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而教学比武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快捷途径。为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有效方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鹭鸶港中心小学于2023年10月23–26日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教学大比武活动,此次教学大比武活动采取上一堂完整公开课的形式,比赛中,老师们以饱满的热情、精彩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充满个性亮点的教学手段,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p> 李云华老师 <p class="ql-block">李云华老师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李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厚实的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李老师将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这节课的亮点在于,学生的想象翅膀被老师一次次放飞,学生思维的火花被老师一次次点燃,把学生的思维拉的更远,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假设了不同的人来走搭石,学生的想像思维得到了发展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p> 张亚盈老师 <p class="ql-block">《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怀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张亚盈老师结合课文特点,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以读促悟。抓住秋天的颜色、气味、声音进行教学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把秋天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p> 李霞老师 <p class="ql-block">李霞老师上的《小蝌蚪找妈妈》,她亲切的教态,动听的语言,灿烂的笑容,投入的情感,把我们带入了一堂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在巩固环节,李老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景,并对一些重点词(如“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加以指导。教师指导得恰到好处,学生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让听课者一目了然。</p> 张瑶老师 <p class="ql-block">张瑶老师精彩演绎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纵观这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没有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在多次的阅读实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学生在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得到多方面的训练和提升。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老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润物无声般地培养了学生朗读、理解、思考、欣赏等多种能力,通过很多次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一步一步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深入浅出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p> 陈珍珍老师 <p class="ql-block">陈珍珍老师的教态自然,基本功扎实,板书设计很漂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图片引出生字的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雨”“风”“鸟”等生字从甲骨文到现代字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出汉字的形成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并注重启发学生说出识字生字的方法。通过游戏巩固生字,指导学生背通,很受学生欢迎。“读”是学习语文的法宝,本节课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对子的韵律;通过图片、语言、组词等方式等引导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和学习语文的热情。</p> 吴艳梅老师 <p class="ql-block">吴艳梅老师精彩演绎的《爬天都峰》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让学生找出相应句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的喜悦的心情的有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在理解中,我紧紧抓佳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词。如: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又从小女孩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中,抓佳居然、也要、才、这些词语来理解体会小女孩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p> 江珊老师 <p class="ql-block">江珊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江老师以她亲切自然的教态,干净的课堂教学语言,有效的朗读指导、灵活多样的评价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离不开谢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江老师用读一读、画一画、圈一圈、品一品、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不仅知道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还知道了爬山爬爬的过程,体会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以及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整个过程对重难点的突破是水到渠成。</p> 何丽霞老师 <p class="ql-block">何丽霞老师执教的《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作者从山居之景,山居之人两个角度诠释了 令人向往的隐居生活,何老师以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岩石、竹林、浣女、莲花、渔舟等词语为意象,给学生描绘了一幅山中秋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意境空明宁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动与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诗人隐居山林,闲怡自适的心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p> 李芳老师 <p class="ql-block">李芳老师执教的《夜书所见》是一首写景的诗,李老师注重“读”让学生读中生趣,读中感悟,读中动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身临诗句之中,畅游在作者给我们营造的环境里,感悟古诗的美。李老师抓住诗句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情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并让孩子谈谈自己离开家乡的感受,深深体会“动客情”,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p> 宁慧玲老师 <p class="ql-block">宁慧玲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实物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课前精心准备头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井壁”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宁老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渴”和“喝”两个生字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宁老师引导学生的——“渴”是因为缺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p><p class="ql-block"> 宁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注意说话方式。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p> 涂倩敏老师 <p class="ql-block">涂倩敏老师执教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让学生尽情想象盘古身体还会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盘古身上的东西与大自然的事物之间的关联,既让学生读懂如何合理想象,授之以渔,又为接下来的小练笔做好铺垫,让学生学会运用合理的想象写句子,学的轻松,扎实。再次让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更让学生在想象的同时体会盘古为了人类而自我牺牲、献身的精神。</p> 周倩老师 <p class="ql-block">周倩老师执教的《比尾巴》是一首极富有童真童趣的儿歌,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以上下篇、问答形式出现的。在这三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全身心投入,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充分体验、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周老师在本节课上重点指导了疑问句的读法。她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练读,强化了朗读训练,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了感情,在读中了解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创设情境进行表演读和赛读。因为孩子们有着太多的热情和足够强烈的竞争意识。拓展训练部分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p><p class="ql-block"> 纵观整堂课,周老师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目标明确,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p> 评委小组 <p class="ql-block">听课的老师们按时听课,认真记录,参与学生之中。鹭鸶港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鲍三荣同志、副校长熊日生,副书记赵燕青等领导也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认真观摩每一节课,给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p><p class="ql-block">学无止境,教学相长。教育需要抱有情怀,才能在繁复、平淡的教学生活中保有不灭的激情,促使每个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以适应国家与社会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在教中学,以学促教。这次的课堂大比武,展现了教师们的靓丽风采和对教育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涂玉兰</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涂玉兰</p><p class="ql-block">审核签发:鲍三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