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无锡惠山古镇,有古街、古园、古寺、古泉、古书院、古诗社、古祠堂等多种传统文化资源,时跨数千年历史。漫步在古镇上,我对那些历经岁月沧桑延存至今的古民居和古祠堂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印象之一:历史厚重</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23日上午,当我走进惠山古镇时,仿佛进入了一个远古的年代:这里斑驳的街巷、石铺的路面、高大的马头墙、古朴的石雕、雅致的门窗,无不透视着古镇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精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中,源远流长的祠堂文化,尤其令人震撼。自唐宋至民国末期以来,这里所形成的沿河、临街、近泉、靠山密集的古祠堂群落,比较完整而系统地保存着中国祠堂文化发展的千年历史年轮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印象之二:名人辈出</p><p class="ql-block"> 惠山古镇的祠堂依山而建,左右相邻,成巷成街,多数祠堂单体规模不大,以江南民居形态为主,可谓无锡历史文化变迁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祠堂所祭祀的历史名人有180多个,他们中除楚国宰相黄歇外,还有唐代的李绅、张柬之、陆贽,宋代的范仲淹、王旦、司马光、李纲,清代总理大臣李鸿章,而当过尚书、侍郎的人物,多达30多位。虽历经数千年,但仍然散发着人文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 (郭建新 摄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走进范仲淹公祠,祠堂为宋代建筑风格。进入祠堂内,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展板上篆刻着范氏世系图,从中可见范氏后裔代代相传、人丁兴旺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不仅有载入史册的名人,我们还看到许多表彰那些宦绩政声、旌表孝子义士、旌表节妇烈女等的石牌坊,几乎囊括了所有古代牌坊建筑文化的含义。由于牌坊表彰、旌表涉及到具体的人名,可以想见在那逝去的年代里,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着生动而感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郭建新 摄影)</p> <p class="ql-block"> (郭建新 摄影)</p> <p class="ql-block"> 印象之三:世所罕见</p><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惠山祠堂群共118个祠堂,分钦定官设和民间联宗立庙建祠两大类别。供奉唐代至民国时期80个姓氏的祖先,记录着家族的繁衍。主祀、配祀人物的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齐全,年代跨度之大为国内外所罕见。这些祠堂大小房屋有1500余间、建筑总面积47000平方米,它们与江南山水、名泉胜地共同组合成了吴中地域特色浓厚的山水佳景。</p> <p class="ql-block"> 惠山古镇景区自古以江南第一山,锡山晴云、胜地名泉而闻名于世,风景资源独特灿烂。苏轼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乾隆的“惟惠山幽雅闲静”,是这个景区最精彩的推介词和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 漫游惠山古镇,我深感这里不仅是一个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之镇,也是展现历史文化价值、精神家园之所,更是繁忙的当代人真实体验与众不同的心灵栖息之地。</p> <p class="ql-block"> (郭建新 摄影)</p> <p class="ql-block"> (郭建新 摄影)</p> <p class="ql-block"> (郭建新 摄影)</p> <p class="ql-block"> (陈桂珍 摄影)</p> <p class="ql-block"> (陈桂珍 摄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