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自驾游(十一)红色江达,类乌齐到甘孜

大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D25,345公里,类乌奇—江达</b></h3> 类乌齐县最大的看点是类乌齐寺查杰玛大殿。<br>  始建于1277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类乌齐寺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在历史上它势力强大,曾长期掌管类乌齐一带的政教权力。查杰玛大殿即类乌齐寺大殿,为类乌齐寺主体建筑。<div>  作为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寺内有精美佛像,精品唐卡,还有金银汁写成的经书……。可惜我这对佛教没研究的人只会看热闹。<br></div> 倒是路上的风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div>  查杰玛大殿在国道214旁,从县中心到查杰玛大殿大概半小时车程。这半小时基本是乡间小道。这乡间却是东方小瑞士的模样。</div> <div>  沿G214上G317,我们过白雪茫茫的珠角拉山,山上有野猴,我们穿一线天峡谷,谷中有美景。</div><div><br></div> 翻过海拔4240米的雪集拉山垭口,便是藏东门户——海拔3530米的江达。 这一路的中餐我们是在昌都市卡若区俄洛镇的美食店里解决的。<div>  给在后面的队友发定位时,突然发现美食店附近的街上竟有两个挨在一起的高级中学。网上查了一下:</div><div> 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一所以招收农牧民子女为主,融初、高中教育为一体的封闭式、寄宿制完全中学。办学宗旨是:教好一个农牧民子女 造福一个农牧民家庭。</div><div> 昌都市第四高级中学:一所公办寄宿制高级中学,办学宗旨是: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及相关社会服务。<br></div> 不止两个,展开地图,这附近居然还有四个中学,一个特殊教育学校,一个双语幼儿园。<div>  这么密集的学校,政府对藏区教育的投入可见一斑。</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D27,275公里,江达—甘孜</b></h3> 江达县位于西藏东北部,东与四川省甘孜州隔江相望,北与青海省玉树州相邻,317国道穿境而过,是经317国道进藏的第一县。<div>  穿过矮拉山隧道,解放军十八军军营旧址在江达县的岗托镇。</div> 1950年3月,解放军第十八军从四川乐山出发,向着雅安、康定、甘孜方向,踏上进军西藏的征途。<br>  高海拔的茫茫雪山,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暗藏杀机的沼泽草原,难以想象,靠着一双铁脚板,官兵们走过了几千公里路程,这几千公里,每一公里都有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堪称“我军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br> 1950年10月6日凌晨,十八军强渡金沙江,打响了昌都战役第一枪。当天傍晚,岗托村得到解放,成为西藏第一个升起五星红旗的地方。 10月6日至10月24日,昌都战役历时18天。<div>  昌都战役的胜利,打开了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门户,为和平解放西藏铺平了道路。</div><div> 1951年2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全权代表前往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进行谈判。<br><div>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div></div><div> 西藏和平解放。<br></div> 红色江达的金沙江见证了那段光辉的历史。<div>  过金沙江大桥,我们就驶出西藏进入了四川甘孜州的德格县。<br></div> 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就坐落在德格县城。<div>  德格印经院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br></div><div> 这里储存了藏族文化70%的古籍。<br></div> 厚重的文化需要时间品味,我们只是路过打卡。<div>  继续往东,是要经过雀儿山的。川藏公路雀儿山垭口海拔5050米,是川藏公路北线上的最高点,也是“川藏第一险”。</div><div> 如今过雀儿山是穿隧道,避过了高点的艰险,也错过了垭口的风光。</div> 雀儿山下,国道317旁,海拔4040米,30元门票的玉隆拉措却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div>  玉龙拉措是我国最大的冰川终碛堰塞湖,湖水由雀儿山冰川和积雪消融供给,呈淡淡的奶绿色。湖畔草甸环绕,古树参天,湖对岸是突兀高耸的冰川雪峰。这像极了稻城亚丁的牛奶海。这里真有牛儿在山坡悠闲的晃荡。</div><div><div> </div></div> 临近甘孜县的国道317,路面平整,视野开阔,车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限速60,测速区域还一个接一个。这让开车的很是郁闷,倒是合了我的意,车速慢好拍照,这一带风景太美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是太阳已落山,光线差强人意。<div>  好在我们会在甘孜县住两晚,美景定不会错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