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水·风

伏羲门下

<p class="ql-block">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天乃先天,不可重塑;地乃后天,可重定火水风;人乃天地之灵,受天地影响而进化。我们这次说的就是地火水风。</p><p class="ql-block"> 世界构成我们常说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其实说的是物体性质,用地火水风才能更确切的描述物体本质。地为固态,水为液态,风为气态,火是能量。三态的转换,都是能量的使然。地和风,一静一动;水和火,一阴一阳。所以地火水风是高于五行理论的四象理论,再往上天地人的三才学说又显得格外宽泛。</p><p class="ql-block"> 宇宙混沌,从无到有,无极而太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四可以说是世界构成的基本依据了。在佛家,道家的理论里,在中国,古印度等国家的传说里,都有地火水风的说法,说明古人对待世界的认知基本是一致的。</p><p class="ql-block"> 想象下,我们的地球,是不是以火(能量)为中心,然后是陆地和海洋,再加上无处不在的空气风。换句话说,其实就是以火为能量核心,构建了一个封闭的三才。一个核心能源加个形态最稳固的形状三角形,这才是世界最稳定的结构。</p><p class="ql-block"> 再想象下,地是静止的,能量火是内敛的,水是发散的,风的运动是产生循环的关键。于是,内敛的能量约等于定量,大地也算定量,我们考虑的只是风和水的运动,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风水学。</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需要仔细的想象一下。能量火内敛不动,大地也是静止不动,而大量的水分子不断发散,在风的作用下分布在大地的各个角落。离海岸线近的地方水分子多,离海岸线远的地方水分子少,长此以往就有了平原与高原。又因为风的作用下,有的地方水分子聚集,有的地方水分子被吹散,长期作用下又诞生了高山与盆地,峡谷与丘壑。当然了,这是在大地为定量,水是变量的条件下,如果假设水是均匀分布,大地的成分是参差不齐的,这个结论也是成立的。</p><p class="ql-block">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出自《道德经》第八章。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有位哲人泰勒斯也说过“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就是水。这话也没毛病,人就要勤于思考,才能不断进步,这种想法已经接近道了。</p><p class="ql-block"> 《易经》有句话是描述河图的生成,“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里“天一生水”的意思就是宇宙中水是最先诞生的物质。水是万物的起源,是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你看人体大半以上构成就是水。所以现在的风水学说白了也很简单,亲水而远风。风水之气,遇风则散,遇水则聚,背山面水,挡住风煞,聚水之气养自身之气场。</p><p class="ql-block"> 所以,古之地水火风学说,乃是我们地球形成的终极奥义。对于我们了解地球形成,山川海洋,人类起始,生命奥秘,都有一定的意义。特别是论证了从古到今的风水学不是荒谬的理论,只是我们这一块概念的缺失。</p><p class="ql-block"> 凡有用,必为所用;凡有说,必有所出。《周易》其实给了我们未来无限的可能,对是认知的对,不是绝对的对;错是认知的错,不是统一的错。包容对错,人类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了解古文化,完善古文化,同样是我们值得努力的方向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