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撰稿】妥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妥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音乐】歌曲《军人本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辑】妥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1994年底笔者护送老兵退伍到郑州亚细亚百货大楼前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昵称:妥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美篇号:3148853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芳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刻骨铭记的青春,只有经历过岁月的洗礼 才能沉淀美好的芳华,愿芳华永存,一路芬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题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3年7月,我从团后勤处战勤参谋提拔到团后勤处任副营职政治协理员,所经历的那些人、那些事,至今想起来仍历历在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到团后勤处,这是一个运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组织机构以及其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后勤保障的机关,除了后勤处长之外,后勤处大都是清一色的"助理员",个个都是组织勤务保障的“行家里手”。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后勤机关,有一个岗位比较特殊,那就是政治协理员。虽然后勤处党委书记是后勤处长,协理员只是副书记,但协理员却是后勤处机关唯一的"党代表" ,必须坚持政治工作、战勤保障一盘棋思想,必须具备随时能动员、上场能保障、上阵能指挥的能力素质。我要感谢组织上给我前面的后勤处战勤参谋的经历,能让我有充分的信心和底气去协助后勤处长扛着红旗冲锋陷阵攻山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印象最深的是94年那次石狮部队演习,当时后勤处长万冬宝刚由运油股长提拔上任,战勤参谋和后勤处副处长休假不在位情况下,我临危受命一身三位肩上扛,协助万处长带领团后勤梯队从漳州摩托化开进长途奔袭,按时准确安全抵达演习场开设后勤指挥所,适时展开了战勤保障。演习中,我和万冬宝处长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从容战勤标图作业,实时掌握炮兵指挥所传来的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后勤保障决心及时拟定成文书提供给团首长从容指挥作战,把标准定在打赢明天的战争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1994年笔者参加集团军专业兵海训时在海滩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深知,要提升战勤指挥能力,后勤分队训练要跟班跟训,后勤勤务要精、要活,把得住部队,辨得清情况,上得了战位、指挥得了打仗,在后勤保障中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记忆犹新的是,94年我带着全团驾驶员参加集团军在东山组织的专业兵海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部队海训就是武装泅渡。只不过身上要背枪、水壶、挎包、手榴弹袋(四枚教练弹),穿着迷彩服,带着迷彩帽,扎上腰带。你可以想像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游泳是什么滋味。出发之前部队开展了适应性训练,我要求战士们做了相应的一些准备工作,那就是负重跑,身扛八十斤的沙袋跑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要在陆地上学习蛙泳的动作要领;肚子垫在沙子堆成的沙堆上悬空,手和脚象青蛙一样协调地划拉着,抬头吸气,低头呼气。幸好当初在九江白水湖畔插队知青时经常跟着大知青后面下湖捉鱼,凑合地学了蛙泳,虽然那姿势不那么漂亮,但至少在水里面不会沉呀,可帮了我大忙了。有些战士去海训了一个月都还没下过水的。大部份都是北方人,旱鸭子怕水,最后为了学会游泳他们少没遭罪、背上和腿上皮都晒烂了、被海水一浸蛰的钻心的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20多天的沙滩游泳基础训练后,集团军海训集训队组织了第一次武装泅渡。那天天气很晴朗,大大的太阳,完全和日出时的那个不一样了,晒得皮肤有些痛。说是武装泅渡当然不能像在游泳池里面一样,要保持队形,成两路纵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能拉得太近,像是在搞水上舞蹈一样。一个大浪扑过来,我第一次尝到了海水的味道,苦中还带着腥味,我差点就吐了,好恶心的味道。泅渡的时候从起点到终点,整个海面区域都是人,像一条长长的海蛇一样,速度是不要求很快的,主要是保持好队形,队伍乱了,掉个人沉到海底了谁知道呀。谁都不敢麻痹大意,就这样跟在长长的队伍后面,慢慢地游,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尽量做到位,这样就向大雁领队那样,一来可以节省不少气力,二来人没那么累。体力上可以支撑得久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也不知道游了多久,终于到上岸点了,因为那么长时间都呆在水里面,刚一上岸,迷彩服里面都是水,重了不少,再者进行这么长距离,这么负重的游泳很消耗体力的,特别是两条大腿,酸痛酸痛的。上岸后,我们来到指定的休息海滩处,大家躺在沙滩上,做日光浴,烈日骄阳把不少人都晒得脱皮了,背上都是白一块黑一块的。嘻嘻哈哈打闹的战士们,用沙子将自己盖起来,躺在沙底下享受大自然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部队第二次拉游完上岸后以梯队为单位坐在沙滩上休息,老远望见身着迷彩服满脸黑胡子磋的首长正在往我们梯队靠近。我赶紧起立吹了声哨子,向全连下达口令:起立--稍息--立正。然后跑步到韩卫国副师长(曾任解放军陆军司令员)面前敬礼报告:韩副师长,连队正在海训拉游后小休息,请指示!炮兵团后勤处协理员“妥帅” (代替本人姓名)。韩副师长向我回礼,说了句“继续休息” 。副连长和文书搬来战士平时用的小塑料凳。韩副师长一屁股下去,塑料凳一下被他一米八的重身躯压的直摇晃......。我又赶紧再把自己的塑料凳再按在在韩师长的那把凳子上。韩师长平易近人,问战士训练苦不苦,吃的怎么样?看到海训场没有修简便厕所,就布置说训练场一定要修建临时厕所。还风趣地说这几天吃海鲜闹肚子,刚才检查其他连队海训时,因没有战地厕所只好以游泳为借口躲在人群中排解方便。弄得战士们一阵哈哈大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戎马数载今卸甲,华丽转身续荣光。 1994年11月笔者在退伍老兵欢送仪式上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政治协理员是后勤机关的党代表、官兵的兄长、育人的师长,形象作风上更要拿得出、过得硬。协理员究竟怎么当,工作怎么做,我心里是没底的。在我脑海里装的是影视剧中党代表、指导员的艺术形象,是政工条例中的条条框框。在这之前仅仅下连当过连长,和指导员叶金锭朝夕相处耳闻目睹尝过连队生活的滋味,叶指导员休假探亲期间,我会按照团政治处下发的政治教育计划,为连队官兵上政治课,仅此而已。由于平时我行事低调,为人谦虚,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很快就能调整好心态,进入角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3年底,师里举办新任政工干部培训班。我由于之前没当过政工干部,集训我是带着压力去的。政治处主任孙永才是我当连长时的营教导员,孙主任一直很器重我,那时连队有什么管理上的问题都喜欢请教他。政工干部集训团党委安排孙主任带队,我感到跟着老领导做事信心十足干劲倍增。学习《部队政治工作条例》时,我和同上下铺的新任干部股股长吴仙华互相对课堂笔记,晚上熄灯后我俩打着手电筒躲在蚊帐里互相对背着军队条令条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集训结业考核中,我和吴仙华分别获集训队个人总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我俩都被师政治部通报嘉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这个人能随机应变,领呼口号,大场面不怯场,不出差错,但就是有个要命的缺点不会指挥唱歌,这可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还是1994年那次带全团驾驶员去东山参加集团军海训,副团长邵长运和后勤处长万冬宝来海训场看望海训暂编连的官兵。队列前,我领着聚集在沙滩上的百名官兵呼完口号后,邵副团长突然对我说,唱个歌,鼓舞士气!我一时楞了,当时部队歌曲有很多,唱哪一首?突然想起一首《打靶归来》歌,"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喊了“预备唱”,全场齐唱,结果还挺整齐、嘹亮,而我不会打拍子,灵机一动在队前右手单独按行进曲两拍节奏打拍子道也蒙混过关。这次以后,我虚心向后勤分队善教歌的指导员请教,勇敢上场指挥,后来竟也有模有样有滋有味。星期天,节假日,我来到班排,与战士们甩扑克,下军棋,拉家常,其乐融融。战士们说,协理员没架子,像我们的大哥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后勤分队为官兵上课,我发挥自己在集团军作训参谋集训时学会的善于讲故事的特长,在政治教育中不照本宣科,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联系实际,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时间一般控制在一个小时内。战士们反映,协理员讲话不啰嗦,有听头。后来我还推广实行每月一次后勤分队集中在汽车连《官兵大讲堂活动》,我都亲自上阵宣讲,类似于央视的《道德讲堂》栏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档案履历中,我任后勤处政治协理员是两年半,后来改任后勤处副处长又是两年,还在后勤处事情还是那些事,对我来说轻车熟路。不过有了这段"党代表" 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在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1994年笔者撰写军事学术文章时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立好笔杆子。”俗话说" 懒于思考和动笔,永远写不出好文章。 " 为此我经常沉下到后勤分队(汽车连、卫生队、修理所、生产服务中心)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官兵,扎到演训一线,摸准官兵最怨、最盼的问题,搞清练兵备战最急、最真的问题,稳得住心神,勤动脑、多动手,在文字中融入真感情、传达新思想、传播正能量。我还结合工作写学术文章,先后有6篇文章在南京军区《基层后勤》杂志上发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5年元旦后,师后勤部抽调各团战勤业务熟练的战勤参谋(助理员,师战勤科长余秀福是我九江老乡,知道我的我战勤参谋4年经历,为了比赛夺冠找到团长邹卫国,硬是抽调我这当协理员的进师教导队),在师教导队举办备战集团军后勤战勤“六会“竞赛集训队学习,我高兴极了。这次学习,把封存多年的数学、物理、地理等中学时学到的知识盘活、应用起来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快乐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月后,我有幸进了九十一师后勤部组建的竞赛代表队,参加31集团军后勤机关战勤业务竞赛,九十一师代表队在各师(直属旅团)中脱颖而出获得团体第一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5年底,总后勤部在我师召开全军农副业生产经验交流会,集团军后勤部组建写作班子,具体负责经验交流会会议材料,我被抽调到军军需处配合崔处长协助起草会议经验交流材料,其中自己任职的部队经验材料就是由我执笔的,那一去就是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我基本上吃住都在军需处。在军需处工作的那段日子,是最辛苦的、也是最愉快的。崔处长每晚给我们写材料的同志每人发一些咖啡或茶叶,动不动还给我们几包香烟,我那时的感觉就是幸福和快乐。不久全军农副业生产现场会在我师顺利举行,我执笔的团队开展农副业生产经验材料被总后勤部全军转发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追忆似水年华,两年半团后勤处"党代表" 的生活,一晃二十九年过去,让我感慨万端,炮兵团后勤处当协理员两年多的青春岁月充斥着热血激情的拼搏奋斗,也穿插着理想与现实碰撞出的苦涩迷茫,它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轻轻的呷上一口,初觉苦涩,但细细品味,却苦中带甜,唇齿留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谢我的集团军和师后勤部的首长,感谢我的炮兵团首长,感谢我的团后勤处的领导,感谢我当"党代表" 时并肩战斗的战友,感谢当年曾经帮助过我的所有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