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初次见到王志宏的时候,是六年前的一个秋天,在兴化金东门状元坊老街。他看上去五十几岁,认真细致地举着相机,俨然一位资深摄影师。说起王志宏,很多人会把他和文学挂钩,文学是他最大的标签。我姐第一次向我介绍他:“他叫王志宏,笔名玩味阳光,兴化林潭人,喜欢摄影,最爱是文学。他还是审稿主编,三亮子文学群群主。他创办了微刊三亮子文学,很有特色,很励志。”“哦”听了我姐的话,我有些半信半疑,一个走路歪歪扭扭的、一阵风甚至能刮倒、明显先天不足的人,竟是个热衷在文学地土勤奋耕耘的人。不由多打量了他几眼。他衣着看上去很整洁,神态有些腼腆,局促不安。我挺好奇这样一个身子骨的人,是怎样写就一篇又一篇优质好文的?</p> <p class="ql-block">当然,作为文学爱好者,我更多的是敬佩。后来,逐渐了解到王志宏的确天赋异禀,他学贯中西,才思斐然。喜爱文字,近乎痴迷,看书烧糊锅子,写字饿扁肚子。创办《三亮子文学》更是稀奇,每天为了三亮子忙忙碌碌,没有半点经济效益,他却能甘之如饴。为了这个微刊,他花尽心血,常是不顾颈椎疼痛,伏案审稿改稿到深夜,有时为了一篇文章会和作者反复沟通、反复商讨修改方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确实有多位文学爱好者从他的微刊平台起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志宏原本在上海从事家电维修,因为身体缘故才被迫从上海返乡的。刚回老家的那会,他只能平躺在床上。为了写作,他让家人把笔记本电脑横吊在床的上方,屏幕对着他的脸,然后伸出双手敲击键盘写作。他的多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散文,就是从吊在床头上方的笔记本电脑传给了报刊杂志而变成了铅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志宏平时言语不多。若是借着酒兴,聊到文学,却滔滔不绝。有一次,他来到上海,我们几个一起陪他喝酒,喝到兴高采烈的时候,他侃侃而谈起了他喜欢的那些文学家。喜欢莫泊桑,说莫泊桑的小说描写准确而传神,读完耐人寻味;喜欢威廉.福克纳,说福克纳的小说结构精巧、叙述手法独特,读完如醍醐灌顶;喜欢萧红,说萧红的语言质朴间有些苍凉忧郁,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喜欢陈忠实,说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篇成就很高的现实主义作品;喜欢梁实秋,说梁实秋的文章语言睿智豁达、风趣幽默,特别耐读……说着说着,他还情不自禁的朗诵起了梁实秋的名句:“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p> <p class="ql-block">论起文学,他真的很健谈,一副气定神闲,云淡风轻的学者风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他说他又像福克纳笔下的小说,多面隐晦难懂。从前就是个神经质的魔鬼。年少时,他恨过母亲,为什么把他这个废人带到这个世间,让他病怏怏,一路上跌跌撞撞,受尽讥讽嘲笑;恨母亲为什么没有把他生成牛高马大,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因为身残让他拥有不了爱情,失去心爱的女人,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让他生不如死;恨母亲为什么不把他一起带到天国。扔下他一个人孤独在这个冰冷的世间……待他平静下来,他又恨自己猪狗不如,为什么责怪母亲呢?母亲结婚11年才生下了他这个早产儿,是母亲赋予了他生命,他永远报答不清母亲, 为了母亲,他也要好好活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志宏年轻时历经坎坷艰辛,吃过很多苦。高中毕业那年,一时没有找到好的生计,便去几百公里以外的徐州贩牛肉,旅馆老板见他衣衫褴褛又身体残疾,把他拒之门外,天寒地冻的一整夜差点被冻死,他是靠在火车站广场跑步才挨过来的。为了学好家电维修技能谋生,他寒冬里每天学习看书到深夜两三点钟,脚上冻出了冻疮,又红又肿鞋子穿不进,一穿就钻心疼。为了躲避世俗,他背井离乡,带着一部万用表和电烙铁独自去云贵高原,由于高原反应,鼻子里每天都有血,嘴唇干裂得像开裂的石榴。为了赚更多的钱有更好的生活,他独自一个人到人生地不熟的上海开家电修理铺,有一次电视机突然起火,他抱起火球一样的电视,手臂被烧伤得很严重。有一次上门服务时间比较紧,他为了省钱没有舍得叫人力车,步子走得急,一不留神摔断了腿,在床上一躺就是三个月……面对这些,他根本不当一回事,用他的话说,这些经历就是他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常常笑着说他就是费玉清《送你一把泥土》的歌中所唱的泥土:“这把泥土,这把泥土,春雷打过,野火烧过,杜鹃花层层飘落过……”他给人的印象始终是那样的意气风发,似大雪压不垮的青松。回到老家的这许多年来,他从不曾颓废过,带着病体写作,多处报刊发表他的文章,他还出版了一部散文集《玩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他不仅自己笔耕不掇,还一直鼓励,督促我多读多写。我有时候会敷衍,总拿在看、在读、在写、在打腹稿、在酝酿在斟酌的说辞。有一阵想起,也许我敷衍的是文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志宏现在的身体已经不允许再伏案爬格子了,要多活动。于是,他又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摄影好友成立了“星荷摄影社”,莲开的日子拍莲,梅开的季节拍梅,用他的话说,摄影和文学一样,也是一种艺术创造,摄影是用光和影表现生活之美,文学是用文字表现生活之美,异曲同工。我以为他这样的状态也挺好,毕竟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今年春天他去参加了泰州文学创作座谈会,回来后他的心情久久都不能平复,眼见比他身体状况更差的人都不言弃,还在坚持写作,一位拄着两根拐杖发表无数文字的陆老师,不仅热爱文学,还喜爱乐理,就连夜深了还在宾馆里谱曲填词,这位陆老师的精神让他不能自己,他又开始写作了。正如他所言写作虽不能带来很多实质性的东西,但能让你快乐,可以开出你自己的心灵精神之花。</p> <p class="ql-block">诚然王志宏他开出了自己心灵的精神之花,命运没有给它一副健全的体格,但格外恩赐了他文学的天赋,为他开了一扇文学之门。文学令他的人生没有迷路,在途中他一直是个仰望星空的人,文学亦是他永远的归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