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送教助研山水长,携手共筑强师梦

擦星人

<p class="ql-block">  橙黄橘绿送秋色,桂花香里望丰年。2023年10月26日,山东省教科院沿黄九市名师送教助研课堂观摩暨全市“初中新课程实施推进周活动”在济宁学院附中高新区校区举行。汶上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a(0, 0, 0, 0.9);"> 活动具体安排:26日上午示范课观摩;下午启动仪式、集中评课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课例展示 观摩启思</b></p><p class="ql-block"> 省市区三位老师共同执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猫》,课堂精彩纷呈。</p><p class="ql-block"> 首先,由来自济宁附中高新小区周玉老师执教。周老师联系生活经验,通过问题情景驱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精心设计。整堂课以“模拟法庭”为情境任务驱动为导向,让学生聚焦案情,设立三个子任务:“庭审准备,建立喵咪档案”“开庭审问,揭秘三猫之死”“庭审陈述,发掘人性广辉”。这节课从学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带着学生一点点读懂文章。教学设计重点突出,通过各种形式品读“我”对第三只猫的情感,让学生在对话中深化体悟,充分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教师个人素养。</p> <p class="ql-block">  第二位是来自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太白湖校区的阮燕茹老师。阮老师以“猫王转发的举报信”创设情境,设计调查真相活动,呈现四个子任务:初读卷宗知经历、转换视角解沉冤、明察秋毫定真凶、沉冤昭雪警世人。阮老师设计了自学任务单,给学生一个预习的抓手。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立场通过演读和辩论自主对话分析文章细节,立足于文本,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有了智慧的碰撞生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三位是跟随省教科院送教的名师韩渤老师,韩老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精巧的教学设计让现场老师深为叹服。他基于单元视野来整体把握课堂,设置“默读,识猫”“研读,赏猫”“品读,评猫”三个任务活动。他重点放在了品读上,透过语言文字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文本抽丝剥茧,探究我与其他人身上的人性问题,结合整个背景,引导学生发现原理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猫的亡失就是人性的亡失,从而唤起学生内心善良、尊重、平等、公正、自如、博爱等等。最后以《花白猫的天堂回音》作业设计回扣主题,对学习目标进行巩固与提升。韩老师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真正小组合作,让学习真实发生,让课堂大放异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智慧碰撞 共研引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下午2点,举行活动启动仪式。省教科研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高怀举表示,此次活动是省教科院旨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工作顺利开展,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赋能教育发展的公益性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精彩课堂落下帷幕,思维碰撞启迪智慧。首先,三位执教老师及备课团队首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想进行了阐述。</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由高新区教研员吴庆林主任结合自身的研究和思考提出真诚的建议。他指出上午的三节课设计,有亮点有新意,同一课题不同的课型,也打开了我们当下课堂教学办学的一种思路,为我们下一步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样本。并结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建议,他指出:备课应该依循课标教材;设计强调情境化活动化;推进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考;评价侧重学生的学科素养。</p><p class="ql-block"> 随后,由泗水县教研员乔海坤老师做点评。他谈及“语文课堂应该是谁在学习?语文课堂要学什么?语文课堂应该怎么学?”三问在今天的观摩课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如何达到有效的语文课堂?他指出两个重点:一个是备课。备课,要关注两个内容,一个是教材的体系,单元的提示,课前提示以及课后的思考与探究的相关问题等,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当中去;第二是课堂。课堂师生双边活动要规范,并且要符合学习规律,符合认知规律。最后他以《道德经》中的两句话勉励大家:“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最后,来自济宁附属中学高新校区张莎莎老师以《“教”途有光,“语”你同行》为题做了基于学情的语文教学经验分享。她从“梧桐叶茂栀子香—教研篇”“东风夜放花千树—教学篇”“一束微光渐斑斓—活动篇”展开,为我们打开大语文课程观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专家引领 砥砺深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市初中语文教研员王瑞祥老师总结。他提出语文学科如何守住创新教育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首先是“守正”。</b>语文学科的“守正”首先应该是什么?第一,守住语文学科的特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体现在文本教学上,阅读教学上,就是对文本特质的把握。因为我们语文靠的是语用,当然具体的内容情感这些东西我们肯定离不开,但是只有语用是语文学科永远的方式。《猫》这一文本,它在文本特质上很明显体现出了一个对比,第一个是三猫之间的对比,我们课后有一个表格,我们可以能够明显看出;三次难过的不同点之间的对比,每次猫或亡或失都难过,但又是不一样的;对第三只猫误解时的厌恶与真相大白之后的痛苦之间的对比。这个文本写法的基本特点,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语言中往往与特定的感情主旨的表达紧密相关。大家如果认真研读教材,会发现它是出自一部小说集。郑振铎先生善于写“平平淡淡的琐事与默默温情中轻笼的哀愁”,语言很平淡,写的事儿也很平淡,但是表达的思想仔细解读,这里边是有非常有味道,角度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很丰富,仔细写的背后的情感又特别的容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语用的特点往往决定了文本学习方法和策略。这个单元特别强调默读,带领学生梳理三次养猫的共同点,三次难过的不同点的时候,需要充分体现默读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三位老师在授课中注重默读,也关注了其他学习策略,像朗读、跳读、回读、勾画、圈点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守正还要守住什么?还要守住传统教育的精髓。特别是传统的母语教学精髓。我们一直在提孔孟之乡济宁好课?什么样的课是济宁好课?既应该是有普世性,有规律性的,也应该是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的。深刻了解学情应该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基础。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这是备课应该下到的功夫,而备学生特别是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就特别关键,三位老师实际上在这一点上关注的都比较深刻。第三个就是虚心涵咏,口诵心惟。我们要关注语言,能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之间反复走,反复去揣摩,语用实际上是很难落实的,包括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会看到,老师们在关注语用的时候,有很多点的解读是非常不错的。你看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如何口诵心惟?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读出语气来,读出表情来,也应该读出动作,以及对第三十段,一是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针、刺我良心的针,对句式的关注,对标准符号的运用,从中去体会语气,体会节奏,体会情感,这都是虚心涵咏的表现。我们还要关注具体的词语的运用,再一个是关注句式,比如说在第二十五段“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句式的倒装形成的效果,表达的情绪情感是值得深入去体会的。第二十九段“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加了一个是字是否多余,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他在明白是己过之后的一种判断,那种自责。这些言语特殊的形式都在提醒着我们,在虚心涵咏的时候需要抽绎反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就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传统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方式。学思结合、学问结合、学思问结合,这是传统模式教学当中的精髓,不能被动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创新是什么?</b>在新课标新课背景之下,主要应该体现一个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当中,已经在积极的探索体现情境性实践性的课程理念;第二个就是学习共同体意识的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实际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互相阐发,教学相长也是学习共同体意识的一个体现。第三就是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现在存在的短板主要是融的问题。教学评能否自然的融入,能否自然的体现,很多老师做量表,显得比较机械,融的感觉不强。第四是整体感。能否从文体的整体入手,任务的整体推动,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p> <p class="ql-block">  习百家而顿悟,携秋韵以远航。走近名师和专家,聆听课堂和讲座,汲取经验与智慧,提升观念和能力。此次送教活动,专家和名师们展现了他们的教学魅力,呈现了多样的教学方式,传播了前沿的教学理念。这一场精神盛宴让老师们不仅深刻地领悟了教学之道,更激发了自己更深层的教学热情和灵感。相信我县全体教师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耕细作,共创辉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稿:郭丽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初审:张修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终审:陆 梅</p>

教学

老师

学生

学习

课堂

文本

备课

语文

语用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