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其道,悟其理,思己行——跟岗实践总结

欣欣

<p class="ql-block">素材整理:</p><p class="ql-block">23日王雪霞 孙晓燕 </p><p class="ql-block">24日马玉兰 刘晓雁 </p><p class="ql-block">25日 刘晓春 马耀芳</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p><p class="ql-block">史小艳</p> <p class="ql-block">  聆听讲座如沐春风,跟岗实践领略风采,10月23日上午,我们去了交大附中和六十五中跟岗学习,聆听了刘静老师的《范进中举》,刘尧老师的《学习改写》,李文越老师执教的《三顾茅庐》。</p> <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准备充分,教态亲切、平易近人,同时孩子们也在活动中感悟、在合作中积累,三位老师让孩子们很好的体会了学习知识的过程。刘静老师上课激情澎湃,通过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胡屠户、范进的人物形象等读写结合环节,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讽刺手法如何去运用;刘静老师还例举了葛朗台和严监生的例子,很好的把握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李文越老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她抓住课文阅读提示中故事的“曲折”来看整篇文章的曲折,让学生分析了刘关张三个人物形象,告诉学生主次要人物的不同作用,总结评价点到为止。刘尧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改写剧本的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清晰,教学思路清晰流畅,教学内容丰富。</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分组展示活动,让这次跟岗学习实现从观到评,使研修学习活动从理论到实践落到了实处。通过今天的跟岗学习,让我们收获颇多,学习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此在之后的教学会尝试用新的理念去教学,更好的将新课标落到实处。</p> <p class="ql-block">  10月24上午,我们再次来到交大附中第一分校跟岗学习。</p><p class="ql-block"> 听的第一节课是由马凯丽老师给八年级四班上的《回忆我的母亲》,马老师在刚上课时以温柔的语气描述了一个人,让学生猜猜她是谁,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猜出是“母亲”,后来又用老舍先生描述母亲的一段话导入,引出课题。在教学中,马老师让学生们找出文中带有“还”字的语句,并从中分析母亲的形象特征,从作者描写的一个个典型事例中最终总结出母亲是个“勤劳能干、宽厚仁慈、勤俭持家、深明大义”的人。从朱德对母亲回忆中引出“回忆性散文”的写作手法—夹叙夹议,并且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议论性句子,分析这些句子的作用。最后留了一个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作业,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一下自己的母亲。整堂课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读”,耐心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内容,深刻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把课堂教给学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做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强志霞老师给七年级三班上的《再塑生命的人》,用视频做导入,让学生谈谈看视频听音乐的感受,紧接着又让学生闭上眼睛捂住耳朵,让学生再说一说感受,学生回答道:无助、压抑、黑暗等,由此引出作者。基本介绍完作者后引出莎莉文老师,强调她就是再塑生命的那个人,自然地衔接到课题。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找出原文中海伦·凯勒的生命被塑造之前的原貌是什么样子?让学生默读课文,点名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知道海伦·凯勒的生命原貌后,用一段视频介绍莎莉文老师,让学生思考莎莉文老师是怎样塑造生命的?海伦·凯勒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们默读课文后举手发言,共同完成了表格,最终总结出莎莉文老师来后,海伦·凯勒的内心是喜悦、高兴、幸福的。再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掌握后,强老师引导学生用仿写的格式概括了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二人的形象特征,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印象。最后,进行主旨探究:“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从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去分析,升华主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课堂进行到尾声,老师介绍了一些与海伦·凯勒一样身体上有缺陷而意志上特别坚强的人,让学生为这些伟大人物写一个颁奖词,进一步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这节课中强老师娓娓道来,衔接自然,带领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感受了作者的坚强和莎莉文老师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课是李文文老师主讲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李老师在上课之前首先给同学们介绍这是一篇章回体长篇小说,从这篇文章中展现出了人物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又给孩子们介绍了什么是章回体。李老师一共分了三个板块进行讲解,第一个板块就是“初读感知、理清情节”,让学生快速阅读小说选段理清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前因后果,概括故事情节,并让学生勾画出人物以及他们的神情描写,;第二个板块是“品笑态、析人物”,通过老师出示几个图片,让孩子们从文本中去寻找相关的句子,从而分析人物品格特征;第三个板块是“走进刘姥姥,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不断地给对孩子们进行引导,参考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得出刘姥姥是一个没有见识装疯卖傻、搞笑滑稽的乡野村妇,同时又是一个通晓人情世故,机敏圆滑的智者,还是一个知图报的庄稼人。李老师的课主要以学生默读为主,老师设计的三个任务让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非常到位,体现了学习任务群中用任务驱动学生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上午,我们再一次的来到交大附中跟岗学习,聆听了来自张掖市第四中学的参加国培的韦菊梅老师的《生活的诗意,就是诗意的生活》群文阅读课,来自兰州新区的马玉兰老师的《江南逢李龟年》以及交大附中的尹晶晶老师执教的《说不尽许多愁——古诗词中的愁情》。三位老师都准备的很充分,教态亲切、平易近人,同时孩子们也在活动中感悟、在合作中积累,三位老师让孩子们很好的体会了学习知识的过程。韦菊梅老师上课激情澎湃,她通过有趣的“学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任务学习,从目标上实现了“教”向“学”的转化。本堂课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理念新、学生活、课堂实。马玉兰老师的课,展现了刚入职的青年教师的热情与认真,讲解到位,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时代背景来体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文,达到了基础目标。尹晶晶老师的课,解读了古诗文中诗人的“愁”,有思乡之愁,有忧国之愁,有报国无门之愁,有相思之愁,还有少年闲愁等等。通过修辞手法、意象分析等角度品析诗句,归纳主旨。最后用“你要写愁,就不能只写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要写落叶,写归雁</p><p class="ql-block">写那秋风漫卷红尘的潇洒与自由</p><p class="ql-block">要写雪花,写归途</p><p class="ql-block">写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希望与虚无</p><p class="ql-block">你要写愁,就不能只写愁</p><p class="ql-block">写落花风中舞,写流水向东</p><p class="ql-block">写相见不如怀念的热烈与无奈</p><p class="ql-block">你要写愁 就不能只写愁</p><p class="ql-block">就写提笔忘言</p><p class="ql-block">欲说还休”来总结课堂,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26日,石教授在结业典礼上,强调了本次培训学习的重要性及返岗实践期间注意事项和时间内容,并做了严格要求,抱有高度期待,同时组织大家分享了培训感悟,学员积极分享自己的收获感悟及对自己未来教学工作的改进信心!到此培训第一阶段圆满完成,但学习永远在路上!学后感悟行动,努力提升遇见最美的自己!</p>

学生

老师

学习

海伦凯勒

教学

课文

莎莉文

刘姥姥

感悟

默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