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先贤·励今人·启后辈(后记)

谢一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慰先贤·励今人·启后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写在《谢氏宗谱》付梓之时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谢一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谢氏宗谱》这项卷帙浩繁的大工程终于在我们手里完成了。欣喜之余,总觉得要静下心来写点东西,抒发一下作为北门谢氏后裔对本族先贤的敬仰之情,舒解一下压在心头八年之久的惶恐不安。近来经常夜不能寐,一提笔,脑海里就浮现先族叔公湘民公,先族伯义逊公、义杞公,先严福田公等几位在修谱期间先后辞世的谢家前辈,当初他们听到国庆族叔和我们“高”字辈几个族兄弟牵头准备续修族谱,还把他们列为顾问时,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一再叮嘱我们要尽心竭力把族谱修好,以了却他们几个人多年的愿望,告慰先人,激励今人,启迪后辈,把福建上杭香溪村谢氏衍宗公一脉的荣耀延续下去,直到永远。当时我们都深深体会到了几位前辈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也感受到了这项任务的艰巨和光荣。幸而通过八年的艰辛努力,工程完成了,族谱修成了,确实可喜可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初国庆族叔找我们几个商量修谱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没底,谢氏族谱已有80余载未续修,世事沧桑,新田北门谢家变化很大。原来基本上聚居在北门老街三个老堂屋那一块,但现在遍布全国各地,就是还在新田的,也由于县城不断扩大,住得很分散,要想把全族人员的信息全部收集上来,汇聚成谱书,谈何容易!早十几年前,高七族哥拿着从高雄族哥家里找出的民国年间修的《谢氏宗谱》孤本的复印件,找到先严及义逊伯、义杞伯,商量由他们出面组织族人修谱,但怎奈几个“义”字辈老兄弟都到了70上下的年纪,自感心有余而力不足矣,议了一阵,只好作罢。眼看又过了好些年,岁月不饶人,老的越来越老,“道”字辈的男性仅剩9人,“义”字辈也有很多已是耄耋之年,对北门谢氏渊源及来龙去脉知情的人越来越少,《谢氏宗谱》面临难以续修的尴尬,几位老人家在一起说起这件事只能长叹一声,徒呼奈何。但他们还是心有不甘,总想在有生之年呼吁后生晚辈做成这件事。机会终于来了,当国庆族叔找到我说起这个事时,叔侄俩一拍即合,速找来高勋、高源、高和、高凡、高展等商定修谱的事。甚为可惜的是,这么多年年下来,包括家严,当年议事的4人竟已先后辞世,他们看到了家谱续修的希望,却没能看到谱成的那一天,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家严在去世前几个月还问起我修谱的事进展怎么样,尤令我心碎;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义逊伯,寒暄了几句后,他特别提到修谱的事,问进展怎么样;义杞伯转去几年因年事已高很少出门,但每当我去看望他时,他总要问起修谱的事,亦令我十分感动,去年他也离世,让人感慨唏嘘。好在《谢氏宗谱》续修即将大功告成,总算可以告慰先严以及北门谢家所有的先贤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门谢家自清朝乾隆年间从福建上杭来到新田县城北门定居至今,历10数代,逐渐发展成新田县城的一个名门望族。家族之大,名望之多,族风之严谨厚道,只要是老新田城关镇人都可以道出其中一二,谢氏族人也无不以自己是北门谢家人而自豪、骄傲。这种荣耀当然来自于谢氏先祖们以自己的操守和言行留下的印痕,更离不开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衍宗公后裔的不懈努力,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谢家的青年才俊们秉持勤奋好学的族风,乘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东风,厚积薄发,一批人相继考取大中专院校,甚至全国知名重点大学,当时在老县城来说人数是最多的。在他们的影响下,之后的30多年,谢家又有很多年轻人陆续考取大学,进而读研、读博、留洋,他们学成后活跃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有当教授的,有当总工程师的,有从事科研工作的,有当厅级、处级、科级领导的,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就在新田当地,政界、商界、教育界、文艺界、法律界等,无不活跃着衍宗公后裔的身影,并且都是中坚力量和业界翘楚。从北门谢氏家谱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北门谢家自古以来就是书香门第,几百年来,新田县城读书人最多的是北门谢家,当教书先生最多的是北门谢家,出鼎子出得最多的也是北门谢家,考大学考取最多的还是北门谢家。我们续修《谢氏宗谱》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激励活跃在社会各界的北门谢氏精英们以及晚辈后生们发扬光大北门谢家的优良传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更大的成就,为本家族增光添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一个家族薪火相传的能量同样寄托在晚辈后生身上。可以预见,随着人丁不断兴旺,新田北门谢家汇聚的能量一定会不断强大,将会有更多的人才金榜题名,更多的学子学有所成,更多的名人不断涌现,更多的成就值得书写。修谱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把好的族风,好的家风传承给后人,使他们能够在前辈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在本谱所编的“后起之秀”中其实已经初见端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衍宗公后裔当自强。既然我们的前辈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让本族傲立于新田县城众多家族之首,那我们后辈们就应该把他发扬光大下去,永远保有新田北门谢家这张写满正能量的名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族人们,大家一起努力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1年秋于新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