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是我的百科学堂(一)文/泰山徒

泰山徒

<p class="ql-block">  我是于一九七五年底招工进厂的,没有任何毕业证,连幼儿园的毕业证都没有。小学肆业后学了三年手艺,十六岁下乡插队。七六年元月从农村来到电厂,准确地说是被县文化馆派到地区美术创作学习,回来就直接进了西湾电厂。这就是我最高的文化底子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五零后就业没有任何选择,只有服从组织安排。我很幸运被安排到碎煤班当机修学徒。这个班加上我才四个机修工。班长毛献凤是我的同乡,陈斌远师傅写得一手毛笔字,雷克声师傅也画得一手好画。两个师傅都是车间墙报的笔杆子。毛班长知道我是从地区文化局画画回来直接进了厂,就笑着安排说:“你跟陈斌远师傅吧,以后车间搞墙报,你俩师徒一起去,一起回来。”从此,我和陈斌远就确立了师徒关系,有句俗语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用在我与陈斌远师傅的关系是最贴切不过了。我在陈斌远师傅身边当学徒,因学习和改行等原因,工作上的师徒相处时间不足半年。但是我师傅和师娘一直为我这个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工作,学习,生活,婚姻各个方面就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操尽了心。</p> <p class="ql-block">  毛班长和雷克声,后来加了个陈方这几个老前辈对我这个稚气未脱的学徒也是非常关爱,悉心教导。在处理一次电钻和氧割都难以施工的问题时,毛班长将钻柄磨成方形,再用螺丝螺母做个简易的顶压工具,叫我用扳手一刀一刀的钻出个直径十六的基座孔来。雷克声教我在台钻上夹个坯子压在丝攻尾端的中心孔上,用扳手攻牙,既容易起牙,从不出废品。这两个土方法以后也成了我的绝活,很多老机修工都说万想不到。这两个土方法为我后来处理机修疑难和土法上马革新改造坚定了很大的信心。二00四年平桂冶炼厂铁红车间有二十多吨直径三十二毫米的无缝钢管要弯一千多个半径一百毫米的弯头,才能做成五台蒸气烘干机。有个单位去承包,用机加工太贵,充砂太慢,空心弯管屡试不成功又叫价不成而搁置。我去承包后,就想到这土洋结合,根据弯管机原理,做出简易的专用工具。人力代替马达,不充砂,两人一天弯两百四十个弯头。和当时的机加工效率差不远。</p> <p class="ql-block">  七六年三月我被派去地区文化局完成七五年的连环画创作任务,恰遇四月天安门事件,我的作品因内容与当时政治气候有冲突被叫停。厂办公室主任黄裕荣和时任工会主席的陆明守知道后,认为我学习机会难得,马上寄给我由化验室技术员梁绿娟起草的《废油再生》叫我改画工业题材。我是刚进厂,对化验工作一点也不知晓。好在有周家智也在地区,在他的帮助下才画出化验用的烧杯和显微镜。在我的老师林义君的绘画指导下完成这幅在自治区得奖的作品。通过这次学习机会,使我的美术文艺生活得以延续,为促进和提高自己一生的文化修养奠定了更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我从地区回来,正逢班组自行设计制造二号轮式扒煤机。厂工程师陈有方经常到班组指导工作或画些机械草图。陈有方爱好书法,对美术也很了解。看见我在班组写生,就和我谈美术的透视图与机械的轴测图的区别,告诉我三视图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五零后的年轻人都不能爱一行才干一行,只有干一行必须爱一行钻一行对今后的人生才有技能储备。所以那时我就开始学习画简单的三视图。</p> <p class="ql-block">  七六年的政治空气很浓。大摡是七月份,时任燃运车间支部书记的唐祖智派我到运行车间休息室,参加厂里举办的马列主义学习班,为期一个月。参加人数约有二十多人,我应该是最小的,现在还能记得的人,有当时的财务科长李成涛和霍发广等。学习的内容是《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那个时候我是看不懂的,由于是政治任务和学习纪律的自律,我还必须认真的读。不敢发言,就听师傅们讨论。学到《资本论》的剩余价值和转换过程,很多老师傅也弄不懂了。大家都听李成涛解释。这次学习班和第二年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学习培训,虽然当时都理解不了,却让我初步认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到一九八六年我家庭很困难,立志创业。冥思苦想都找不到路的时候,想到了“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条语录,我用了一年的业余时间复读《资本论》的有关章节,和《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弄清楚《资本论》的第六章和第七章中的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的关系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原理,以及中国革命从小到大直到胜利的真正原因。作出较完整的创业计划。从此让我发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们思想和工作最科学,最系统,最完整又是我们最容易找得到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  仍然是七六年我从厂学习班回到班组。陈斌远师傅是车间的工会主席,也是车间的支部委员。由于他的举荐,我获得厂里的批准,改行跟莫衍秀学开汽车。我们平时把学技术都爱说成是学东西。而我七六年到电厂这一年是十八岁的前和后,是东也学,西也学的第一年。我在电厂工作了二十九年,其实每一年都在学,而且都有新科目,都有新老师新师傅。使我在电厂这个大学堂完成了初中和技校的学业,也迈进了高中门。更多的是五花八门的各种养家的实用技术。为我2003年下岗积蓄各方面的技术手段。使产品在2005年曾获得多年的辉煌。回首旧日时光,老师傅们的笑容历历在目,老师傳们的教诲时时在耳边回响。我永远不会忘记电厂有着温暖的阳光。明天继续介绍我的新科目,新老师和新师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