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咫尺的游览圣地——汪山土库+海昏侯+吴城+知青故里+……

小路漫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 汪山土库——程家大院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汪山土库地处江西省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岗,距省城南昌45公里,是清道光初年兴建起来的官僚豪门府第。汪山土库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半个世纪,同治年间(1851年前后)建成主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汪山土库以赣派建筑与清朝宫庭建筑相结合,建筑规模浩大、气势伟绝,在江南乃至全国实属罕见,在民间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称。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此书下一联馈赠:湖山意气归词苑,兄弟文章人选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8年8月,南昌市针对南昌市民发行了“南昌旅游一卡通”售价80/张,凭一卡通可在一年有效期内无限次免费进入江西境内40个景区(景点),汪山土库在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一、发展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汪山土库是新建程氏家族的聚居地,座落于南昌北郊40余公里处的新建区大塘坪乡汪山岗。赣语区把大型的青砖瓦房多称为“土库”,汪山土库由此得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汪山土库始建于清道光元年,清同治年间落成,前后耗时48年。其占地面积108亩,内有房屋25幢,房间1443间,天井572个,宏大壮观,富有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汪山土库清道光初年兴建起来的官僚豪门府第。土库以赣派建筑与清朝宫庭建筑相结合,建筑规模浩大、气势伟绝,在江南乃至全国实属罕见,在民间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称。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此书下一联馈赠:湖山意气归词苑,兄弟文章人选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历史原因和岁月的驳蚀,加上又年久失修,汪山土库整体建筑遭到了严重损坏。为抢救挖掘汪山土库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再现特色建筑,让人们窥见史海浪花,并充分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从2003年初起,南昌市和新建县市县两级政府共同启动了汪山土库修复工程,已修复竣工的土库建筑面积有近16000余平方米。同时,还修通了从昌九高速新祺周出口至汪山土库的水泥公路,土库前面的仿古麻石路、月牙塘、旗杆场、红石场、围墙等附属建筑均已修复完成。2004年4月,经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汪山土库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汪山土库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二、建筑特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汪山土库属砖、木结构建筑群,整座土库建筑以祖堂为中心,东西展开,南北朝向,地势前低后高, 9幢排开,7幢退后,一连25幢进,1443间房,有通风、采光天井572个,幢与幢相携、进与进相连、巷与巷相通,巷道交错、庭堂深邃,祖堂、保仁堂、谷贻堂、光裕堂、诵芬堂、稻花香馆、醉月楼、望庐楼、接官厅等,四周青砖围墙4米多高,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80米,占地108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三、主要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汪山土库古建筑由史称“一门三督抚”的清中期湖广总督程鹬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和安徽、浙江巡抚程懋兄弟所建。程氏三兄弟,皆官至一二品,仕途的一帆风顺促成了这几位士大夫在家乡兴建土库的想法。于是,一座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80米、占地108亩的汪山土库屹立于大塘。汪山土库属砖、木结构建筑群,因其坐落于大塘“汪山”,在鄱阳湖地区常把规模大的青砖斗式瓦房称为“土库”,由此而得其名,亦有庄院之意。汪山土库以祖堂为中心,东西展开,南北朝向,地势前低后高, 9幢排开,7幢退后,一连25幢进,1443间房,有通风、采光天井572个,幢与幢相携、进与进相连、巷与巷相通,巷道交错、庭堂深邃,祖堂、保仁堂、谷贻堂、光裕堂、诵芬堂、稻花香馆、醉月楼、望庐楼、接官厅等,不胜其数,四周青砖围墙4米多高,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80米,占地108亩。建造汪山土库历时70多年。土库建筑结构奇特、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其雕梁画栋、花楼重门、高梁粗柱令人眼花缭乱,它糅合赣派建筑、皇家宫廷建筑、苏州园林和南北民居之精粹,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一体的汪山土库建筑风格,让人身临其境,感觉土库高雅幽静、庄重肃穆、森严气派、琼宇辉煌。 汪山土库整个建筑由25幢砖木结构的青砖大瓦房组成。房子的外墙连成一体,具有防御型建筑的特点。 砖黛瓦,封火山墙,天井四水归堂,墙头黛瓦垒迭,檐口有勾头滴水,整个墙体一斗一眠,内用土胚灌斗,腰墙是眠砖,呈现赣派建筑特征。外墙无粉刷,墙头下粉门色线角,这是有别于徽派建筑而采用的当地建筑工艺。其中稻花香馆,望庐楼等则按苏州园林风格建造。土库地势前低后高,冬暖夏凉。整座土库幢与幢相携、巷与巷相通,南北朝向,所有的门窗、门台、踏阶、柱基皆为一色的红石。花楼重门、高梁粗柱和屋檐上刻着“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狮子滚球”、“蜂蝶穿花”、 “八仙过海”等图案,非常精美。汪山土库的每一处设计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回声巷,即是每两幢房之间都隔着一条巷子,巷子下面埋有很多瓦缸,既可以听到回声又可以防火;还有八尺巷,每幢房之间横穿兴建八尺巷,专供主人出门时轿子、马车到住房门口接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四、历史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程氏族人于汪山土库聚族而居,逾经百年,历经七、八代长盛不衰。据有关记载,大塘汪山土库程氏家族人才辈出,特别是在清朝,仅嘉庆五年至宣统二年100多年间,那里出了举人21名、进士7名,遍布清朝各部各省官员100余名,受封为“总督”、“尚书”、“一品夫人”有十几位,成就了当时大塘“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的程氏家族辉煌,清中期湖广总督程裔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浙江巡抚程懋采三兄弟即谓之“一门三督抚”,原国民党要员程天放、著名音乐教育家程懋筠和原安徽省机械工业厅厅长、芜湖市委副书记程介一等均属汪山土库程氏家族。从汪山土库走出去的程氏家族繁衍到现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都有他们的身影,其中一些人至今身份、地位依然显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五、保护措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由于历史原因和岁月的驳蚀,加上又年久失修,汪山土库整体建筑遭到了严重损坏。为抢救挖掘汪山土库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再现特色建筑,让人们窥见史海浪花,并充分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从2003年初起,南昌市和新建县市县两级政府共同启动了汪山土库修复工程,已修复竣工的土库建筑面积有近16000余平方米。同时,还修通了从昌九高速新祺周出口至汪山土库的水泥公路,土库前面的仿古麻石路、月牙塘、旗杆场、红石场、围墙等附属建筑均已修复完成。2004年4月,经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汪山土库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汪山土库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2】海昏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昌海昏侯博物馆简介 南昌海昏侯博物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是一座以展示海昏侯墓葬文物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海昏侯墓是中国历史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汉代墓葬之一,也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南昌海昏侯博物馆的建立,旨在通过展示海昏侯墓葬文物,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汉代文化和南昌的历史文化。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昌海昏侯墓是一座汉代贵族墓葬,墓主人名叫刘贺,是汉武帝的外甥,也是汉代历史上著名的“海昏侯”。墓葬建于公元前2年至公元前1年之间,墓主人死后被安葬在此。墓葬面积达到了约1200平方米,是中国历史上发现的最大的汉代墓葬之一。墓葬内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包括金银器、玉器、陶器、漆器、铜器、石器、竹木器、丝绸、书籍等,其中不乏珍贵的文物,如“海昏侯金印”、“海昏侯玉玺”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昌海昏侯陵背靠九领山脉和西山山脉,东临赣江,北依鄱阳湖,向北与永修吴城镇相距约20公里,向南距南昌城区约60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海昏侯陵园面积约4.6万平方米(约70亩)。其东北面为汉代紫金城城址(约3.6平方公里)和汉代昌邑城址(约2平方公里),西面和南面还有一片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的汉代贵族和平民墓葬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紫金城平面总体呈方形,分内城和外城,外城长约2公里、宽约1.7公里。 有4座城门(含水门),北面还有“瓮城”,城墙外有环绕的护城河,护城河与城内水路相通,可达鄱阳湖。内城平面呈长方形,位于城区东部,为宫殿区,面积约12万平方米(约20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紫金城为海昏侯国都,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它的西面和南面分布着历代海昏侯的陵墓,现已发现6处(分别是邹家墎、双墎岬、花骨墩、祠堂岗、墎墩、苏家 山等)。陵墓区的外围发现约13处贵族墓地和大量的平民墓葬(有岭上、戴家山、五房山、龙坑、狗卵地、先发山、轿子山、夹山谷、北娘山、台盘子、杨家山、 竹子山、万家山等),其面积约1.4平方公里。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海昏侯刘贺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刘贺(前93/92年—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后元元年(前88年),其父刘髆去世,刘贺嗣位,年四五岁,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1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史称汉废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刘贺回到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元康三年(前63年),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南昌)。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2016年3月2日,海昏侯墓的墓主人得到确认,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3】吴城古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b><b style="font-size:22px;">吴城古镇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曾经繁华一时,王勃、苏轼、文天祥、朱元璋、孙中山等历史名人曾涉足于此,有着诸多的文化遗迹,石堤、点将台、吉安会馆、望湖亭等处的残墙断壁、碑文石刻,无不向游人讲述着历史的沧桑。 吴城位处鄱阳湖、赣江、修水交汇点,自古为江西水运、商贸集散的辐射之地。但自南浔、浙赣铁路通车后,吴城乃由盛而衰,抗日战争时,镇毁大半,商贸从此一蹶不起。近年因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鹤乡的美誉又使吴城打破与世隔绝的沉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吴城古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始自秦汉,兴于南北朝,鼎盛于明清时期,最高常住人口达7万。它既是一座贸易兴隆、经济繁荣的商埠,又是江西水运枢纽和商品贸易集散地。</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素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尽的汉口"</b><b style="font-size:22px;">之美誉,曾与</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樟树、景德镇、河口并列为江西的四大名镇。</b><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它的重要性,清朝政府在此地设立分府衙门和参将衙门。1917年和1937年南浔铁路、浙赣铁路先后建成通车,吴城顿失往日交通枢纽之雄风,但对是吴城镇的致命打击则是1939年日寇侵华战火,镇内原70%的建筑物被炸塌焚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吴城镇有许多令人感兴趣和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比如"沉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许逊鄱阳湖斩孳龙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早在三国时期,周瑜为吴国水军都督,曾在鄱阳湖操练水军,并构筑点将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明朝朱元璋为争夺帝位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十八年,起初各有胜负。陈友谅的娄妃常在吴城望湖亭观战,一次陈友谅获胜而归,却令部下倒挂帅旗与其娄妃开玩笑,以致娄妃以为大势已去而跳江溺水身亡,为纪念娄妃,望湖亭改为望夫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朱元璋一次战败,为吴城村民所救,并啃西瓜充饥解渴。朱元璋登基后,不忘往事,吴城将西瓜籽进贡京城,从此大板瓜子闻名天下。救驾功高的村民谢却了封官和赏赐,只向朱元璋要了十块免死碑,传为美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民国时,临时总统孙中山乘坐"中山舰"到吴城视察,对民众发表了演说。该地辟为吴城镇的"中山公园",迄今遗址尚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途径吴城到南昌参加滕王阁盛会,写有滕王阁序,留传后世。当王勃乘坐的船在吴城顺风逆水而上时,只见夕阳如血,云霞灿烂,更有雁鸭飞翔,"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绝唱就是在吴城一带的写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苏东坡、文天祥也在吴城留下了不朽诗作。历史上吴城产生了不少名人,其中有皇帝的大傅、官拜宰相之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吴城是文明礼仪之邦。清朝以前,这里的商富,崇拜仙鹤,崇尚义雁,雕刻鹤像,装饰房屋,对鸟决不加以伤害。而当地农民,除了招待宾客须捕鱼外,平常不捕鱼,更不捕鸟,封建迷信也起到了保护鸟类的作用。抗日战争期间,鹤类、天鹅、雁鸭比比皆是,牧童身旁,野鸭成群,鹅嘶鹤唳,通宵达旦,年年如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抗战胜利后,外省有渔民迁入,吴城逐有猎鸟户,但保护区建立后,保护区和林业公安机关将其猎鸟工具--雁铳全部收缴封存,他们从此结束了几十年的猎鸟历史。也由于保护区的建立,而使吴城焕发生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吴城现存古迹主要有:望湖亭、聂公庙、吉安会馆、湖南会馆、荷兰教堂、中山公园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望湖亭的传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元朝末年,封建统治者极端专制残暴,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沔阳“渔花子”出身的陈友谅联合朱元璋等各地义军,经过长期浴血奋战,推翻了元朝封建统治。但是,起义军内部也随之分裂成几大派,群雄割据,各霸一方。陈友谅自称“大义王”联合“姑苏王”张士诚,同金陵的朱元璋对峙,前后进行了长达十八年的鄱湖大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陈友谅的夫人娄妃——娄玉贞,生得艳如桃李,天姿国色。她原是将门之后,其父亲因为得罪了奸臣遇害,娄玉贞不幸沦落青楼。凄惨的遭遇,养成了她忠贞狭义的肝胆。风尘中她结识了陈友谅,他被陈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敢做敢为的性格所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陈友谅插旗造反时,她倾囊相助。陈友谅称王以后,便将她封为娄妃。晋太康元年公元二八“行宫——望湖亭。倚江而立,亭楼上下四层,高七丈,木建筑,二十八柱拱托,琉璃瓦檐,画栋雕梁,朱屏金扁,飞阁流丹,高峨宏壮,影落鄱湖诡丽雄傑,凭栏远眺,只有浩淼鄱湖水天一色。朝霞夕阳里,湖面浮水耀金,千舟竟发,山河壮景,一览无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娄妃聪颖过人,博学多才,从小熟读兵书,深通战策,因此,她经常协助陈友谅处理军机大事,常常提出颇有见解的主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次,朱元璋为了离间陈友谅和张士诚,利用陈友谅故友康茂才写书信给陈友谅,叫陈友谅即日发兵攻打金陵,自己愿为”。娄妃觉得有诈,陈友谅不听娄妃的劝阻,自认为兵精将勇,亲自率大军攻打金陵,不料在龙湾遭朱元璋的埋伏打击,被杀得大败而归。陈友谅深自懊悔,暗暗钦佩娄妃深谋远虑,料事如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龙湾失利之后,陈友谅卧薪尝胆,励精图谋,日夜操练水军。娄妃亲自设计了一张”命人按图造起一艘巨型战船,船上橹箱皆用铁皮包裹,涂以丹漆,船高三层,上设走棚,高约数丈,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陈友谅见船大喜,急令水师仿制,不久,几百艘艨艟战舰造齐了。陈友谅尽发账下精兵猛将,决定与朱元璋决一死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行前,娄妃对陈友谅说,我军出鄱湖,必从康郎山经过,大王可将战船隐藏山侧,引诱敌军来攻,再将巨舰连锁为阵,顺流而下,何愁敌军不破。陈友谅听罢,觉得不无几分道理,却不乐意采纳。龙湾之耻,陈友谅一直耿耿于怀,这次出兵,他决心凭仗自己胸中韬略,一战胜敌,以雪前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娄玉贞觉察到丈夫刚愎自用的危险情绪,深恐有失,再三恳请,最后夫妻相约打赌,如依娄妃计策不能奏捷,从此后娄妃对军国大事缄口不言;如依计取胜,陈友谅水军帅印付娄妃执掌,拜她为水军都督。当下夫妻击掌,一言为定。临行,娄妃又对陈友谅说,我在望湖亭楼上可望百里之遥,若是大王得胜凯旋,可令战船张旗扬帆,击鼓奏乐,我备胜酒与大王洗尘,倘若不胜……不!不会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娄妃摇摇头,自信地仰面对陈友谅说,大王只要不失信妾妃,此番必定大获全胜。陈友谅笑着点头应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声冲天炮响,陈友谅率领精兵三十万,勇将千员,登上战船,浩浩荡荡出鄱湖,入长江,杀向金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娄妃日日在望湖亭楼上朝东眺望,一天中午,娄妃遥见一队战船由远处向吴城驶来,远远望去,船上旗倒帆落,寂寂无声,全是一付溃败的模样,霎时,娄妃脸变色,不祥的预兆紧紧揪住了她的心!是打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出兵,兵将军具全已带去,胜败关键在此一战,一旦失利,必将国亡家灭。娄妃再也不敢往下想,她用颤抖的双手紧紧捂住了痛苦的脸孔。随着驶近的战船,娄妃愈来愈清晰地看清了战船上的动静,战舰队列不整,掩旗息鼓,死气沉沉,主将船上降下了帅旗……(军中降下帅旗是主将伤亡的标志)。娄妃仰天长叹,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绝望地呼喊着:“大王啊!你平日骄纵自负,忠言逆耳,此番定是未践前约,故尔兵败身亡,君既遇难,妾有何面目偷生于世,受贼兵欺辱,大王慢走,妾随你来了”……。一声长叹,毅然撩起衣裙,从望湖亭楼上跃身而下。刹时湖面惊涛骤起,江流奔涌,飞溅的浪花淹没了以身殉情的一代佳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陈友谅并没有死。这次出兵,陈友谅依照娄妃计策,果然打败了朱元璋,得胜班师时,陈友谅想起了娄妃临行前的嘱咐,此时娄妃一定望穿秋水,在望湖亭上盼望他凯旋归来。此次获胜全仗娄妃的妙策,陈友谅从心底钦佩,感激自己的夫人,却又不愿就这样轻易地把喜讯告诉她,他要让心爱的妃子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同他一起来分享胜利的喜悦。于是他轻率地下令,全军掩旗息鼓,悄悄收兵,并降下了主船上的“陈”字帅旗。不料娄妃信假为真,竟然酿成大祸。陈友谅追悔莫及,痛不欲生,急令水军打捞尸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天过去了,娄妃尸体毫无下落。在离吴城四十里的修河上游,有个叫王家渡的地方,住着父子俩人,这天清晨,父子俩下河打鱼,一网撒下,老头子怎么也拉不上来,儿子忙上前帮拉,拉上来一看,网中是个绝色的美貌女子,已经死了,却花容月貌,面目如生,浓装丽质,栩栩动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们传说,娄妃落水后得到神灵护佑,尸体逆水倒流四十里,三天尸体不腐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陈友谅为了纪念娄妃,将望湖亭改名为“望夫亭”。从此,望夫亭成为江西的名胜古迹留传下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吴城古镇水上公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正式开通于2013年11月,它为三级过水公路,“水上公路”的特别景观出现在夏季,到了平常天气晴朗的日子,它就恢复成一条正常的公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年到了6.7月份的时候,鄱阳湖水域进入一年一度的汛期,这时,因大湖池公路地势较低,海拔仅为16.5米,当水位暴涨至18米左右时,整个大湖池段就会被淹没在水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美水上公路”的名号始于2014年,当年夏天,受到降雨影响,永修公路大湖池段再一次淹没在湖水中,白红相间的路桩在一湖碧波荡漾的湖水中若隐若现,格外美丽,有网友拍了照片发到网上,一时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鲜有人知,这条最美的水上公路背后却伴随着一个温情的故事。永吴公路的重点是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吴城,大湖池段是吴城镇通往外界的唯一陆路,只有到枯水期时,公路正常使用时,古镇才能正常的通往外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到了汛期,公路被淹,整个镇子就成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孤岛,居民日常出行和物资运输只能靠租用渔船,尤其是在运送一些大宗农产品时,要坐船转车才可以,人力无力和财力都增加了不少,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且,因为鄱阳湖每年都会有汛期来临,且降雨较多使得公路长时间淹没在水中会有一定损坏,每年地方政府都要拿出许多钱来维修公路。近年来也多有架桥或者重新抬高路面的诉求,但奇怪的是,当地却一直坚持不改造公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因为,永吴公路大湖池段正好经过鄱阳湖湿地和候鸟保护核心区,每年枯水期时,大湖池水位下降会伴随着浅水区滩涂湿地的形成,这为从俄罗斯等地迁徙来的候鸟越冬提供了良好条件,而如果架桥或者重现改造公路的话,带来的噪音势必会影响候鸟的栖息。为吴城镇这种奉献的精神点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4】知青故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那么一段历史,随着50后一代人的远去,漫漫被人遗忘,对于对我们后人来说,也许永远感知不了,难以理解。那段历史,叫上山下乡;那些日子,叫知青岁月;那个地方叫知青故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贯垄知青故里位于江西昌九快速道旁,距恒丰红绿灯路口约2公里。如今这里是一个以知青文化为主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幸福新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贯垄村的前身是军垦农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来自上海、南昌近3000名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来到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上贯垄村就有300余名知青再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在这里生产学习与这里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因此这里也成为了这些知青的第二故乡,每年都会有人回来缅怀那份知青情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延伸历史:1969年1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组建福州军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没有师的编制,下设农业团和工业团两种。其中,农业团共有十一个团和一个独立营,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西鄱阳湖周边,农业团大多为劳改农场或国营农场;工业团共有十二个团和一个独立营,大多为劳改工矿企业。江西生产建设兵团隶属江西省军区,因此,又称福州军区江西农建师。1975年5月,撤销福州军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番号。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团位于江西永修,下设三个农业营,一个综合营,27个连,132个排,388个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5】胡耀邦陵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墓地海拔42.7米,坐西朝东,占地两平方公里。两条墓道均铺有73级石阶,象征着胡耀邦73年人生的曲折道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耀邦陵园,只见在苍松翠柏环绕的墓区最高处,矗立着一座呈直角三角形的墓碑,形似红旗的一角,碑石右上方雕刻着胡耀邦的侧面头像。胡耀邦墓前,象征着当时12亿民众的12个大石头无声地簇拥着。据记载,共青城缘于建国初期98位青年来此垦荒。胡耀邦一生先后两次来此,三次为此题词。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京逝世。治丧期间,中共中央批准胡耀邦夫人李昭的请求,将他的骨灰葬于此处。耀邦陵园面向鄱阳湖,占地面积1020亩,由耀邦陵墓、耀邦事迹陈列馆、共青城发展史陈列馆三大部分组成。2018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胡耀邦墓前,记者看到众多祭奠花篮。讲解员告诉记者,多年来,来此瞻仰凭吊胡耀邦的当地民众或外地游客络绎不绝。“今天我们来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瞻仰胡耀邦同志,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力量,表达对胡耀邦同志的缅怀和尊敬。”走访当天,一群志愿者来到这里,通过举行祭扫仪式,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微党课等活动,缅怀胡耀邦的光辉事迹,表达敬意与追思。“我们每年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凭吊,让孩子从小感受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一位带着孩子来耀邦陵园凭吊的当地市民告诉记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胡耀邦陵园记录着一段难以忘怀的红色历史,如今,它已成为广大参观者缅怀先烈、树立理想的学习基地,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6】庐山西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原名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面积49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8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尼斯湖大小。800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05年12月获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称号,2015年8月获得"最美中国·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景区"称号,2020年12月获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景点有庐山西海柘林景区、庐山西海巾口景区、庐山西海云居山景区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一、历史由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8年,开始在修河中游拦河建设“柘林水力枢纽工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2年,“柘林水力枢纽工程”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工缓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0年,“柘林水力枢纽工程”复工续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2年,“柘林水力枢纽工程”建成,形成了高75.2米,长630米、底宽425米的土坝,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土坝。形成库容量79.2亿立方米,水域面积3万公顷,面积达308平方公里的柘林湖。建成的水电站首台发电机组投产并发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9年,开始进行全面的旅游开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5年12月31日,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国务院第六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6年4月30日,成立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辖区进行统一管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1年8月,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更名为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9年11月11日,庐山西海风景区在全国30个景区的比拼中,顺利通过国家5A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标志着庐山西海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正式拿到了入场券,获得了创建5A景区资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二、地理位置自然环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位于修河中上游,地跨永修、武宁两县。也称庐山西海。总面积有495平方公里,由庐山西海湖区和云居山两大板块组成。其中,湖区面积有308平方公里,山区面积为187平方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气候特点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照较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为1634.1毫米,年日照为1600.4小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地质构造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地质构造总的特征是:紧密褶皱上隆及相应的断裂和伴生的此生构造,造成老地层变质,风化剥蚀,中生代地层缺失,或埋藏较深,或风化夷平。两岸主要属第四系全新统冲泥沙及砾石,间夹中更新统网纹红土、砾石及下更新统种细砂、砂砾、亚粘土,呈典型的侵入岩地质构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地形地貌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属九岭山脉东端,区内最高峰高山尖海拔969.4米。一、二级阶地多数被淹。三、四级阶地内平原和山岭交错,形成近东西走向的复式斜谷,区域内以丘陵坡地为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水文特征庐山西海湖水深邃纯净,平均水深45米,能见度逾11米,属国家一级水体,大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5万个,正常水位蓄水面积308平方公里,库容量为80亿立方米,相当于550个杭州西湖的容量。建筑布局庐山西海游览平面图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主要由庐山西海巾口景区、庐山西海柘林景区、庐山西海云居山景区组成。其中庐山西海巾口景区位于庐山西海北岸,地处武宁县巾口乡,紧邻永武高速巾口出口处,现有巾口码头、巾口水世界、温泉度假区、中信庐山西海旅游度假区等项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庐山西海柘林景区,位于庐山西海南岸,位于永修县柘林镇,紧邻国道焦武线,现有司马码头、桃花溪漂流、庐山西海温泉度假村、柘林湖宾馆、阳光照耀29°度假村等项目。云居山景区位于庐山西海东南部,永修县西南部,现有主要景点为真如禅寺、百花谷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1】云居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云居山素有“小庐山”之称,海拔1143米,辖莲花城、百花谷、泉祠坳、黄荆洞四个景区。景区面积216.5平方公里,以奇丽景色和佛教禅宗道场被世人誉为“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州”、“冠世绝境,天上云居”。</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2】柘林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柘林湖(庐山西海)水域面积3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能见度11米,负氧离子含量为15万个/立方厘米,属国家一级水质、一级空气的天然大氧吧。湖区拥有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岛屿1667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主要景点有:悬崖、飞瀑、温泉、黄荆大瀑布、天葬坟、朝天简、6亿年前自然形成的重5吨的“人鹤共舞”奇石、6.5亿年前原始类水母化石群、明朝刑部尚书魏源墓、乾隆游江南留下的石刻、三国吴王文化遗址,还有民俗文化村、海昏秀域、秘宝岛、全国最大的桃花水母繁殖基地、水中一粟、外婆桥、梦生山旅游客运码头等景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3】真如禅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真如禅寺位于莲花城景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是中国佛教曹洞宗发祥地,新中国佛教协会有四任会长源出于此,所以它又被誉为“新中国佛教领袖的摇篮”。寺内千年来秉持“农禅并重”的严谨禅风,1988年就被列为全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4】观音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观音岛位于凤口景区,原名凤翅岛,占地463亩,位于武宁大桥东侧。岛的形状由于像一个凤凰形的小丘因而有凤山之名,相传常有“凤”来展翅,因此当地百姓曾修建石塔以招凤引凰。观音岛四面环水,林木茂盛,处处绿荫。有古诗赞曰:“嵯峨杰阁通诸天,一经迂回绕翠巅,滩送涛声奔渡口,山迎春声到楼前。晨钟屡醒幽人梦,梵语频通过客船,独倚贪睡望,竹西风起乱残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5】观湖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观湖岛位于湖中腹地,主航道边,山虽不高,但视野宽阔,可观湖中美丽风光和四周如莲花朵朵的个岛屿而得名。观湖岛占地742亩,万岛湖公司在岛上建有观湖双塔。塔高七层,33米。现代与古代相结合的建筑风格。</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6】峡谷漂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桃花溪漂流位于西海湖区南岸,海拔1100米的桃花尖山峰峡谷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长墅源漂流位于九岭山脉段,全国生态示范区武宁县罗坪镇。漂流全程约6公里,以银河山庄为起点,终点濒临武宁湖。漂流需要2小时左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7】百花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百花谷,位于云居山,有五龙潭、观音镜、云居山大瀑布等景点,有2000多种植物,景区人文景观荟萃,古寺牌楼、僧侣塔林、摩崖石刻众多。盛夏酷暑时节,山上平均气温仅为22摄氏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三、自然资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矿产资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已发现20余种矿产资源,己探明储量的有钒矿、锑矿、沙锡矿、石英砂、石煤、瓷土、花岗岩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地热资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2年9月,在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的巾口区域钻探开采出一处新的地热资源,日出水量达300立方米以上,出水温度达45摄氏度以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水资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包括自产地表水资源和入境河川经流。境内湖泊密布,河港纵横。柘林湖区库容量79.2亿立方米,水域面积3万公顷,面积达308平方公里。并拥有亚洲最大土坝水电工程——柘林水电厂。修河为风景名胜区内第一大河流,源出于幕阜山南麓(湖南平江湖北通城和江西省修水三县交界处),流经铜鼓、修水、武宁至永修山下渡与潦河会合,在吴城与赣江合流入鄱阳湖,全长419公里。汛期河宽500-800米,枯水期200-300米,河深3-5米,流速0.6米/秒,历史最大流量约12100秒/立方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动物资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内生态环境多样,为各种动物的繁殖与栖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据1998年至1999年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鸟类310种,数量达40万只,分属于17目51科,其中水禽占很大优势,达115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二级保护鸟类40种、省级保护动物102种;兽类:3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二级保护动物5种,省级保护动物12种;两栖爬行类28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省级保护动物15种。鱼类共有25科118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植物资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风景名胜区内气候温和,多数山地土层深厚,适宜各种植物生长,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上显示出由亚热带落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植被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与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华东三地区毗邻。风景区内林木繁茂,植被完成,森林覆盖率达84%,其中云居山森林覆盖率达89.2%,活立木总蓄积量40余万立方米。有各类植物2000余种,其中高等植物1000余种,果木林种类20余种,人工林15种,乔木类115种,观赏植物有40余种。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之一的伯乐树,是中国亚热带特有的单型科古老原始类型树种。珍稀树种有香果树、银杏(20余株)、柳杉、云南松、红豆杉、八交茴。其中有500余年的罗汉松,位于司马村;树龄1000余年的古银杏树,位于真如寺内。云居山西侧还有江南最大面积的天然栓皮栎植物群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四、特色小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云山攒林茶、云雾茶、宁红茶;吴城大板瓜子、云居山无心杏、猕猴桃、马湾沙田李、周田脚板薯和新村柑桔;竹笋、橡子粉丝、红米碱水粑、玲珑珍珠丸、小担蒸子糕、蕨菜、杨梅、柑桔、罗汉菜、药村;银鱼、鳜鱼、棍子鱼、青鱼、白鱼、鳙鱼、鲇鱼、鲤鱼、鳊鱼、鲫鱼、鲥鱼、及珍贵鱼种中华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