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天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p><p class="ql-block">因为一叶知秋,</p><p class="ql-block">每片叶子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色彩;</p><p class="ql-block">秋天的孩子是幸福快乐的,</p><p class="ql-block">因为走进自然,</p><p class="ql-block">每一次天性的解放都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为鼓励学生走近自然,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示“秋天”,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素养,辉南县第三实验小学于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开展了主题为“我和秋天有个约会——书香校园·秋之印象”系列活动。活动融采集物本、绘画摄影、劳动实践、资料搜集、经典吟诵等为一体,通过语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校本、地方、科学、美术、信息技术、音乐、体育及艺术社团等多学科相融共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文学经典与节日民俗相结合等方式,设计了覆盖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多元主题活动板块。</p> PART.1 探秋、画秋(低年级) <p class="ql-block">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炫彩斑斓的秋日是小朋友眼中最美的童话。假日里,一、二年级的同学们与家人一起走进秋日胜景,认一认秋的模样、听一听秋的声音、闻一闻秋的味道、摸一摸秋的裙衫,童真与金秋相融,活泼而又美好!</p> <p class="ql-block"> 远看山有色是唐代王维的画,碧云天黄叶地是宋代范仲淹的画,秋叶秋实入画屏是三实验学生的画,一支支灵动的画笔在巧妙的构思中酣畅淋漓地绘出了丰收的喜悦。</p> PART.2 拾秋、晒秋
(三年级) <p class="ql-block"> 捡拾一片叶,收藏一岁秋。三年级的同学们用巧手采撷秋日芬芳,用创意聚焦秋的心事,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尽显秋日胜春叶叶花,天高云淡满山霞。</p> <p class="ql-block"> 晒秋是或铲或圆的簸箕,是高高大大的谷仓,是秋色里不可磨灭的记忆,红火火的辣椒,金灿灿的苞谷,胖乎乎的萝卜……无不散发着秋的香气,这是生活,也是艺术!</p> PART.3 品秋、剪秋
(四年级) <p class="ql-block"> 品秋浓,知秋味,让味觉在舌尖上起舞。切水果,摆造型,让视觉在色彩中沉醉。听叶落,闻雨声,让听觉在自然中回响。</p> <p class="ql-block"> 秋天是有温度的,感受阳光,体验微风,让身体在温暖中舒展。田野里、操场上,他们用汗水洒满秋天的大地,用欢笑盈满秋天的空气。</p> 秋天是有情感的,他们用行动温暖秋日的晨暮,让希望在生活中绽放。 <p class="ql-block">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四年级同学的妙手生花,剪刀的无中生有,将秋天的故事裁剪得丰富、生动,让秋的足迹印刻得更深、更远……</p> <p class="ql-block"> 一帧帧创意不仅仅是对秋天的描绘和表达,更是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p> PART.4 知秋、诵秋
(五年级) <p class="ql-block">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的气候变化特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在五年级同学的调查报告里可见一斑,报告的形式与内容虽显稚嫩,但正是这种稚嫩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对秋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秋天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秋天是笔,点叶成诗,秋天是诗,句句醉人心。秋天是同学们吟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好;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哀愁;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放与壮丽;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感慨与思考。</p> PART.5 感秋、写秋
(六年级) <p class="ql-block"> 半是繁华半萧瑟,一季枯萎又热烈。六年级同学笔下的南飞雁、叶红黄是自然规律,更是生命的勇气和坚韧,是生命的美好和轮回。同学们以我笔写我心,书写秋的华章,熠熠生辉的文字,跃动着季节变化之美,飘逸着文学之秋韵,清馨、悠远。</p> <p class="ql-block"> 轰轰烈烈不是本意,实实在在的收获才是我们的追求。一次书香校园系列活动,让学科再向纵深融合,联动赋能,让家校再度相携,同心同行,听!探索的种子在生根,成长的芬芳在吐蕊……</p> <p class="ql-block">拍摄:梁曦文</p><p class="ql-block">剪辑:宣奇奇</p><p class="ql-block">编辑:贾丽艳</p><p class="ql-block">审核:付雪丽</p><p class="ql-block">策划:孙继芳</p><p class="ql-block">素材来源:班主任,家长及全体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