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千呼万唤双龙屯》

吟半斋主人(陈绕天)

<p class="ql-block">探索发现:《千呼万唤双龙屯》</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空军烈士第一安葬点——铧子镇双龙寺村终于找到。</p><p class="ql-block">“辽阳南五里双龙屯”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村名,在我们家已相传了三代人。</p><p class="ql-block">1951年初春,严冬还没褪去,寒风刮来,阵阵刺痛。我们家突然收到抗美援朝前线空四师发来的信函,亲人朱学才牺牲了,</p> <p class="ql-block">安葬在“辽阳南五里双龙屯”。外婆听到噩耗,哭得死去活来,在地上打滾……于是多次差人去东北寻找亲人的墓地,但都悻悻而归。</p>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转眼七十多年过去了。</p><p class="ql-block">我是2014年介入寻找舅舅墓地的,已是老朱家第三代人了。</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步入新世纪,赶上了网络数据化的发展时期。但毕竟初始阶段,网络信息的面和量,还是不近人意。搜寻“辽阳南五里双龙屯”的地名,我花了很长时间,在网络上始终没有找到相匹配的信息。出于无奈,我采用了翻字典的笨办法,将吉林、辽宁地区的自然村名,打印了厚厚一沓纸,一遍遍的反复过滤,最终还是没找到“双龙屯”。</p> <p class="ql-block">后来事情有了转机,我联系上舅舅的老部队,在部队首长的鼎力支持下,舅舅的墓地找到了。陵园地点并非是辽东省辽阳县双龙村,也不是沈阳北陵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而是沈阳市于2014年区划调整新建的浑南区。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该烈士陵园居然是安葬空军烈士最多的烈士陵园。飞行员烈士34位,空军地面部队烈士14位。</p> <p class="ql-block">至此,空军烈士墓群从辽阳县双龙村迁移至沈阳北陵烈士陵园,又从北陵迁移至沈阳东陵区(棋盘山空军烈士陵园),再从东陵区迁移到浑南区,空军烈士墓群集体迁移,算是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与舅舅的部队联系上后,部队为我提供了与舅舅相关的一些史料,其中就有早年空四师保存的“革命军人牺牲病故登记表”。登记表的栏目中,有一栏,安葬地点:“辽东(省、市),辽阳(县、市),/区,双龙村。(现已迁移至沈阳北陵墓)”。安葬地点,与当时部队给我们家的信函所述,基本一致。</p> <p class="ql-block">这泛黄的登记表在师部档案室沉睡了数十年,部队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据部队搜寻朱学才烈士墓地小组同志说,他们开始也很茫然,搜寻线路不断修正,吃了不少苦,跑了很多冤枉路。他们甚至于和我们家一样,都质疑辽阳境内可有“双龙屯”?</p> <p class="ql-block">随着网络数据化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包括基层镇、乡、村一级组织的信息数据化有所完善。到了2023年,我终于在网络上发现一条信息,原属辽阳县的灯塔市,推发了一条信息,灯塔市铧子镇,为了招商引资,介绍其资源优势时,出现了“双龙寺村的优质矿泉水,经检验达到了国家标准”的一段文字。当然网络上还有一两篇文学作者关于二龙山、双龙禅寺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历经近半个多世纪的搜寻,最初安葬朱学才烈士的村子双龙屯(村),终于出现了,可谓是千难万难,千呼万唤。</p><p class="ql-block">双龙村(屯),双龙寺村,与部队所存表格,仅少一字。因地方区划调整,管辖也有所变更,属地从辽阳县划出,如今是灯塔市铧子镇双龙寺村。</p><p class="ql-block">朱学才烈士是抗美援朝空四师牺牲的第一位飞行员,牺牲时间是1951年1月8日。</p> <p class="ql-block">这使我想起,抗美援朝时期,空四师、空三师等部队相继牺牲的飞行员烈士,还包括空军供给、运输、通信、警卫、防空等地面部队的大批烈士,据深入调查和考证,有墓地的空军烈士仅占少数。</p><p class="ql-block">那么,这个被誉为辽阳县境内的风水宝地铧子镇双龙寺村,是否是抗美援朝时期安葬空军烈士的第一站点?战争还在继续,时任的空军首长们不会不作长久考虑,可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双龙寺村呢?抗美援朝时期,这村子又安葬了多少空军烈士?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吟半斋主人绕天</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