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储蓄存单

黄汉城

<p class="ql-block">       中国银行是中国唯一持续经营超过百年的银行,也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机构遍及中国内地及57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该行再次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唯一连续8年入选的金融机构。2019年7月,《银行家》公布当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国银行排名第4位。2019年7月22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银行排名第44位。</p> <p class="ql-block">       1905年,中国诞生了最早的官办国家银行—— “大清户部银行”, 三年后该行更名为大清银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将其改为中国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p> <p class="ql-block">       中国银行自1912年大清银行改组至今,已走过百余年的时间。期间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但中国银行的发展却从未间断。作为中国近代银行发展的标杆,中国银行历经百年沧桑,也见证着中国银行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过程。所以研究了解中国银行的发展史实际就是了解中国金融业的成长史。</p> <p class="ql-block">       从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期间,中国银行的职能发生了三次变化。1912-1928年,行使当时政府中央银行的职能;1928年中国银行被改为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1942年中国银行成为发展国际贸易的专业银行。</p> <p class="ql-block">       37年期间,中国银行曾发生过几件大事。</p><p class="ql-block">       一、抗拒袁世凯政府停兑令,全力维护中行信用。</p> <p class="ql-block">        袁世凯政府从组成以来,财政收支就十分拮据。1912年底,政府欠债高达1.7亿多元。1914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军政费用急剧增加,耗尽国库,于是挪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发行准备金,迫使中、交两行大量增发钞票充作军费,从而引起通货膨胀。1916年5月12日,袁世凯政府发布了震惊全国的中、交两行钞券停止兑现和存款停止付现的命令,引起轩然大波。</p> <p class="ql-block">       停兑令给全国的金融业带来了灾难深重的影响。北京市场发生恐慌,物价飞涨,当铺止当候赎,商号停止交易,市况十分惨淡。上海金融市场更是混乱异常,南北市各钱庄因洋厘飞涨,对于纸币只能暂不收兑,部分银行因现款短缺,直至停业。中行上海分行毅然率先抗拒停兑令,在停兑风潮中,中行员工抱定“宁可刑戮及身,不忍苟且从命”的决心,坚决抵制停兑。在上海分行的带动下,太原、汉口、九江等地的分行也纷纷拒绝执行“停兑令”。中行抗拒停兑取得胜利,提高了中行钞券的信用,使中行声誉大振,备受社会称赞。</p> <p class="ql-block">       二、努力争取侨汇,积极支持抗战。</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家急需进口大量军用物资,外汇需求骤增。中国银行作为政府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在海外设有多处分支机构,因此财政部责成中行统筹收集侨汇。中行努力克服战争带来的困难,成为经收侨汇的主力。抗战前4年(1937年到1940年),全国侨汇汇入累计40.5亿元法币,为同期财政收入的126.8%,平均每年汇入侨汇10亿元左右,抵补贸易入超绰绰有余。中行经收的侨汇在全国侨汇总数中所占的份额一直保持在50%左右,成为经收侨汇的主力。</p> <p class="ql-block">       三、兴建外滩中行大厦,抗衡上海外资银行。</p> <p class="ql-block">       由中国银行出资,中国工人建造的中国银行大厦在外滩屹立起来,改变了“洋人世界”的局面,体现了中国银行势与外商银行一争高低的决心和信心。1936年10月10日时任中行董事长宋子文主持了大厦的奠基典礼,并用英文签名的新厦奠基纪念证。</p> <p class="ql-block">       四、维护中行信誉,归还战前存款。</p> <p class="ql-block">       抗战8年,许多金融机构倒闭,仍在的也设法逃废债务。中国银行本着信誉第一,归还民众在战前存入该行的存款。上图存单为某储户于民国29年存入绍兴中国银行,共2438.92元,1941年4月17日绍兴沦陷,该存款属抗战前存款。抗战胜利后,中国银行于民国37年4月12日归还本息6811848元,扣除税后净额6471356元。</p> <p class="ql-block">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政府接管了中国银行,同年12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由上海迁至北京。1950年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至2023年,这七十多年的成绩有目共睹。</p> <p class="ql-block">       一、统一外汇管理、禁止外币流通。</p> <p class="ql-block">       我国对外汇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外币流通、使用、质押,禁止私自买卖外汇,禁止以任何形式进行套汇、逃汇;在中国境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一切中外机构或个人的外汇收入都必须卖给中国银行,所需外汇由中国银行按照国家批准的计划或有关规定卖给。基于解放初人民币尚不稳定,物价上涨过快,为了保护侨眷的利益,吸收更多的外汇资金,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于1950年4月14日颁发了《中国银行侨汇原币存单章程》,其中规定侨汇原币存单分为美金与港币两种。</p> <p class="ql-block">       二、举办折实储蓄、治理通货膨胀。</p> <p class="ql-block">       折实储蓄业务是在当时人民币尚不稳定、物价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为打击金融投机、稳定市场物价而开办的一种特殊保值业务。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于1949年6月10日,通知已解放地区的分支行,要求开办折实储蓄业务。人民币折实储蓄业务的开办,对打击投机,稳定物价,保障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三、实施改革开放、举办旅行支票。</p> <p class="ql-block">       四、维护金融秩序,发行外汇兑换券。</p> <p class="ql-block">       开放初期,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来华日益增多,带入大量外币,致使沿海城市外币流通,造成华侨商店的商品被套购牟利,影响市场物价。为了加强外汇管理,禁止外币流通,中国银行从1980年4月1日起发行外汇兑换券。累计发行310亿元,有力地防止了逃套汇行为,打击了外汇黑市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求实、变革图强,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跨入了世界大银行的前列。</p> <p class="ql-block"> 1、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成立珠海市信用卡有限公司。同年3月,正式发行了我国境内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中银卡,该卡支持取现和刷卡消费,并允许一定额度内的透支。</p> <p class="ql-block"> 2、中国银行发行的伍拾万元大额存单是目前国内最大面值的定额存单。</p> <p class="ql-block"> 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注重培养青少年就是抓住了祖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4、中国银行举办住房储蓄、住房贷款,运用银行资金配合政府完成住房改革。</p> <p class="ql-block"> 5、抓外汇,搞外币储蓄,中国银行一枝独秀。</p> <p class="ql-block"> 6、1994年5月,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成功地发行中国银行港币。1994年10月16日,中国银行正式发行中国银行澳门币,为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铺平了道路。</p> <p class="ql-block"> 7、中国银行与全国同庆香港回归。</p> <p class="ql-block"> 8、2008年,中国银行成为北京奥运会国内唯一银行合作伙伴,梦圆奥运。</p> <p class="ql-block">2023年,百年中行将继续乘风破浪, 为客户提供综合优质的金融服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