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单士元先生

半农

<p class="ql-block">  昨晚整理过去的照片,看到一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与单老等人一起去深圳大学讲课的照片,不由得想起了单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工作关系我与他曾有过一点交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单士元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的原顾问,副院长,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就已进入故宫。他是故宫的守护者,也是我们国家在文物,古建方面的国宝级专家。他德高望重,学界尊称“单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单老让人感觉是位性格冷漠的老人,不爱说话,特别是不熟悉的人,他绝对不会主动的去打招呼,他有自己的世界,一般人很难进入,像我这样的后生晚辈,也只有高山仰止的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个机缘让我走近了单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天我去单老家办事。他的桌上摆放了一大堆照片,他正在一张张的看。“出版社要几张照片,我给他们找出来了,你坐吧”。我的到来丝毫没有打断老人的思绪,他依然坐在那里端详着手里的照片。我凑了过去。“这里面哪个是您呀?”,指着照片,我随口问了一句。“这个”,他给我讲了那张照片里的故事。“这张呢?”……,我开始一张张的问,他就一张张的讲。或许是因为老年人更爱回忆往事的原因,回忆中,老人越来越兴奋,故事讲得也越来越生动,仔细。讲到高兴之处,老人甚至开怀大笑起来。他给我仔细的讲述着故宫,讲述着他的人生经历。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忽然停了下来,“你看我这人!咱们就这么干聊,我连口水都没给你喝!对不住啊!”,老人自责的言语中透出了几分北京人的幽默。“我来!”“你坐着!”,老人亲自给我沏了一杯茶。“这张是故宫博物院成立那天拍的”,一边喝茶,老人一边指着照片中一个打横幅的小伙子问我“你看看他是谁”,我没认出来,他指着自己的鼻子开心大笑的说:“是鄙人!”,笑声中我甚至感觉出了几分童气。那天中午单老亲自下厨做了打卤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自那天之后,我和单老的关系似乎骤然熟悉了许多了,几次见面都是他主动和我打招呼,也愿意和我聊天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倭族之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次开会。我坐在单老旁边,“您最近去哪儿了?”,“和几个日本学者组成的《倭族之源考查团》去了一趟云南”,“最近日本人来中国寻根,弄得挺热闹,日本人的根真是在中国?”,“至少倭族是,这次去云南考查了一些哈尼族的村寨,哈尼族人不仅仅是一些信仰习俗,建筑特点与日本相近,是整个文化体系几乎相同,有的村寨说的甚至就是日语,几乎不用翻译。……我回来后,那几个日本人又沿着古时哈尼族迁徙的路线进行了考查,从云南到四川,再到陕西,然后顺着黄河到山东,出海去的日本,一路上都有历史遗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后来我在一些史料里看到,古时的哈尼族也曾被称作“和尼族,倭尼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次暴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单老一生都没有办理过离休手续,他在故宫博物院里一直有一间办公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天我去办公室找他,刚进门我就感觉出了不对劲,像是刚刚和人发过火,一脸铁青。“单老,谁又气着您啦?”,“你看看这些纸!”,单老桌前堆放了一大堆旧窗户纸,“这些纸的历史都在300年以上,全世界都很难找到,日本人出高价到处找,这可好,装修,都给扔了,你说气人不气人?……我再三再四的和他们说,故宫没有废品,没有垃圾,一块砖,一片瓦,一张纸都承载着历史,都要珍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那次单老是动了真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去深圳大学讲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当时是在北京旅游学会工作,九十年代初,深圳大学中文系约请我们去进行学术交流,我们约单老同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单老的到来,在深圳大学引起了轰动,原本计划在中文系电话教研室举行的学术交流活动,改在了大礼堂讲学。大学的学生和老师们早早的就把大礼堂挤得满满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他们让我讲讲旅游和文物古建,我也不懂旅游,就讲讲这方面的感觉吧,如果非要有个题目,就叫旅游业十八扯吧”,单老在台上开讲了。那天因为我要去安排我们这一行人下午的活动,离开了。当我赶回来时,报告刚好结束,学生和老师们陆续从大礼堂走了出来,从他们兴奋的表情和不断的赞誉声,我感觉到了单老讲课的精彩。一众热情的领导簇拥着单老也走了出来,他依然是一脸冷漠,看不出一点兴奋,在人群中,他一眼瞥见了我,“小刘!你到哪儿去啦?我怎么一直也没看见你?”,我心里一热,“你们下午的活动我都安排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差点惹怒老爷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25年,满清皇帝溥仪出宫,单老作为"清室善后委员会"成员进入了故宫,从当时的文物登记工作开始,已经七十年了,他对故宫珍藏的所有明清文物都非常熟悉,如数家珍。如果跻身于古董鉴定工作,单老必定是泰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拿了一件青铜器跑来找我,希望能请单老帮助看一眼。当时我非常为难,单老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不会轻易管这种事情,碍于情面,我还是去了单老家一趟。那天单老不在家,我和他女婿说明了来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老刘,亏的老爷子不在家,要不然老爷子得和你翻脸。老爷子从来不给任何人看,包括我们这些家里人,没人敢找他。他的第一句话肯定是,又要卖吧!接着什么话都可能说的出来,他心里有一种情结”。我庆幸自己躲过一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后来我调出北京旅游学会,和单老接触的机会就少了,前些年听人说单老早在1998年就去世了,算来已有25年了。随智者同行,可登山岳,单老走了,惘然若失,只能从这一段段往事中去体味老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