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蓬莱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传说蓬莱、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神仙,为神仙居住的地方,相传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荷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莱阁醉酒后,凭借各自的宝器,凌波踏浪、飘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p> <p class="ql-block">蓬莱就是仙境的意思,来到了人间蓬莱就是来到了人间仙境。进入丹崖仙境坊就进入到仙境的结界,要大踏步夸入,叫一步登仙!</p> <p class="ql-block">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 </p> <p class="ql-block">龙王宫原位于丹崖极顶(今蓬莱阁址)。唐贞观年间建有龙王庙,宋嘉佑六年(1061)建蓬莱阁时移于丹崖山半腰西侧、丹崖仙境坊西北,元中统、明洪武和万历年间均曾修葺。1984年重修。前殿内东西各塑海中护法一尊,东为定海神,西为靖海神,各持法宝,威风凛凛。有前廊,两支明柱书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殿额:“霖雨苍生。”殿中设高台神宪,内塑东海龙王敖广金身坐像,两侧塑有8名站官,由南而北,东为巡海夜叉、千里眼、电母、雷公,西为赶鱼郎、顺风耳、风婆、雨神。殿北门靡联曰:“海邦万里庆安澜,五湖四海降甘霖。”楣批“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后殿为龙王寝宫,亦有明廊,两支明柱题联:“赠大圣定海神珍(针)千年魔尽,还八仙渡海宝物万里波平。”殿额“福庇海邦”。</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位于蓬莱阁的“丹崖仙境”牌楼后正中,额曰“显灵”。据历史记载,蓬莱阁天后宫始建于宋崇宁年间(1102一1106年),庙额为“灵祥”。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丽,因遇路风“八舟溺七”后获妈祖庇护,唯路允迪坐舟有惊无险。路允迪奏明圣上,扩建成四十八间规模。道光十六年(1826年)毁于火灾。第二年重修,把原来“灵祥”改为“显灵”,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之一。天后宫中,龙王为妈祖站班,也是一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这里保留着一棵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槐,深秋时节,只有它绿荫如盖,实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天后宫前院弯处,有一块草书体“寿”字碑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寿”字是五代时道人陈抟老祖写的,看起来遒劲有力,潇洒飘逸。它的另外特别处在于草写的“寿”字竟是由“富、弗、林”三字组成。据说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长寿”的意思。另一种说法是适当的运动,放下贪念和自然和谐相处就能长寿。</p> <p class="ql-block">“碧海丹心”石刻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迹。冯将军当年为何要写这几个字呢?据说,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候,冯玉祥将军与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等人同游蓬莱。忧于时局的李先生对冯将军说:“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们身上了。”冯将军对蒋介石当局明抗日、暗卖国的做法不满,但又不能明说,只得苦笑。之后,李烈钧先生挥毫写下对联:“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让冯玉祥将军题横幅。冯玉祥略一思索,提笔写下了遒劲有力的“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后人感念他的爱国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单独刻石存留。</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是供奉道教最高天神的地方。殿内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东边是上清灵宝道君,西边是太清太上老君(老子)。他们手中拿的宝器分别象征着三个不同的时代。元始天尊手拿红珠,象征红元时代,灵宝道君手拿太极图,象征混元时代,太上老君手拿扇子,象征太初时代。 </p> <p class="ql-block">东坡先生曾到登州(今蓬莱)任知府,只不过时间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调回京城,总共只干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这短短的5天时间里,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发现当时因新法中的盐法禁止百姓卖盐,所以导致不少原靠卖盐为生的百姓生活困苦。为此,苏东坡写了《讫罢登莱榷盐状》,列举了许多事实,陈述了得失利弊,终使皇帝允许百姓随便买卖食盐,就市论价,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税金。为了纪念他为民请命的功德,当地百姓集资兴建了苏公祠。后人有感而发,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苏公祠”的诗句。这启迪世上的当权者,只有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才能流芳百世。</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也在苏轼的笔下名气大成,成为群仙毕至的海上仙阁。“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升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这就是是苏轼为蓬莱阁写下的绝美诗句,此诗唤作《海市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典故就源于此地,云拥浪托,这也是观测海市蜃楼的绝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卧碑亭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刻而得名。内有卧碑。碑的背面刻楷书苏轼的《海市诗》,正面刻行草《书吴道子画后》,此卧碑是蓬莱阁内珍贵碑刻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琛题的诗:"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是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结晶的古建群,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传说蓬莱、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仙岛,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亦是秦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之地,更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主阁坐落于丹崖极顶,阁楼高15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环以明廊,丹窗朱户,飞飞檐列瓦,雕梁画栋,古朴壮ト壮观。登上主阁,凭栏四顾,轻纱般的云雾缠绕阁下下,亭楼殿阁在掩映中时映时现,使人超凡出世之感油然而生。楼阁之上的名人匾额楹联众多,其中以清代大书法家铁保书的“蓬莱阁”巨匾著称。蓬莱阁下便是大海,会有一种建筑凌空之感,海雾四季飘绕,素有“仙境”之称。</p> <p class="ql-block">出了白云宫就回到了凡间,据说要回头大笑三声,希望在红尘中一笑泯恩仇、笑口常开、笑对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