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作为上海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历史建筑群,在延续张园历史街区风貌的同时,让一个古典和现代相交融的张园保持绵延不断的生机活力,重现在世界面前。</p><p class="ql-block">说起张园,得说说这个海上第一名园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张园全名为“张氏味莼园”。园名冠名一个“张”字,缘于公园的张姓主人——张叔和。</p><p class="ql-block">张叔和(1850—1919),名鸿禄,字叔和,无锡东门含锡桥人。他与李鸿章关系甚好,才干颇受这位洋务大人的赏识。后因招商局亏款问题,惨遭革职。1887年,又遇变故,其所乘坐的“万年青”号轮船被英国船撞沉,船上有83人罹难,他却得以幸存。此后张叔和放弃了官途,而致力于实业,经营张园。</p><p class="ql-block">张园地处今天的南京西路之南、石门一路之西,旧址在今泰兴路南端。这里原本是一处农田。最先购得农田,将之辟为园林的,是一个寓居上海的英国商人——和记洋行经理格龙(Groome)。园林最初占地只有20多亩,后来几经转手,1882年才最终为张叔和购入。</p><p class="ql-block">张叔和是个颇善经营的儒商。他仿照西洋园林风格,以洋楼、草坪、鲜花、绿树、池水为筑园要素。从1882年至1894年,先后又购入农田39.71亩,辟为园区。张园面积最大时达61.52亩,为当时上海私家园林之最。</p><p class="ql-block">1892年,张叔和又在园内新建了一座高大洋房,该楼英文名为“ArcadiaHall”,中文谐音“安垲第”。安垲第,楼分上下两层,开会可容千人,是当时上海最高建筑,人们登高东望,申城景色可以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张园虽然既大且美,但若只是张叔和的私人园林,则不会有后来如此大的名声与影响。张叔和并非常人,他既有商人的精明,更有傲骨与民族自尊心。当年张园免费对外开放,最重要的动因之一是当时的外滩公园禁止华人入内游览。张叔和愿意注入重金,打造一处比西人公园更好的“海天胜处”,以满足上海华人的游园需求。</p><p class="ql-block">跟今日我们熟知的公园略有不同,晚清上海市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是极少的,张园其实是集花园、茶馆、饭店、书场、剧院、会堂、照相馆、展览馆、体育场、游乐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场所。</p><p class="ql-block">1893年到1909年是张园最为鼎盛的一段时期。张园之名,日日见诸报刊;张园之事,人人喜闻乐见。张园,成了上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p><p class="ql-block">作为晚清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张园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常常作为社会各界集会、演说的场所。</p><p class="ql-block">1897年12月6日,中外妇女122人在安垲第讨论设立上海女学问题,上海道台蔡钧夫人等均与会。这是带有官方性质的集会,也是张园第一次百人以上的大型集会;</p><p class="ql-block">1901年3月15日,汪康年等200余人集会,反对清政府与沙俄签订卖国条约,这是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集会;</p><p class="ql-block">1902年,蔡元培、章太炎、吴稚晖等人发起成立的“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等进步组织,几乎每周选择在张园进行演讲;</p><p class="ql-block">1903年,张园成为上海拒俄运动的中心场所;</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4月17日,上海各界在这里举办欢迎孙中山的集会,刚刚卸任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此发表了重要演说;</p><p class="ql-block">1913年,张园举办宋教仁的追悼大会。</p><p class="ql-block">可以说,张园不折不扣成为那个年代上海政治活动的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民国以后,随着新世界、大世界次第兴起,地段、设施、经营手段均略胜一筹,张园渐趋衰落,1918年终于停办,一代名园遂成历史。</p><p class="ql-block">1919年,张园易主。原有园内建筑被拆除殆尽,被其分为28个地块分别出售,最终被改建成了28条里弄住宅。历经百年,这些石库门建筑也被大量拆除。</p><p class="ql-block">如今,经过多年保护性改造的张园正式回归,游客漫步张园,来感受这座“海上第一名园”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园,曾以众多“第一”引领上海滩的西式生活风尚。</p> <p class="ql-block">1888年,第一次在张园利用园景 建立了照相馆。</p> <p class="ql-block">1897年,第一次在张园放映电影。当时称之为“电光影戏”。</p> <p class="ql-block">1903年,第一次在张园举行脚踏车比赛大会。</p> <p class="ql-block">1907年,在张园举行万国赛珍斗宝大会。并印刷了邮票。这些邮票上的印记,成了我国邮政最早的邮戳。</p> <p class="ql-block">1909年2月,旅居上海的武术大师霍元甲吓跑了吹嘘“天下无敌”的西洋大力士奥皮音,这一武林传奇就是在张园上演的,当时成了上海市民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1911年1月15日,上海各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安铠第大厅</span>举行剪辫大会,4万余人参加,1000余人当场剪辫,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轰动。</p> <p class="ql-block">张园举行了许多大型的,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座“石库门”博物馆,更是近代中国的一座大舞台,她见证了百年的风起云涌,却依然活色生香。走进张园,仿佛迈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一幢幢融合中西建筑理念和风格的石库门,表现出当时建筑潮流中的折衷主义,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中旬,我们几个初中同学,慕名前来张园,留下我们漫步的印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张园的弄堂里,感受一幢幢修旧如故的老建筑,在保留历史渊源和怀旧气息的同时,还在潮流文化、艺术、时尚等元素的“加持”下,展现出新的活力和功能。</p> <p class="ql-block">号称海上第一名园的张园,是上海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石库门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张园有28条弄堂,每条弄堂的建筑风格相异。</p> <p class="ql-block">上海毛泽东故居,坐落在威海路583弄(原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p><p class="ql-block">这幢楼的七号,就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在1924年2月至年底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位于上海市中心核心区,毗邻优雅的复兴公园、重庆南路,静谧的思南路贯穿其中。北邻孙中山故居,毗邻中共上海办事处“周公馆”。</p><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是唯一以成片花园洋房的保留保护为宗旨的项目。花园历史悠久。同时,它还具有独立花园式住宅、连体花园式住宅、带内院的独立花园式住宅、联排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现代公寓等多种建筑风格,是上海现代住宅建筑的中心。</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占地约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酒店拥有精品酒店、酒店公寓、企业公馆和商务区。它已成为上海具有人文、历史、时尚特色的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最初以法国作曲家马斯南的名字命名,后改以贵州省思南县命名。</p> <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是上海市唯一的花园洋房集中地。除近代历史名人柳亚子、梅兰芳等曾先后在此居住之外。张学良将军也曾在此居住,他在1935年回到上海后,就和他的第三任妻子住在此处。周恩来总理也曾经住过思南公馆---中共上海的办事处,取名周公馆。</p> <p class="ql-block">思南书店,是由一位名人的故居改造的。这个名人就是把溥仪一家赶出紫禁城的冯玉祥。</p> <p class="ql-block">思南路街道的3D栅栏。</p> <p class="ql-block">走进思南公馆,置身传承文脉的名仕旧居群,在静默生长的梧桐绿荫下行走,眼睛游过依然呼吸的鹅卵石墙……</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历史并不在玻璃罩中,而是在我们每个人的感知和继续创造中。</p> <p class="ql-block">此相册侧重于对张园、思南公馆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物的摘录,供日后翻开记忆时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