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以干净示人

梁中军

<p class="ql-block">  母亲以干净示人</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九十大寿全家福照片中,透过母亲的缕缕白发和满面病容,我已找不到当年的神彩。爸爸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在咱们这个家,坎坎坷坷几十年走过来,你妈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不论我在与不在,谁都不能给她一点点脸色看,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她为这个家忍辱负重,能生活到今天是真的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人生,丰富多彩又命运多舛,酸甜苦辣,诸味杂称。年轻时淋巴结核病折磨了她的大半个人生。八十六岁那年,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关键时刻,2022年6有18日,因病住进了医院,经检查血红蛋白指标(Hb)80g/L诊断为轻度贫血;人体蛋白指标24g/L;大便潜血指标为(阳性);体温38 ͦC;这个指标,让子女尴尬的无颜以对。一贯以妈妈的体型偏胖为荣,总认为是营养过剩,她喜欢粗茶淡饭,每年夏天都要以冷饮来消暑。这次胃出血身体危在旦夕,她也感觉快到生命的尽头了。数日后,医院胃镜病理报告为:胃粘膜慢性活动性炎症“良性的”。“良性的”这三个字在那一刻,我感觉是人生最大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在村扫文盲班识得几个大字。然而,这并不影响母亲的语言表达,充满智慧的逻辑思维,她总是以宽容大肚,淡然对错,不盛赞,不怒骂的生活态度,维持了一个家庭的兴衰。我年轻时做的人生抉择,有对有错,她对我都没有硬性干预,我承担后果的同时,非常感激她培养了我独立自主的性格。之所以能一再挨过苦厄,奋起重建生活,是因为有母亲这个“护栏”。就像桥上的栏杆,平时不会去扶它,但是没有它你就会迷茫,它能够规划你的行动轨迹,给未来一个方向,有了它的保障,我们的生活才更踏实,更有安全感。母亲一贯以“干净示人”! </p><p class="ql-block"> 干净,是母亲以衣示人的人生修养。</p><p class="ql-block"> 母亲常说的一句话“人是衣裳马是鞍”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大多都是穿着大哥穿过的打补丁衣服。但是,母亲把每一个补丁都打得那么妥帖,针脚细密,不近距离看很难看出是打了补丁的衣服。一家人的衣服穿在身上都是干干净净,没有一件破洞、掉扣、领袖脏的。母亲说:“衣服可以旧,可以补,但要干净,我们不能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出门见人,看别人笑话。”在我的记忆里“看别人笑话”这句话鞭策了全家三代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有着一手好的针线活,生活过的稍微有点积蓄,家里买了一架“太行牌缝纫机”,这在60年代可是一个家庭的重资产。母亲凭一双手艺、一架缝纫机、一把尺子和剪刀干上了裁缝。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是自带布料,她只是量身定制来料加工。为了还清修房欠下农业社的525块钱借款(一块砖2分、一片瓦1分5厘),基本上每件衣服都是不误农时,黑夜加工做出来的。在那农业社生产队分配时代,每年进入农历腊月,这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那个年代农村晚上停电是家常便饭,任凭点着煤油灯和蜡烛裁布缝衣。我自然就慢慢地成了一名“提灯男孩”。一晚上下来,</p> <p class="ql-block">熏的两个鼻孔直冒黑烟。可她从来没有一句抱怨,一针一线总是情,每次看着村民一件件试着得体,整齐干净的衣服,大家面带微笑离开的时候,母亲那种成就感一扫昨夜的疲惫,我总是鼻子酸酸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未老眼先疾,儿时每逢黄昏视时刻就会喊我替她认(穿)针,记不清替母亲认过多少次针,但那种感觉记忆犹新,每次在穿针引线的时候,那长长的线也被穿进了我的心眼儿。那一刻,我忽然发现:母亲的眼睛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眼睛,她能从一孔小小的针眼里,看透人生哲理。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母亲缝的衣裳为什么格外贴身温暖,因为针针线线都有她的目光和手上的温度,每一个针脚都蕴藏着她温柔的心跳。是她教会了我人生的“针线哲理”:“上头一根针下边千条线,干事就的经纬分明,在千丝万缕的细节上,保持耐心;干事如认(穿)针先的认准了眼儿,一切都在微妙中,成败往往就差分厘毫;领口、袖口、和纽扣道道是关口,以正为本,一针定乾坤,走好人生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干净,是母亲以屋示人的生活态度。 </p><p class="ql-block"> 家是母亲的阵地,守不住家就等于失去了阵地;家是一家人的避风港,狂风暴雨来临时孩子们的有个港湾;家是一棵参天大树的根,根系越大营养供给越好才能枝繁叶茂。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的概念大于天,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这个道理母亲深深懂得。在她的眼中家庭无小事,她把家里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条。收拾的干干净净。一辈子从农村到城市、从市民返农民又从农户迁城镇,搬家无数。无论走哪都定有所居,无论住在什么地方,工作生活有多忙,母亲总是把房间收拾的整整齐齐、清清洁洁,每个来家做客的人都会夸我家干净,各种餐具光洁照人,洁净透明,窗明几净,家具摆放有序。在母亲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在客厅沙发是用来坐的,不能躺着,家庭成员,坐有坐像、站有站像。在卧室人起被子齐,人躺被子敞;在客厅烟灰缸里不能超过两个烟头;厨房、卫生间垃圾不过夜。母亲说:“家具不一定全、不一定新,但要干净。收拾家的有‘行道',(也就是使用工具的及时物归原主放回原处,)家具在哪儿拿,用完了还放回哪儿,当你再用的时不至于到处找不见”。在家母亲做的饭菜可口,以丰盛待人,给人干干净净的感觉,客人才吃的舒心,也体现了主人的诚心。在那家无长物的岁月里,草屋干净,整洁有序,洁盘净碗,是一个女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母亲亲身经历过大瘟疫的考验,如:1955年的鼠疫、1961年的天花疫;经过了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全国经济困难生活;经历过十年动乱文革大革命的人格污蔑;经过大疾大病的生死考验。在人面前总是能保持小屋干净整洁,生活窘迫而不邋</p> <p class="ql-block">遢,精神落魄而不垮掉,家是一家人的主心骨。经世事冷暖依然内心清澈,眼神明镜。心灵干净的前提是家干净,让一个人优雅得体,举子有度,让人产生亲近感。即便是现在双眼失明,母亲在家仍然是办事讲究,虑事周到,起居有常,遇事有章,正道直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p><p class="ql-block"> 正如林语堂所说:“一个心底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是会带给人安全感的。”</p><p class="ql-block"> 干净,是母亲以爱心示人的优雅气质。</p><p class="ql-block"> 《六祖坛经》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母亲没有文化却懂得《中庸之道》之道,总是能做到“亲人三分生、生人三分熟、熟人三分亲。”不讲大道理却总是能用地方方言大白话,说话掌握分寸,谈吐优雅,不会说脏话,言出有尺,话说有德,把别人的事放在心上,别人和她相处会感觉到如沐春风。从不会动怒骂人,却一言九鼎在家族中是绝对的权威。从来不开过分的玩笑,没有婆婆妈妈的说些家长里短,搬弄是非的淡话。我们兄妹三人成长于一个内敛的家庭,小时候跟父母多是相对无言,吃饭间安静得近乎只有碗筷碰撞声和几声“多吃点”,在母亲口中,从来没有听说过母亲说过谁的坏话。即便是遇她惹生气了,也不会骂人,但也不过分表扬,褒奖的话也是点到而止。</p><p class="ql-block"> 这就不由得让我想起太原双塔寺内,明朝吕坤给后代留下的一段大白话家训《近溪隐君家训》:“存阴骘心,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把天理先放在头直上。处人只要个谦,居家只要个和平,教子只要个学好,吃穿只要个饱暖,房舍家火只要个坚牢,有冠婚丧祭只要个合礼。才开口便想这话中说不中说,才动身便想这事该做不做,才接人便想这人可交不可交,才见利便想这物该取不该取,才动怒便想该忍不该忍。处身要俭,与人要丰,见善就行,有过便认……。”全篇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教诲晚辈如何做人、如何处事。</p><p class="ql-block"> 母亲爱干净,在家就像鸳鸯鱼一样,总是以特别的爱呵护着儿女。“一群鸳鸯小鱼其乐融融在母亲身边嬉戏游乐,忽然一条凶猛的大鱼来袭,鱼父全力迎敌,鱼母张开嘴巴把小鱼统统吸入口中,又张开两腮给子女通气。待鱼父击退敌以后,鱼母马上又把小鱼一条条吐出来。懵懵懂懂的小鱼一点儿也不知道父母为他们挡过一场大灾难呢。”</p><p class="ql-block"> 干净,是母亲以清示人的另一种人生观“</p><p class="ql-block"> 一茶悟尽人生苦短,一酒看破生死”,母亲是一个不念过往,不负当下,不畏将来之人。生活非常独立,淡然生死,在她</p> <p class="ql-block">眼中所有的命运,生现有因,来去有时,随遇随顺,不急不怒,不惊不怕,生死祸福全在定数中。从14岁嫁给大4岁的父亲,一辈子内操劳、外奔波,习惯了“野霉之地”的生活。“野霉之地”——野霉现迹之处,便是远离尘嚣之地,是给予心灵丰盛享受的静谧时空,如野霉般甜美的孤独,是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和自由的生活。她自主独居的生活,不恐惧死亡,并且以一种更主动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死亡。从55多岁开始就慢慢地安排自己的后事。什么喜板、喜寿、棺椁油漆;喜辱、喜被、内外老衣,都是亲眼置备,自己亲手缝制,可谓量身定制做工精细。在70多岁开始就有条不紊地清理自己的财物,去芜存菁,以便百年之后也不让身外之物劳烦亲人。用母亲的话来说就是:“我真的不想在我走后,我的遗物给孩子和他们的家人带来太多的麻烦”。外国人叫“死亡清洁”。这样的干净,是一种多么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p><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4日一大家人陪着爸妈,回了一趟老家。妈妈去验收了给自己提前做的喜寿。那榆木板、布裹漆、天地厚两边雕龙凤是老两口的基本要求。本地榆木板是她30年前就选择准备好的,爱干净的母亲特别嫌弃柏木和油漆的味道,所以她经常念叨着要提前做好了,不然到时候一股油漆味。母亲双眼失明凭经验,用双手摸着里里外外那精雕细琢的作品,一点恐惧感都不觉得,反而面带微笑表示很满意。下午兄妹陪母亲看了长5岁的姐姐,一进门大家十分惊讶,大姨妈穿着得体,屋内干净整洁,思路敏捷。都说人上了年纪随着代谢功能减退,皮脂脱落,脂肪酸被氧化,容易散发异味,叫“加龄臭”,但是,在她姊妹俩的房间和身上从来没有一点感觉,自然也更不会嫌弃了,反而更加亲切。不由得让我在她们俩身上找到了,人的长寿秘籍,那就是“干净示人”。 其实,干净的人也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染尘俗,而是灵魂深处有净土,思想背后有初心,坚守责任、良知和道义。所以,心灵干净的人总是让人信任、尊重,更有一种安全感。有人说:“在一个家庭里,父亲决定高度,母亲决定温度。”但我觉得,在我们这个家母亲决定的不仅仅是家庭的温度,还有以“干净示人”的人生高度。</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三年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