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将乐县三天两泊之旅(1)玉华洞及县城

霜叶红

<p class="ql-block">应邀又开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做了功课后,我决定利用白天去久闻大名的玉华洞(同伴都去过了),然后溜达溜达将乐县城(每到一地有机会我总爱看看该地“容貌”),同时选好共进晚餐的地点。查阅了从未听过的将乐县属地常口村和龙栖山的相关信息后(我出行前必做功课),我心里有数多了。此次将乐行出乎意料的完美,收获多多。只叹没有阳光作伴,美照缺少了蓝天衬托。</p> <p class="ql-block">将乐位于福建西北部,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共有135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17.3万人。</p><p class="ql-block">将乐是历史古县。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因“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东越野宫在是”,得名“将乐”,是福建省最早建县的七个古县之一。将乐是全国26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彭德怀等先辈曾在这里领导过斗争。</p><p class="ql-block">(引自“全球百科”词条)</p> <p class="ql-block">下了动车打的(20元)直奔享有“中国四大名洞”之称的玉华洞。该洞在将乐县城东南5公里的天阶山下,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在洞内装饰的各种灯光照射下,更是华光四射、幻若仙境。讲解员特别提示看洞内天顶上的黑色,说那是东汉以来两千多年因火把烟熏火燎留下的痕迹。它不失为一种历史美!作为福建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出洞后往天阶山入口处的方向走一段,然后沿石阶路下山。因为是周五几乎没有游客,加上我在洞口内休息了好一阵,于是一个人悠然自得地往下走,尽情地享受大氧吧。坐上景区车,我给送我到玉华洞的出租司机打电话接我进县城。将乐人还是挺纯朴、挺守信的(或许是我碰到好人),因他本人正好离得远了,他让就近的司机来接我,也只收了20元。</p> <p class="ql-block">根据小红书上的介绍到农贸市场找小吃店。因凤姐家关门(老板去做喜酒宴席)而改在对面的“东北杂粮煎饼”解决了午餐,并在店内小憇了一会儿。之后沿着滨河北路徒步走往南门街,想看看“文化巷”有什么文化。</p> <p class="ql-block">望着河对岸的将乐县新区(动车站、体育中心、杨时纪念馆、文博小镇等以及还在开发的各类文旅项目),继续沿着滨河北路从三华桥北走到玉华大桥北。</p><p class="ql-block">杨时,何许人也?百度百科词条:</p><p class="ql-block">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福建省三明市)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杨时自幼在将乐县城含云寺和杨希旦“西斋”读书,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及第。历任徐州、虔州司法和浏阳、余杭、萧山等县知县以及无为军判官、建阳县丞、荆州府学教授、南京敦宗院宗子博士、秘书郎、迩英殿说书、右谏议大夫、国子监祭酒、给事中、徽猷阁直学士、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二十四日病逝,享年83岁。南宋朝廷赠左大中大夫、谥文靖,加封太师,又追封吴国公。明代时获封将乐伯。</p> <p class="ql-block">三华桥,好奇“三华”这名字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玉华大桥</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立着林则徐像,我好生纳闷:将乐与林则徐有关联吗?查了百度方知:林则徐虽没有到过将乐,却和这一山区小县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其父林宾日在清朝嘉庆年间主持将乐县正学书院讲席长达十年之久。对于父亲执教的正学书院及玉华洞等,他耳熟得很。他爱慕玉华洞,神游玉华洞。道光十年夏写了一首《题彭鲁青大令〈冶山饯别图〉》诗,诗曰:“君本玉堂仙人姿,罡风吹坠瀛海湄。玉华洞天天下奇,飞凫一至膏雨滋。”在其它诗文中他也提到玉华洞。</p> <p class="ql-block">此处用林则徐名句创设景点也不失为一绝吧。因为这条从泰宁县大金湖而来、弯弯曲曲流经将乐县城、往东进入顺昌县的金溪,就像那百川,最终纳入闽江汇入大海!</p> <p class="ql-block">没找到文化巷,而是看到南门街棚户区改造</p> <p class="ql-block">仅看到这座于2018年本着“修旧如旧”原则修缮起来的历史建筑——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该教堂曾为红军所用?该不是因此它存活下来了吧?</p> <p class="ql-block">下午继续在南门街、七星街、水门巷、步行街一带溜达。店铺大部分关门休息,只见一桌一桌的打麻将者及在旁观战者。街上好是冷清。</p> <p class="ql-block">来到府前路看到“衙门”</p> <p class="ql-block">县人民政府旁的县一中。看来还是“重教兴学”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