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研之光照亮教学之路-------济渎路学校物理组教研活动

王双霞

<p class="ql-block">秋天是唯美的季节。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播种的季节,秋天真的是一幅美丽天成的画卷。2023年10月25日又是一个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好天气,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市物理教研员张梧桐老师到学校指导教学。</p> <p class="ql-block">物理组教研活动安排如下:</p><p class="ql-block">1.王利珍 周三上午第一节在八年级1班(中二楼)上课,授课题目《光的直线传播》</p><p class="ql-block">2.张瑞霞 周三上午第二节在九年级9班(南三楼)上课,授课题目《电阻》</p><p class="ql-block">3.第三节评课,在中二楼小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按照活动安排,王利珍老师第一节讲授新授课《光的直线传播》</p> <p class="ql-block">教研员张梧桐老师认真听课</p> <p class="ql-block">全体物理老师观摩学习</p> <p class="ql-block">《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是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几何光学的基础,由此可引入几何光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所以,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光的有关知识、认识光现象时,首先要建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概念。这节课看似简单,意义却重大。教学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是用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现象。例子很多,如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茂密的树叶下的光斑,小孔成像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有:排队站直、激光准直,射击瞄准等。</p> <p class="ql-block">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是一种物理模型化思想,这种物理思想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引入光的直线传播时,通过几个演示实验来说明,如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通过的路径。为了使现象明显,采用在玻璃瓶中制造烟雾、水中加入牛奶,喷水雾等方法。</p> <p class="ql-block">王利珍老师在为实验制造烟雾</p> <p class="ql-block">让光穿过烟雾,显示光路,实验成功</p> <p class="ql-block">建立“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并不难,因为小学科学课中讲过相关的知识,学生也有相应的生活经验。然而,要说明“均匀介质”却并不容易。教材中一般使用“早晨能够看到没有升到地平线上的太阳”为例,来说明介质不均匀时光线会发生弯曲,事实上,初中学生大多都不能理解,所以,该例子不能很好地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作用。由于“看到没有升起的太阳”是因为大气不均匀而造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所以王老师采用观看不均匀水中光线发生弯曲的视频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教师演示让光穿过水雾来显示光路</p> <p class="ql-block">播放手影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视频播放皮影戏,再次强化理解“光的直线传播”</p> <p class="ql-block">当讲到“小孔成像”时,王利珍老师在上课前,先让物理兴趣小组制作一些小孔成像仪,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孔成像仪观察点燃的蜡烛,学生惊奇的发现通过小孔成像仪看到的景物是倒转过来的,王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像的大小等,学生可为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小孔成像”</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观看实验效果</p> <p class="ql-block">郭建波校长也参与活动,观察学生实验</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张瑞霞老师讲授新授课《电阻》</p> <p class="ql-block">随时切断电源。以来延长电源的寿命,好习惯成就好学生。</p> <p class="ql-block">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探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p> <p class="ql-block">探究长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探究横截面积对电阻大小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是教材中没有提及的问题,但对于灯丝电阻影响比较大,了解以后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张瑞霞老师让学生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知识“导体和绝缘体”中,玻璃在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变为导体,从而猜想到“温度”这一影响因素,实在是太棒了,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也足以说明张瑞霞老师平时授课中对知识的讲解及引导的到位。</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我们开始评课</p> <p class="ql-block">建议:再用作图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便于更好的掌握小孔成像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由此看来,一节看似简单的课,仔细分析,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而且还要敢于超越教材,将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使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把物理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p> <p class="ql-block">张梧桐老师对王利珍老师和张瑞霞老师今天的授课给与了高度评价,同时也为今后我们的物理教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在学生建立完好的物理概念和导出正确物理规律的课堂教学中,实验是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实验能化抽象为详细,化枯燥为生动,简便明晰的实验能引导学生观察,并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才能和学习科学方法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假设在教学中老师能结合身边的、学生熟悉的物体来改进书本上的实验,就更能刺激学生的感观,使思维活泼起来,让学生正确掌握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p><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中四个小时已经过去,虽然今天的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教研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远。</p> <p class="ql-block">图文:王双霞</p><p class="ql-block">审核:牛贵红</p><p class="ql-block">统筹:郭建波</p>

学生

直线传播

老师

物理

实验

电阻

王利珍

张瑞霞

小孔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