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埠老宅

新美篇

<p class="ql-block"><b>庵埠老宅,是我妈妈老家的院落,坐落于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一座明末清初的古老民居。从前我曾多次在老宅院居住过,之后老家每有大事,或出差经过我都会前往。这次潮汕之旅,参观老宅院、纪念已故亲人、缅怀从前的美好时光,是必须的活动项目。</b></p> <p class="ql-block">外公在工作</p> <p class="ql-block"><b>如今老宅院已无人居住,提前联系好在庵埠的表妹,由她带路来到老宅附近河涌畔的街边,安排我们停好车后,她便先驾摩托往稍远的宅院后门的小巷开门去了。</b></p><p class="ql-block"><b>从前这一大片都是居住区,在无数曲里拐弯、纵横交错的小巷里,藏着众多高矮大小不同、建筑风格相同的民居,我不懂“四点金”、“下山虎”、“四马车”等的区别,只觉得这些房舍即古老又特别。小巷都不太长,巷中少则有五六户,多则有十多二十户,都是连排的独立小院平房,在临巷的院墙上除了院门,也有不多的几扇小窗。这些院落都有三四百年历史,走在由不规则青石板铺成的幽静巷道,真有行走在古时的感觉。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有钱了,有的扒掉老宅新建、有的直接在老宅上加建楼房,且房子越建越高,于是便成了现在这种新旧、古今混杂的样子。</b></p> <p class="ql-block">1977年,外公、勇进弟与我在湖南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7年,外公与亮青弟在西安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小镇有六、七年没来了,但这几年变化不大,小街巷道都还记得清楚,步行不远拐两三个弯,便到了老宅院正门的那条小巷-“马厝巷”巷口,这时正遇表妹从里面开门岀来。</b></p> <p class="ql-block"><b>见到小巷里的宅院外墙、不锈钢栏栅门、古老的麻石门框、饰有铜钉铜环的老木门,都如从前一样干净清爽,而麻石门楣上“蘭陵世家”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踏上门前高岀巷道的台阶,一阵久违的亲切感便犹然而生。</b></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蘭陵世家”的门匾,下面两边的篆刻是什么字呢?🤔</p> <p class="ql-block"><b>跨进第一道门槛便见到了熟悉的场景,前面五、六米,是通往内院的第二道铁栏栅双开门,右边是与别家的分隔院墙,而左边原有条窄巷(里面也住有一户人家,从前在巷口能见到里面有口水井,因感觉不太热情,我从没进去过,所以不清楚里面房屋结构,感觉应与自家东边建筑对称,是一个整体的院子。)不知哪年这巷口封闭了,应该是那户人家在临外巷的墙上开了门,后来又见建起了四、五层的楼房;于是进门处成了类似入户花园式的空间,进门处有屋顶,可以停放两三台摩托车,近第二道门处是露天的。</b></p> <p class="ql-block">“兰苑”客厅正门</p> <p class="ql-block"><b>进入第二道门,便是一块东西长约15米,南北宽约10米的水泥空地;南面还是与别家分隔的院墙;进门在西边内墙靠南的一端,正对进门的东边内墙也有一门,是通往书房和里屋巷道的;空地北边是正厅,正厅两侧各有一间厢房。</b></p><p class="ql-block"><b>院内房屋墙面的瓷片是2000年前后贴上去的,记得从前墙面是灰黄色的粗糙面夯基墙,据说是用黄土、粘土、沙石、石灰、糯米、蛋清等材料配制夯实而成,可抗鼠蚁打洞侵蚀,坚硬到盗贼无法轻易凿动。</b></p><p class="ql-block"><b>院子里的植物比以前少了很多,有些落寞凄凉,但院内、房间维护修缮得非常好,没有任何破损,里里外外也被表妹打扫得非常干净,可以说一尘不染,房间内也没有霉腐气味,应该是表妹常来开门通风打扫卫生,真是位勤劳念旧的好妹妹!</b>👍👍👍</p> <p class="ql-block">“兰苑”客厅正门,古老的房子,20年前已在原来斑驳的墙面贴上了瓷片。</p> <p class="ql-block"><b>石料门框上的浮雕图案、雕刻文字,都已用金粉描绘一新。</b></p> <p class="ql-block">这又是什么字??</p> <p class="ql-block">梁头的“福”字</p> <p class="ql-block">梁头的“禄”字</p> <p class="ql-block">“千子”</p> <p class="ql-block">“万孙”</p> <p class="ql-block"><b>从前正厅前的地坪摆有很多精美花盆,种植的花草非常繁茂。东边墙前荫蔽棚下有几排铁架,种满各种兰花;西边墙也有种植果树和各式花卉;现在只剩下南面院墙边不多的一些花草了。</b></p> <p class="ql-block">南墙边还有些植物花卉,墙面没贴瓷砖,还是从前的土夯基墙,破损的地方用水泥修补过,都打扫得非常干净。</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些石墩也是有故事的古物。</p> <p class="ql-block">无人居住的客厅堆放了杂物,但祭拜神台香烛齐备,应该常常有香烛燃起。🙏🙏🙏</p> <p class="ql-block">客厅通往东边院子的过道,地面墙壁都铺贴了瓷砖,所有门窗都还是原来古老的样子,旧时的物件非常厚实耐用!</p> <p class="ql-block">在东南角书房门口拍东边院子的巷道</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通往客厅的门;前方以前是厨房、现在是卫生间;右边是餐厅门,右边在餐厅左右还各有一间房和向巷道的房门,照片没能拍到。</p> <p class="ql-block">巷道上面加装了遮雨棚和防盗网,墙面地面都贴了马赛克和地砖。</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水井还能使用,试过提出的井水仍然清澈清凉。</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石台、花盆和养鱼的水缸,种的植物还挺旺盛的。</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房门</p> <p class="ql-block"><b>来庵埠老宅次数很多,几乎多到数不清,但最早的几次一直还记得……</b></p> <p class="ql-block">❁ <b>第一次是1968年春节,当时5岁的我是随父母来探亲,照说那么小的年几,又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对那时的情景应该没啥印象了,只因当时留下了几张照片,之后又会时不时看到这些照片,于是便在记忆中不断加深了印象,以至于现在对当时的一些细节还清楚记得。因特殊历史原因那次不是住在这处祖传宅院里,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了外公、外婆、姨、姨父、小舅舅等亲戚,大舅舅那时在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没有一起团聚。</b></p> <p class="ql-block">1968年春节的团聚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8年春节,父母亲与我在庵埠照相馆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8年春节期间途经广州,父母亲与我在滨江路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b>第二次来庵埠是1973年春,大舅舅从西安来湖南接外婆回庵埠,准备迎接即将岀生的表弟。那时正是文革期间,小学生上不上课都不要紧,便请假跟了来。那次住的时间比较长,约有一个月,记得的往事也比较多。</b></p><p class="ql-block"><b>那时白天只有外婆与我在家,外婆整天忙这忙那,闲时就坐在客厅门外看书,书籍是那种纸张发黄,繁体字竖排从右到左的线装书,有《三国志》、《说唐》、《水浒传》等,有时也会给我讲书中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外公那时在汕头教书,曾带我去过两三次汕头,记得有一次没赶上班车,是坐的“人力的士”,那时有自行车载客的行当,即在28吋自行车尾架上装块木板用于载人,一些体力好的农民以载客为生计。</b></p><p class="ql-block"><b>大舅舅应该很忙,空闲在家时,喜欢写写画画或刻制印章,记得曾有给我刻过一方印,还送给我一条印石,回湖南后我用锯片磨成刻刀,也成功刻岀了自己的私章。</b></p><p class="ql-block"><b>小舅舅那时工作,白天上班不见人,下班后常会带我出去玩,有时步行有时骑自行车。还有在大治桥边吃宵夜、去田地里捉田鸡和去他朋友家玩等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姨和姨父也来过两三次,因为离得较远,每次都是匆匆来,又匆匆离去。记得有一次姨父还带侄子阿群(与我同龄),来与我一起玩。</b></p> <p class="ql-block">1973年与小舅舅在庵埠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b>第三次到庵埠是82年春节,我已在广州华工上学,放寒假便来了,那年家中比较热闹,外公、外婆、小舅舅、小舅妈,还有了两位小表妹,春节期间姨和姨父也常来家中相聚。</b></p> <p class="ql-block">1982年春与林炯弟在庵埠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b>第四次是84年春节,我还在华工上学的寒假期间,那年外公已不幸去世,感觉家中冷清了很多,也没留下什么照片。</b></p> <p class="ql-block">❁ <b>第五次是86年春节,那时我已参加工作了,因父亲在前一年去世,母亲带我与弟弟一起回庵埠过的年,这两次的庵埠之行都是在沉闷的气氛中度过的。</b></p> <p class="ql-block">❁ <b>第六次到庵埠,已经是九年后的1995年春节,这次最为热闹,所有亲戚都到齐整了,我们这辈的兄弟姐妹们都大了,我女儿已5岁,有了第四代后人。</b></p> <p class="ql-block">1995年春节大团圆团</p> <p class="ql-block">1995年春节兄弟姐妹们与外婆一起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1995年庵埠团聚后,因生意我常会到潮汕、福建一带岀差,来庵埠的机会也就多了。再过不久,我妈妈退休,常来老家探亲短住,我也有了自己的捷达车,就更方便了,来的次数也更多了。</b></p> <p class="ql-block"><b>记忆的扉页一经打开,便是源源不断的往日时光片段涌现……</b></p> <p class="ql-block">🌸<b>时光流淌,岁月如梭,随着两位表妹先后出嫁,小舅舅、小舅妈的故去,老宅再无人居住,偶有亲友回乡省亲,也是匆匆而过,宽阔的院落显得寂寞无奈,只有屋檐上见证了这世间冷暖繁寂的杂草还在坚守。</b></p><p class="ql-block"><b>如今见到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洗刷的古老宅院依然挺立,并透岀一种深沉的古韵和如岁月酿成的陈酒般香淳之美,不由得令人心生敬意!老宅院包容着几个世纪的荣耀和创伤,是一个家族盘根错节的宏大叙事,它延续和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同时也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恒不变的情怀。</b></p><p class="ql-block"><b>再见了!老宅院,有机会会再来。</b></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