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读帝师故里

三石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题记:山西的历史悠久,古迹遍布山山坳坳,尤其是古宅院落,星罗棋布,虽风格相似,但各有千秋,王家看“宅”,李家看“善”,乔家看“商”,陈家(皇城相府陈廷敬)看“官”。明清商贾,古宅落第当属三晋腹地之最也!</b></p> <p class="ql-block">  “千年地下看陕西,千年地上看山西”。</p> <p class="ql-block">  九月,自驾走山西,读历史去!</p> <p class="ql-block">  沃尔沃在一个接一个的隧洞里钻进钻出,六个多小时后,下高速,抵达晋城境内…车头一转,太行深处,出现一个古朴安静的村子。</p> <p class="ql-block">  午亭山村,皇城相府。</p><p class="ql-block"> 果然“风景这边独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导航显示:阳城东部,距县城15公里的北留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投宿“皇村”的民宿,房间在三楼,在窗口可俯瞰皇城相府外景,远眺对面屹立于山峦叠翠中的文峰塔;支起三角架拍延时,视野开阔,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暮色倾城…</p><p class="ql-block"> 帝师故里,夜来相见正当时。</p> <p class="ql-block">  古堡城墙,约摸两丈余高,有雉堞,有角楼。在光影的照射下, 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抹古韵柔和。</p> <p class="ql-block">  夜幕四合,护城河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灯华倒映水面,醉了音乐喷泉!</p> <p class="ql-block">  幻影千条歌漫妙,飞珠溅玉舞翩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方古堡,帝师故里的夜色…</p><p class="ql-block"> 捧书万卷,也读不完它的丰姿神韵</p> <p class="ql-block">  逍遥“皇村”美食街,飘香的人间烟火,在闲情漫步中愉悦了胃,也让阑珊夜色更撩人。  </p> <p class="ql-block">  暖黄色的灯光透过树枝叶隙,光影摇曳着流落,当所有喧嚣渐渐远去,帝师故里终于恢复了寂静。   </p> <p class="ql-block">  回望灯火阑珊处,莫名的想到康熙王朝,容妃,蓝齐儿…隐隐约约,风里飘过呢喃,带着温度,穿越古今,诉说着悲欢,诉说着离合,诉说着尘世的人和事。</p> <p class="ql-block">  夜色渐深,月光缓缓,古堡兀自守护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次日早餐后,一行八人过马路,直接进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皇城相府门楼前的广场,寂寥而空旷,赶紧合影留存印记。</p> <p class="ql-block">  好气派的侯门宅院!高高的门楼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午亭山村”四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  未曾到达皇城相府前,曾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知晓些发生在深宫大院里的故事,那些厚重的历史,几百年的辉煌。如今目之所及的,只剩下一段碾成斑驳岁月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目前是中国古堡研究基地。</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霸气侧漏的铜雕门环,我脑子里瞬间闪过一串问号:此宅院何谓“皇城相府”?既是皇城,缘何相府,皇城和相府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府邸啊?</p> <p class="ql-block">  这名字听上去似乎有点攀附权贵的意思,或许是老百姓夸张,极言其富贵?</p> <p class="ql-block">  看完景区大型演出《再回相府》后,恍然大悟:此处是《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每天都有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现场实录:定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现场实录:定哥)</span></p> <p class="ql-block">  “皇城”,是因为康熙皇帝在这里下榻过两次; </p><p class="ql-block"> “相府”,其主人陈廷敬是一代名相,辅佐康熙半个世纪之久。故而称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宛若一首凝固的音乐史诗。皇城相府,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的整体建筑风格,与著名的乔家大院以及王家大院相类似,都属于典型的明清北方大院,所不同的是,皇城相府乃翰林世家,书香门第气息更为浓厚,文化元素几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而且功能更齐全,堪称明清宅院之首。</p> <p class="ql-block">  这片城堡的建筑面积,据说达到3.6万平方米,大小建筑700余间。大家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走起,先看哪里后看哪里,只好信步由缰,走到哪儿算哪儿,反正也是蜻蜓点水、以管窥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城下仰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城上俯拍)</span></p> <p class="ql-block">  那天,定哥他们几个人还是选择了拾级而上,先登外城墙至最高点,尔后顺势而下…</p> <p class="ql-block">  如果把皇城相府比作是一幅美丽的艺术画卷,那御书楼就是这幅画卷中最亮丽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这座雄踞于高台之上的二层建筑楼阁,下层中间有门洞,供游人进出皇城相府。楼上是个传统中国古老亭榭式建筑。四角顶盖,八柱支撑。上覆以明黄色琉璃瓦,端庄富丽。相府内除了御书楼,其余建筑均用普通灰瓦覆顶。单从这些雕梁画栋、斗角飞檐,就可以邀想,陈氏家族当年排场之浩大、相府之威严,几近登峰造极!</p> <p class="ql-block">  整个皇城相府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从御书楼下来,沿着城墙一直走…文昌阁,春秋楼,藏兵洞,陈氏宗祠,河山楼… </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无意中走的竟然是建筑落成的时间轴。</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的景点星罗棋布,可谓一步一景,步步生莲,一砖一石都有讲究,一草一木都有来历,处处都有学问。</p><p class="ql-block"> 任何一个景点,都可以写成一篇华丽的文章。而我在这篇游记里实难尽述。其中几处印象特别深刻,略述一二。</p> <p class="ql-block">  河山楼——皇城相府的标志,它高于其他任何建筑,无论哪个角度都能看到,定哥他们绕来绕去,终于绕到河山楼跟前,一览风采! </p> <p class="ql-block">  楼的名字,是取“河山为囿”之意,整体为砖石结构,没有方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堵着风儿过不去,绊着月亮不能走。”是古人形容它高耸的打油诗。这座历经了近四百年的风雨侵蚀的楼,仍然雄姿依旧,仰望着蓝天,诉说着它经历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藏兵洞——在城墙内四周设置,总计有五层125间,是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p>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皇城相府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城堡,也是一座军事城堡。</p> <p class="ql-block">  斗筑居——皇城相府的整个内城。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主持修建。东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这么大面积,还称“斗筑”,真是过谦。 </p> <p class="ql-block">  止园——是陈氏家族最大的园林,也是相府主人经常召集文人墨客饮酒作诗的场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动修止,静修观。“止”字虽简,涵意颇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园内一些木饰,在岁月的流逝中,褪去了原有美丽的颜色,却显露出另外一番韵味。那些小桥流水,假山小亭,倒有几分江南百景图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走在幽深的城堡院落里,看到岁月浸染的斑驳痕迹,历史的沧桑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中道庄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大一小的两座石牌坊。皇城相府的大牌坊是陈廷敬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奉旨而建,高约6米,面阔三间,呈三门道,其上浮雕图案刻工精细、栩栩如生,制作精美,气势恢宏庄重,牌楼正间上枋镌刻“冢宰总宪”的大额枋。</p><p class="ql-block"> “冢宰”意为百官之首;</p><p class="ql-block"> “总宪”则是肩负监督考察各级官吏重任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下面从下至上分别镌刻陈廷敬及其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官职和功名。</p> <p class="ql-block">  陈氏家族实在太强大了!</p> <p class="ql-block">  泛黄的门锁,掩盖不住这里曾经的辉煌。明清两代,260年时间,陈氏家族涌现出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德积一门九进士, </p><p class="ql-block"> 恩荣三世六翰林。 </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亲书楹联,对陈廷敬及陈氏家族予以褒奖。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祖先从遥远的德州迁居而来,当初不过以放羊为生,可见教育的重要性!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读牌匾,看介绍,陈廷敬的父母当初为了延请当地最好的私塾先生,以10亩地、300两银子为聘礼,才恭请到合适的老师。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祖训重教育,而陈廷敬,无疑是家族中最杰出的代表,带领整个家族走向鼎盛。 陈廷敬一生为官53年,经历过28任升迁。 </p><p class="ql-block"> 他先后担任过秘书院检讨、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经筵讲官、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p> <p class="ql-block">  按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正国级兼多个省部级一把手职位。 </p><p class="ql-block"> 对于古代官职我没有研究,但看那些鸾杖、车架,就已经知道这个人物相当了不起! </p><p class="ql-block"> 别的不说,能为康熙皇帝当35年老师,得有多大学问和担当啊! </p><p class="ql-block"> 难怪康熙称陈廷敬“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历史上有几人几近完人? </p><p class="ql-block"> 难怪后人在大学士第为陈廷敬题楹联: </p><p class="ql-block"> 河汾礼乐四季忧民日, </p><p class="ql-block"> 海岳文章千秋报国心。 </p><p class="ql-block"> 据说,如果没有陈廷敬,康乾盛世可能会大打折扣。 </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总会得到公正评判。 </p> <p class="ql-block"> 央视纪录片《走遍中国》曾经走入皇城相府。恢复高考以来,皇城村每年考入大学的孩子从未间断过。 </p> <p class="ql-block">  漫游皇城相府,近距离接触一进进府院,我才发现,原来传统文化已经渗透进了这座古城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一砖一瓦,一雕一饰都体现了它独有的厚重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这座明清古堡的空气里扩散开来,愈久弥香。</p> <p class="ql-block">  在久远的大宅内,曾经的繁华落尽。如今,只剩下后人的感叹,在四方天的巷子里回响。</p> <p class="ql-block">  这皇城相府啊!我再写,也写不出它的百分之一!只有实地观赏,亲眼目睹,抚摸垛口的青砖,聆听檐铃的铎声,瞻仰牌楼的高大,才能真正感受到“壮观”“厚重”“沧桑”,才会真正感觉自己学过的那些形容词都很无力。</p> <p class="ql-block">  这么大的宅子,逛一圈,还真不容易,更何况是顶着“秋老虎”来回奔跑,推拉摇移几个小时,且双休日游人如织!假山那边流水潺潺,几个姐妹仍在兴致勃勃的拍照,我有点体力不支了!在“止园”的回廊长椅小憩一会;隔着水雾,有个小姑娘的声音飘过来,哇塞!这相府的园子好美啊!让我在这儿当个小丫鬟也不错啊…</p> <p class="ql-block">我不禁匿笑,现在的小年轻啊…</p> <p class="ql-block">  我想,我更愿意成为皇城相府的脊兽,不管我叫嘲风也好,叫螭吻也好,在这高高的楼上,守候着这一方厚土……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归来数日,只记得一联,觉得甚好: </p><p class="ql-block"> 诗与青山争秀色, </p><p class="ql-block"> 人同白鹤共流年。</p> <p class="ql-block">图片:洪哥 三石妈 视频:定哥与三石妈</p><p class="ql-block">时间:2023.9.15 摄于晋城皇城相府景区</p><p class="ql-block">撰文:三石妈 (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