯下帮我们做鞋子,那时我们都睡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的性格除了这些,她还特别的柔韧,就像个太极拳高手,一切的锋芒利刺在母亲这里都可能软化,她忍辱负重,以柔克刚,与父亲相敬相爱,携手并肩克服困难,渡过人生一个又一个坎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殊的家庭,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如何特殊?在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在以农作为主要收入,以生儿子为光荣的背景下,你家若是没生到儿子,全是女儿的家庭还能算不特殊吗?在村里,乡里乡亲之间,都是低人一头的,虽然父亲是受众人尊敬的一校之长,但也有心存不好的歪人,表面好心里却在嘲笑你,有的人更是直接破口大骂地伤害你,那是极侮辱人格的,压倒父亲精神的正是这件事,一辈子也无法释怀,以至于现在都无法让“绝代”这两个字眼表露在他面前,最恶毒的人会用这个词来骂我家,父亲脾气变得暴躁,大抵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家境。要说父亲也有过两个儿子,也就是我的两个哥哥,大哥哥太过聪明伶俐,母亲总是含着泪说天妒英才,早早让他夭折,才陪伴了父母五年时间啊!生病期间父亲几十天抱着陪着几乎自己也不吃不喝,因为医生的误判耽误了医治时间,转市医院后几天终究还是离开了,父亲一个人扛着,在外地亲手将他埋葬,这个打击对父亲几乎是致命的!小哥哥因为母亲怀孕摔跤出生没几天便离开了,自此后才有了二姐和我,二姐出生还算正常,到了我这里,一出生又是女儿,真是感觉天都要塌了,那时候政府已经开始了计划生育,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我一度被送出去好几次,最终还是因为母亲的心软接回了家,这就意味着这个家就不可能再有儿子出生了,父亲内心忍受着这莫大的痛苦,常常在恶梦中惊叫,为此母亲要随时保持警醒。过度劳累加精神压抑,父亲身体越来越不好,胃出血了两次,肺部也有病,情绪有时控制不住要发泄,比如摔打东西,这个场面虽然很少,但但凡有一次两次,也让我们小孩空前恐惧和记忆深刻,母亲不仅自己内心要坚强强大,还要对父亲温柔以待,做父亲心灵的慰藉者。这生活的方方面面母亲要承受多少的痛苦与磨练可想而知,她那宽宏的气量,那包含的品格,海纳百川的胸怀,默默忍让了多少,才让家和睦泰然,蒸蒸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对待工作事业上,你要问母亲一介农民,何谈来的工作?不,在我看来,母亲若是生活在当下,她一定会是优秀的企业家,小时候,父亲在学校上课,母亲就变着法子的经商,做馒头包子炸油条油煎果,去市场入小吃小玩具,放到学校门口售卖,也做过学校的炊事员,收入虽少那也是她的赚钱养家之道。后来,我们几个女儿都读书读出来了,在县城建了一幢几姐妹和父母亲一起住的五层楼大房子,母亲又开始了新的“事业”,开办起中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室麻将馆),从房子建成入住起,她开始运作一直到现如今母亲已七十多高龄,从事这份“事业”也有二十多年了吧,她执着热情,心胸宽广,从不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对错,大家的口舌事非她或忍下或调解,小区内我们家成了名副其实的活动中心,母亲种出来的菜邻居分,邻居有啥稀奇的东西也会送来我们家,过节做粿啥的,我家更是热闹。现在她的生活是如此循环的:早上天没亮起床做早餐,打扫卫生,下菜地,喂鸡鸭,去市场(还挺远),忙午饭,间隙中打电话联系下午牌桌上的客人,有时三桌四桌,有时一桌两桌,不能小看了这件事的难度,除打电话三请四请之外,还难在调配桌角上,有这个不与那个搭配的,啥情况都有,这些细节要处理好太难了!要说这二十几年中也有邻里效仿经营,都做不下两年就经营不下去,最后还是一起参与到我家来,这让母亲倍感自豪。下午要给客人准备午点,结束战局后,她再去菜地,再喂鸡鸭,准备晚餐,然后联络晚间客人,准备晚间点心,一直要忙到深夜客人离去,打扫清理才上床休息。一天下来,没有一点空闲,有时连吃饭都顾不上就不吃了。哦,忘记交待了,这一日三餐还是我们五层楼一起一大家子的用餐哦,有的要咸,有的要淡,有的要肥,有的要瘦,同一个菜可能要分几次做和装盘,她从没一句怨言,真的没有一句!十人八人,满满一大桌,我们平时上班,饭点上桌吃饭,其他都不用管,能有时间帮忙凑凑桌就是最大的孝顺了,倘若能帮忙洗个碗扫一下地,那母亲都要在邻里街坊面前把我们赞成一朵花,要知道我们几姐妹也四五十岁的妈妈了,在母亲心中还是把我们当宝贝,她乐在其中,我们甚至有时还怼母亲伤心,何其不该!所幸母亲目前身体尚健朗,精神还快乐。岁月请你别伤害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一直乐观向上,生活的苦没有压垮她,她豁达潇洒,胸怀宽广,快乐坦荡,父亲思想太沉重,总走不出来,前几年做了肺切除手术后,在母亲的影响和悉心照顾下,身体也在好转,脾气也改变了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祝愿我的老父亲母亲身体一直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