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三月二日,我们挥泪告别故乡,踏上了“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从戎之旅,经过7天7夜“闷罐车”的煎熬和两天解放牌大卡车的颠簸,于三月十二日到达目的地,被投置在祖国大西北的一个边陲小镇——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县。 </p> <p class="ql-block"> 驻地叫博尔塔拉,蒙语意思是青色的或银灰色的草原。</p><p class="ql-block"> 是的,这个地方虽然远在关外,但沃土千里,神奇美丽。她南连伊犁,北接苏联,西面崇山峻嶺之中镶嵌一颗美丽的明珠——塞里木湖,传说这湖是西方王母娘娘的洗澡盆。湖面千顷,碧波荡漾,宛若一个“锁在深藏闺人未识”的美少女。东面的茫茫戈壁之间有个艾比湖,由于处在准葛尔盆地西端,黄沙噬吞了大半个湖面,如今像个残花败柳的老妪蛰伏一隅苟然残喘着。天山山脉分支别珍套山和阿拉套山像两条巨龙环绕左右,最高处海拔4000米,常年累月是冰雪,属永冻层山峰。但这里雪鸡逍遥自在,雪莲争俏斗艳。最低处的艾比湖的海拔高度有190多米,两山之间的河谷平地也有500余米,那里水肥草美,是天然的春夏秋三季牧场。米尔其克和賽里克两大草原延绵百里,却有一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场景致。</p> <p class="ql-block"> 两山之间秀出一条时宽时窄的博尔塔拉河,由西向东没入准葛尔盆地最西端的艾比湖。</p><p class="ql-block"> 河流两岸良田万顷,村落无数。王震将军当年创下的生产建设兵团在这里就摆下了农五师的十个团场。</p><p class="ql-block"> 自治州首府博乐市就座落在“两山两湖”一大水系的中间地段。团部在市郊最南端,下辖八个边防连、两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和一个特务连,管理着中苏边境385公里的边防线。</p> <p class="ql-block"> 时值初春,江南已是花的世界、绿的海洋。而我们驻地博尔塔拉依然春寒料峭,雪花纷飞。博乐市虽然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却只有几条井字形的简易的街道,且路面是砾石铺就的,坎坷不平。</p><p class="ql-block"> 整个市区几乎没有像样的楼房,最为耀眼的建筑是“街心花园”旁边的“红旗饭店”,有三层楼高,屋顶盖的是红瓦。与之呼应的是“东方红影剧院”和“团结商场”。其他的建筑物统统是青一色的土坯平房,连房顶都是用杂草拌合泥巴糊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街道两旁虽然有一些风景林,可栽种的极不规则,而且都是光秃秃的,干瘦的枝条在风雪中冻得瑟瑟发抖。</p><p class="ql-block"> 街道上鲜有行人和车辆,偶尔路过几个人也衣着笨拙,行跡匆匆,骑驴和坐马车算是这座城市最古朴、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白茫茫的穹苍覆盖着这座灰蒙蒙的城市,给人一种凄凉与萧瑟的感觉,令我们这些第一个周末上街采买牙膏牙刷和信笺信封的南方兵一个大失所望。</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周未,我们又去了农五师师部所在地红星大街。 这里还算不错!楼房比博乐城区要多一些,绿化也搞得比较好,街道两边有我们心之所向的邮局、照相馆、红星商场,还有露天影剧院。十字形的街道上人头攒动,喧闹不已,显得有些人气,更加热闹一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星路往南一公里处,便是边防七团的团部,我们几个新兵怀揣着激越的心情跑到团部门口张望了一回。瞧,营房大门是用生铁銲接出来的双扇开敞门,门墩上用红油漆写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八个大字,旁边有一个铁皮哨亭,里面有一位荷枪实弹的军人在站岗,徒增了几分威严与神秘。其它呢?我们只瞥见里面有一条宽敝的沙石马路,马路两边有七八排砖混结构的平房,这大概就是团部机关办公所在。红砖平房后面全是些灰不拉几的土坯房,或许那就是团部的小作坊和家属院……</p><p class="ql-block"> 瞥见团部这幅尊容,我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又吞下一个大失所望!</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的营地和营地周边的环境。当时,我有点不敢想象,我们将要在这边远荒凉的地方工作、生活和战斗若干年,并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紧张有序的新兵训练开始了。我们将在这里接受严格的训练,实现由社会青年到普通士兵的转变,由普通士兵到合格军人的转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筑起一道钢铁长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