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胜似春光好 同心掬得满庭芳

漫步云端

<p class="ql-block"> 寒露至,秋意浓。行云流水间,佳期如约至。10月21—22日,我带领来自通山各校的三十余名优秀骨干教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第十七届名师优课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之路,幽香满径,步履匆匆,挟裹着求知如渴的心情,不负秋实踏歌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  大胆想象 攀爬诗歌高峰</i></b></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走入的是“诗歌阅读”为主题的课堂。由孙双金校长和左海霞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同课异构《夜宿山寺》。左海霞老师通过一个“脑洞大开”的游戏,带领学生展开联想,引出诗仙——李白。接着设置情境,从李白笔下的“月亮”和“瀑布”,感受想象奇特的妙处。课堂上,张老师紧扣“这座楼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一主问题带领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体验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古诗意境。</p> <p class="ql-block"> 孙双金教师带着学生拾级而上,步步登高,实现思维爬坡。由互猜年龄,询问站在高楼上的感觉等交流,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和文本的距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银河”能否换成“黄河”问题的抛出犹如一石惊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碰撞让人拍案叫绝,接着从“站危楼高百尺,手可摘 ”到“白雪纷纷何所似, ”带领学生大胆想象,学生在学习中迁移、创新,情智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绽放。</p> <p class="ql-block"> 章莉校长讲授了《“文化积淀与发展”视域下的古诗教学》,章校长从“如何找寻古诗词中的文化密码”和“如何承创古诗中的文化价值”两个问题,以孙老师的古诗案例说起,深入浅出地告知老师古诗词教学中要通过“推敲文字”来发现文化密码,“释喻意象”来寻求文化根脉,“解码结构”来共塑文化记忆。诗歌的理解要以诵读基础,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与诗人对话,与自己对话,感受古诗词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反复咏叹 品味文学魅力</b></p> <p class="ql-block"> 21日下午,我们进入了“文学性阅读”为主题的探究。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章莉校长与江苏省特级教师唐文国校长同课异构《慈母情深》。章校长由学过的课文复习表达情感的方式,顺势导入单元目标和揭题。带着孩子们通过生字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先后抓住关键词句,聚焦三个细节中的反复;抓住特殊场景,重点品析两个场景中的反复,以情感感悟为主线,以个性化朗读为手段,设置情境引导孩子们感悟慈母情深,引起孩子们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唐校长从“慈”字入题,脉络清晰且内涵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与研讨,在感受母亲的“慈”与“不慈”中以读促学、以读悟情,用心去思考、去感悟深情,引领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感受文字背后隐藏着的这份母子深情。</p> <p class="ql-block"> 章莉校长讲授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之单元整合教学》,她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样式与方法,重点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策略给在场的老师传经送宝,结合实例告知老师们要基于文本特点,借助言语实践和表达特点来传递文学的阅读方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敢于质疑 迸发思辨之光</b></p> <p class="ql-block"> 10月22日上午,以“思辨性阅读”为主题为我们展示了两堂课例。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吴静老师和孙双金校长同讲三年级上册课文《司马光》。吴老师以“同学们叫什么名字?姓什么?叫什么?”这一问题引出司马光这一人物,带领学生融入情境,讲这个故事。吴老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文言文与现代文故事的区别,借助注释、插图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吴老师的温柔细语加之诙谐的语言,让人印象深刻。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从独思到群思,独学到群学,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升。</p> <p class="ql-block"> 孙双金校长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极具个人特色的《司马光》的课堂。上课伊始,孙校长板书一个“戏”字,让学生自己组词,并问学生会什么游戏,自然地导入课文。关于学习文言文,孙校长抛出三个要求:会读,会讲和会思。孙校长全程将课堂交给学生,从“庭”、“弃”二字调到学生入境想象,从“持”、“迸”二字激发学生思辨火花,学生在想象与思辨中得到升华。 </p> <p class="ql-block"> 课后孙双金校长带来的讲座《思辨性阅读的思考与探索》。孙校长针对思辨性阅读的内涵、价值,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了关于思辨性阅读如何更好地实践和探索。孙校长指出:实施思辨性阅读,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第一,老师需要有批判性的意识。第二,老师不要做书呆子。要打通文本和生活的联系。第三,老师要站直读书。要学会从仰视走向平视。第四,老师要学会文本细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多维赏读 开启阅读之门</b></p> <p class="ql-block">  下午,活动主题为“整本书阅读”。首先是左海霞老师执教的课外阅读《我有友情要出租》。课程开始左老师通过小游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继而揭示课题,了解绘本封面以及理解“出租”的含义。师生共读故事,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编故事,讲给同桌听。这堂课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p> <p class="ql-block"> 吴静老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与谢尔大叔相遇》,课堂由作家谢尔的一首幽默小诗《作业机》引出他的诗集《阁楼上的光》,然后呈现谢尔的七首诗歌,孩子们人手一张“诗纸”,开始读这些浅显易懂而又意蕴丰富的诗歌。而后通过赏读作家谢尔的作品《一只会开枪的狮子》《失落的一角》《爱心树》,引导学生感受谢尔作品中传达出的不同情感,从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p> <p class="ql-block"> 最后是唐文国校长的讲座《为儿童的精神奠基》。唐校长强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阅读,经典古诗词对孩子的精神熏陶意义非凡,在童年阶段,在12岁以前,作为老师有义务在孩子内心深处植下经典的根。</p> <p class="ql-block"> 我本想收获一缕秋风,你却给了我整个秋天。两天以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无论是课例的展示还是精心的讲座,都为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竖起了风帆,指点了方向。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教研相承,才能同谱华章汇锦绣,共育桃李绽芬芳!此时风景正好,不似春光,胜似春光!</p>

学生

校长

老师

阅读

思辨性

课堂

谢尔

古诗词

孙双金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