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介绍肖邦的24首钢琴前奏曲Op.28

大杰爷爷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资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肖邦:24首钢琴前奏曲Op.28</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钢琴前奏曲是肖邦作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体裁,尤其是二十四首前奏曲,堪称是肖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奏曲是一种短小的乐曲,往往作为乐曲的序曲或引子部分。但肖邦的前奏曲并不是这样的,他的每一首前奏曲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或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巴赫的平均律中,前奏曲只是前戏,都比较短,不过也相对通俗好听。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前奏曲是第一首,BWV 846前奏曲 。它被广泛用于各个时期的“流行歌”,比如19世纪法国作曲家古诺把它改编成一首广为流传的器乐和声+美声旋律的歌曲《圣母颂》。</p><p class="ql-block"> 一个世纪之后,著名流行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又把古诺《圣母颂》的美声部分改编为钢琴,变成器乐和声+钢琴旋律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播放视频时,点击屏幕内右下角 “放大标志” 或 “方形” 按钮,完美全屏观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视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接前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肖邦一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这一切都在肖邦出现之后改变了,前奏曲终于开始翻身做主人。虽然肖邦继续沿用了前奏曲短小、即兴的特点(当然,如果说巴赫前奏曲是“即兴”,那肖邦前奏曲就是“非常即兴”了),但前奏曲的存在不再依赖其他音乐形式,而是自成体系。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Andre Gide曾评论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承认我确实无法理解为什么肖邦给这套曲子起名为“前奏曲”。是什么的前奏曲?巴赫的每一首前奏曲都会紧跟着一首赋格,它们是一个整体。但是我却无法想象肖邦前奏曲后面可以跟着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其他人的前奏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写过前奏曲集,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脉:巴赫一脉和肖邦一脉。巴赫一脉的代表人物有门德尔松,而肖邦一脉有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Op.34)。偶尔也存在一些杂合子,比如采用巴赫一脉“前奏”的形式,但是却更符合肖邦一脉“非常即兴”的特点,比如说肖斯塔科维奇(Op.87)。</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除此之外,总会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喜欢自立门派,大有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的气势,比如德彪西。德彪西的前奏曲就比较不羁了,不仅用了多个动机和大量不和谐音符(比如用钢琴模仿打击乐),而且一首曲子的调性也会变来变去。更美妙的是,他给每首前奏曲都加了生动的标题,比如“雪中的脚印”、“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乐音和芳香在夜晚的空气中萦绕”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些人,没有成功加入巴赫、肖邦、德彪西任何一脉,但是他们的前奏曲又不足以自成一脉,比如法国作曲家Grabriel Faure和波兰作曲家Karel Szymanowsk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什么是前奏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前奏曲的定义是不断演化的。对于巴赫一脉,前奏曲大致有四个特点:(1)是赋格和组曲的“前戏”;(2)比较短小、自由;(3)一般每套有24首,每首曲子调性比较统一;(4)由一个动机贯穿始终(也就是说旋律比较一致)。到了肖邦这里,我们需要把这些定义里的第一条,“前戏",删除。而到了德彪西这里,前奏曲就剩短小和自由了。而且这个短小不是真的小,毕竟比巴赫和肖邦还是长一些的,但这个自由是真的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全文完,参考文献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2023.10.26</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