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25日,第四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于山城重庆拉开帷幕。由于疫情的阻隔,距离上次盛会已经过去了五年。本次教学观摩,可谓是众星云集,熠熠闪烁。本次会议聚焦于习作单元的突破和大单元构架思考,第一日会议期间,七节精品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谓各有所长、百花齐放。沉淀反思后,倒更觉得丁卫老师的课令人回味久长,反思中亦有很大收获。</p> <p class="ql-block">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本套书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一一预测。本单元对预测学习做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这让我对于阅读策略单元,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p><p class="ql-block"> 首先,单元导语页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人文主题是“猜测与推想,是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而语文要素则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二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的方法。三是尝试续编故事。其次,本单元安排的三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第一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精读课文,通过旁批,提示了可以预测的角度和预测的相关依据,意在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提升预测的能力。第二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第三篇《小狗学叫》是略读课文,留给了学生更多的预测空间,旨在让学生运用学到的预测方法进行阅读。</p><p class="ql-block">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和习作“续编故事”体现了阅读和表达的一致性设计,是预测的运用性练习,更是预测的旨归。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了预测的价值和意义,提示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中自觉运用预测这一策略。由此可见,整个单元内容的设计,给了学生大量运用预测策略的实践机会,使预测本身从内隐的规则变成外显的方法,学生运用预测策略从无意的行为变成自觉的行动,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提升阅读素养。</p> <p class="ql-block">《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讲述了胡萝卜先生因漏刮了一根胡子,胡子又沾上了营养丰富的果酱,从而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引出了一连串的故事。教材有意隐去了故事后面部分的情节,因此呈现的是一个不完整的文本。学生不仅可以一边读一边预测,还可以就故事后续的发展展开丰富的想象。既可以预测鸟太太的做法,也可以预测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谁,他用长胡子还可以做什么等,增强了预测的开放性。这也是学生在上一课“懂得了一些预测方法,明白了预测要有依据。”的基础上学习“有依据地预测故事的情节发展”</p><p class="ql-block">课后第一题,四位学习伙伴用交流的方式,总结了预测要关注文本细节,预测可以关联生活实际、预测最重要的是有依据和预测需要及时修正,通过这样的梳理总结,将预测过程清晰地呈现了出来。课后第二题,列出六个题目,引导学生根据题目预测文章或书的内容,但是不同结构的题目,预测的角度又是不相同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躲猫猫大王》《夏洛的网》可以围绕人物和事件来展开预测;《柔软的阳光》《帽子里的秘密》可以围绕阅读时产生的疑惑来展开预测;《团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预测。由此可见,这既是对学生预测方法的巩固,又是学生预测能力的再提升。</p> <p class="ql-block">本单元的学习,虽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预测,但是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学生的阅读不是零起点,预测更不是零起点。学生在以前的阅读过程中,可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比如阅读时,学生会观察封面、插图和目录等信息去猜想故事内容。而且,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就专门安排了让学生猜字音、猜字意、看图想象猜故事结局,就已经开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预测策略。如《蜘蛛开店》一课的课后习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给大家听。”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这有利于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p><p class="ql-block">其次,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在上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可以依据题目、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阅读经验等进行预测,学生积累的这些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课的教学,就要在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以练习、巩固、拓展为主线,探寻由扶到放、由教读到自读、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教学路径。</p> <p class="ql-block">先见树,后见林。唯有带着整体的思维去体会,才能把每一篇课文在单元中的位置清晰明确,各居其位、各司其职,方能有所进益。未来的课堂,我们更应该重视单元的思维,方能行稳致远,以至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