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跟着赛事去旅行(二)</p><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跟着赛事去旅行,这次选择第一站安徽西南部城市—池州,以池州马拉松为起点,用马拉松的力量,去读山水池州,灵秀九华。</p><p class="ql-block">十天时间,行驶2000公里,跑了2个马拉松,到九华山朝拜大愿地藏王菩萨,到长寿之乡石台县,欣赏那里的自然风光,到达安庆、桐城,去读中国文化,近距离抚摸历史,感受那里的人文情怀,安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人才荟萃,博大精深,在文化历史沉淀中,走出了桐城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栋梁之才,每到一处参观学习,都令人起敬!</p><p class="ql-block">(一)池州马拉松</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5日上午8:00在池州风景宜人的平天湖莲花台起跑,跑过5公里后离开市区,一路慢爬坡,一直跑到杏花村文化公园,这里花海簇拥,碧绿成荫,1200年前唐代诗人杜牧在这里写下来那句著名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跑道上下起伏很大,在公园里跑了10多公里,半程用时2:06,还算正常发挥,后面半程一直慢坡,起伏较大,10点以后太阳暴晒,体能不支,配速下降,但还是坚持全程跑下来,最后用时4:34:04,跑道最低海拔只有4米,而全程累计爬坡超过400米。</p> <p class="ql-block">(二)朝拜之旅</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6日,早上9:09从池州火车站全季酒店出发,行驶46公里,用时1:05到达九华山景区。九华山是四大佛教名山,是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九华山共有99座寺院,选择了以下宝殿顺此朝拜,</p><p class="ql-block">1、月身宝殿</p><p class="ql-block">宝殿位于九华街神光岭,原名金地藏塔,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唐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99岁在此圆寂,三年后仍颜面如生,正是菩萨降世应化之兆,逐在此建三层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p><p class="ql-block">据传金地藏肉身因明时被一位状元刺脚出血后移至该塔底,佛教僧众每60年打开一次地宫,探视地藏灵迹。金地藏灵场千古,肉身塔万祀千秋。</p><p class="ql-block">金乔觉公元696年,出生于今朝鲜半岛东南部的古新罗国王金氏近族,24岁时削发为僧,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经南陵等地上九华山。金乔觉子然一身,在九华山荆棘丛生的山洞中,数十年清苦禅修。</p><p class="ql-block">2、化城寺</p><p class="ql-block">化城寺是九华山的开山祖寺,始建于东晋,重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清之际九华山香火之盛甲于天下,化城寺成为全山总丛林。</p><p class="ql-block">贞元十一年(796年),僧地藏圆寂,三年后肉身不腐,种种祥瑞与《地藏十轮经》记载的地藏菩萨相似,僧俗认为金乔觉为地藏菩萨转世,化城寺遂被辟为地藏王道场。</p><p class="ql-block">3、旃檀禅林</p><p class="ql-block">旃檀林它建于康熙年间,寺内由大雄大悲大愿三座宝殿组成。其中大悲宝殿内供四面千手观音菩萨木像,大愿宝殿内供四面金身的地藏铜像,大雄宝殿殿内供华严三圣铜像,最为特别的是这里还供奉着九华山14尊肉身菩萨之一的明净真身。</p><p class="ql-block">4、祗园寺</p><p class="ql-block">祗园寺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代多次重修和增建,民国八年重新翻修,后来一再扩建,规模是九华山全山寺院之冠。现存殿宇为清代建筑,清康熙年间为九华山化城寺东寮之一。祗园寺原名祗树庵,又名祗园禅寺,与甘露寺、百岁宫和东岩禅林合称九华山四大禅林。走到寺前,见浮雕莲花通道,由100多块长方形石条铺砌而成。每块石条均有等距相同的浮雕图案三个:左右金钱古币滚圆,纵看似两串金钱;中间一路方形图案,象一条斗方图画集锦条幅。三步一朵盛开的荷花,寺庙建筑以莲花雕饰甚多。</p><p class="ql-block">据说释迦牟尼在世时,居住的地方既不是寺,也不是院,而是精舍或园,因此易名祗园。祗园寺是九华山寺庙中唯一的宫殿式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进殿和上百间堂屋。山门的前墙安有三重琉璃飞檐,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祗园寺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布局紧凑,层次分明。祗园寺山门呈八字形,顶为三层重檐宝塔式建筑,半檐悬山顶,黄绿色琉璃筒瓦。进入三门便是前殿,有哼哈二将及一尊手持长鞭的三眼灵官护法神。两旁书"三眼观遍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的方形重檐殿堂,侧供四大天王像中间龛内端坐着"笑口常开,大肚包容"的勒佛。"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行",是他的两句歇语。</p><p class="ql-block">祗园寺建筑,分前殿、中殿、后殿。前殿的灵官殿,中殿的天王殿,顺石阶而上,向后殿走去,见石阶上的黄墙上镶嵌着"入三摩地",三摩地是梵语音译,是指入于禅定,学佛的人都渴望着达到入定、开智慧、了生死这三个层次。</p><p class="ql-block">后殿有大雄宝殿,红墙覆以金黄琉璃瓦,高大宏伟。殿中三座莲花座上,端坐着三座喷金大佛,均高约7米,为九华山寺庙佛像之冠;两旁还有18罗汉像,表情不同,神态各异。佛像后面有海岛绘彩壁雕,陈设着巨大的香炉、烛台等佛具,使整个大殿更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5、百岁宫</p><p class="ql-block">百岁宫原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坐落于九华山海拔871米的插霄峰巅,始建于明代,五台山僧人海玉,字无瑕,云游至九华山,在此禅修100年。其间用舌血拌朱砂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共计81卷,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天启三年(1623年)无暇禅师圆寂,享年124岁。肉身三年不腐,后人装金供奉于庵中,崇祯三年,敕封为"应身菩萨",赐额"莲花宝藏"。清乾隆年间开坛传戒,成为十方丛林寺院。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题额"钦敕百岁宫,护国万年寺"。这就是百岁宫的来历。</p><p class="ql-block">6、大愿文化园</p><p class="ql-block">大愿文化园景区位于九华山风景区北麓柯村,景区由99米高地藏菩萨圣像及配套景点和服务设施组成,占地1500余亩,是集自然山水与佛教文化于一身,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地藏王菩萨铜像,黄金用了25公斤,建造周期1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长寿之乡—石台县</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7日,上午从大愿文化园第三停车场出发,经318国道,行驶120公里到达旅行景点—牯牛降。</p><p class="ql-block">牯牛降风景区位于石台县与祁门县交界处,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之一,距石台县城22公里,主峰海拔1727.6米,总面积为6700公顷。</p><p class="ql-block">牯牛降共分五大景区:主峰景区、灵山景区、双龙谷景区、龙门景区、观音堂景区。其中前四个皆位于石台县境内,观音堂景区位于祁门县境内。牯牛降以雄、奇、险著称,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p><p class="ql-block">牯牛降亚热带湿润气候特征明显,森林内气温适中,阳光柔和,负离子含量高达2500/cm3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称。进入景区,使人特别神清气爽。</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石台龙门,四叠飞瀑,严氏宗祠,风水林,个人感觉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发的旅游景点,一般的休闲游足矣,人文景点主要红十军北上抗日在此驻足停留,有留存的标语,还有严家名门望族祠堂及风水林,有超过400年的香樟树及银杏树。</p><p class="ql-block">徒步走在回来的路上,距离景区门口不远的地方,拔了一个小树,也不知道是啥树,但愿是香樟树而不是冬青,在幸福民宿找了一个塑料盒子,培土准备带回家,一是纪念,</p><p class="ql-block">下午16:23从风景区驱车23公里到达石台县东柱超市,然后又到石台县人民政府,这里不得不说,石台县人民政府真的很落后,四层办公大楼,和我们这里上世纪七十年代水平差不多,满目疮痍,破旧不堪,你想想一个只有7~8万人的土家族自治县,能靠什么支持盖办公大楼,当然这里空气湿润,负离子高,硒含量高,也是著名的长寿之乡。</p><p class="ql-block">在距离政府西侧不远的地方,在一家茶叶专卖店购买一斤富硒茶叶,也算是对石台县人民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吧。又去东柱超市购买了当地有名的特产—锅巴等零食。</p><p class="ql-block">20:10启程,上高速路,目的地安庆,石台到安庆德上高速,没有想到限速80公里,连续的隧道群,还有不时能驻车的停车观光点,遗憾的是晚上没法看到美景,距离安庆还有30公里,在高速路牛头山服务区驻车,充电,打算第二天再去安庆。</p> <p class="ql-block">(四)安庆文化旅游</p><p class="ql-block">一城一故事,一忆一乡愁。</p><p class="ql-block">安庆,这座长江沿岸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地,商贾云集,经济繁荣。走进安庆,如同走进一座馆藏丰富的露天博物馆:文物古迹众多,历史建筑遍布,街市招牌林立,大到百工百业、商会商肆,小到一街一巷、一人一物,无不浸润着老城的古韵风情……感悟古城风貌,在这里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p><p class="ql-block">1、安庆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8日,早上9:00直达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这几年才建成的,白色屋顶,大气恢宏,展厅有三层分别是古代文明馆,近代文化馆,中国古钱币展馆,安庆旧影及黄梅戏展厅等五部分。</p><p class="ql-block">第一,在机器人带领人下学习,安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可以上溯旧石器时代。1992年,潜山彭岭出土石锥、砍砸器等157件由古人类打制的石器,距今已有10万年历史。新石器时代,安庆诞生了长江下游地区灿烂的文明,以黄鳝嘴、薛家岗、张四墩等考古学发现为代表展现了人类活动的兴起、繁盛与突变,反映出6000-4000年前安庆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面貌,尤其是薛家岗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初曙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印象最深刻的是亲眼目睹镇馆之宝—越王ji北古剑,解读卧薪尝胆,越王丌北古剑,1987年出土于安徽安庆市第二自来水厂基建工地王家山战国墓。该剑长64厘米格宽5.2厘米,剑格两面隔字错金各铸铭文 唯越王丌北古自作之用之剑。</p><p class="ql-block">春秋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古剑喇叭形剑首,茎上有圆箍两周,箍面饰凸状云雷纹,凹形宽格,中脊起棱线,锋锐。剑格两面铭文各10字,剑首铭文12字,鸟篆书。铭文共32字。</p><p class="ql-block">第二,参观学习中国钱币文化</p><p class="ql-block">周平王东迁,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词叫"礼崩乐坏",指的是周天子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下降,这不仅表现在礼仪制度,还包括文字、度量衡、货币等方面,在不同诸侯国区域出现了分化与发展。其中货币方面,形成了蚁鼻钱、布币、刀币、圆钱四大货币体系。</p><p class="ql-block">秦汉钱币:秦惠文王元年(公元前306年),秦国将园钱孔改为方孔,铸行了钱文为“半两”的方孔同。秦统一六国,秦半两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秦半两以方孔,圆形为钱币造型,园形象征天圆,方孔象征地方,二者合为即天圆地方代表着古代的宇宙观,但也有人认为,方孔同形是便于加工、携帯、流通和情蔵的需要。秦半两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丞相李断所题写,它表示毎枚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蛛),故称“半两钱”。</p><p class="ql-block">印象最深的是中国货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汉五铢,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铢"是古代重量单位,此后直至隋代,除短暂的王莽新朝外,七百多年时间内,五铢钱一直是中国主要的流通货币。</p><p class="ql-block">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铸“开元通宝”,形制仍沿用秦方方孔圆钱,开元通宝“开元”寓意开创新的的纪元,“通宝”意即通行宝货。开元通宝钱的铸行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标志着五铢钱的结束和通宝钱制的开始,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并沿袭近1400年。唐代之前,中国钱币多以“半“半两”或“五铢”等重量单位为名称。“开元通宝”使铜钱发展为一种“名义货币”,不需要标记重量。唐初“开元通宝”铜钱,枚重4克左右,合北朝大制的二铢四紮,正好是一两的十分之一。这又反过来影响了衡制,“钱”成为一个十进制的重量单位,取代了“铢”,十钱为一两,沿用至今。“开元通宝”钱文由当时大书法家欧阳日询题写,颇显兼容并济的大唐风范。</p><p class="ql-block">第三,安庆旧影</p><p class="ql-block">山水人文,魅力安庆。</p><p class="ql-block">一是黄梅戏,安庆是黄梅戏发源地,也是京剧发源地,2006年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二是中华老字号有胡玉梅,主要做酱菜;雷池酒等等;</p><p class="ql-block">三是看到墙壁悬挂着安庆近代著名人物包括工程院院士及科学院院士多达38位,可谓人杰地灵,耳熟能详的有邓稼先,杨振宁。</p><p class="ql-block">2、游览倒扒狮步行街</p><p class="ql-block">倒扒狮街目前也是安庆市保存历史遗存最多和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历史街区,据说当年的这条街字号飘扬,连会馆都有20多所,有名的老字号“盈生泰”、“王泰和”、“老宝成”、“胡开文”等就经营在这条老街上。从清朝到民国时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以老字号为龙头的繁华商业区,当时有“安徽第一商业街”的美誉。</p><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多,阳光璀璨,步行在老街上,踏着石板路,古老陈旧的墙壁上,随处可见海子的诗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时让我想起了海子。海子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庆人,他年少成名,15岁考入北大,18岁的时候开始写诗,25岁卧轨身亡。短短的一生,留下了无数经典的诗篇。今天走来,作为一个同时代的人,颇有几分感慨。</p><p class="ql-block">3、参观独秀公园</p><p class="ql-block">下午4:00驱车到达独秀公园,公园里有展览馆和陈独秀石雕像,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对陈独秀的介绍,非常详实,第一次听说他是“五四”运动总司令,新文化运动主要旗手,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第一届至第五届中共最高领导人,其子,陈延年,陈桥年生平事迹展览,大型字幕“正如你所愿”,让人感动,“新青年”杂志唤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p><p class="ql-block">多少年来,前往瞻仰独秀山的游人不绝。许多人探索、推测、思量着这一方名山与一代伟人的关系。陈独秀一生大起大落,早年叱咤风云,晚年孤独潦倒,独而秀,秀而独,命运之神把这位伟人,与他所热爱的故乡山水,紧紧、紧紧连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今天瞻仰陈独秀墓地,和其他游客一起三鞠躬叩拜独秀先生。</p><p class="ql-block">驱车到达怀宁县,住独秀大道汉庭酒店。</p><p class="ql-block">4、桐城市参观学习</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9日,下午驱车到达桐城市区,到达桐城博物馆已经下班了,又到六尺巷,学习经典典故,启迪人生智慧。</p><p class="ql-block">六尺巷的来历和故事:六尺巷位于桐城市西南处历史街区,全长约100米、宽约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故事主要讲述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县官为难,因为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难以定夺,于是连称凭相爷作主。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后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后,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长的巷道。</p><p class="ql-block">张英次子张廷玉历事三朝,居官五十年。张氏父子俱官至大学士,世人称之为“父子双宰相”,成为从康熙到乾隆皇帝的大臣。</p><p class="ql-block">实地查看,显然是近期维修后面貌,破旧的墙面已用新砖块垒切保护,六尺巷南面是张家大院,现在未开放,六尺巷北面是吴家,重修开放,院落徽派建筑,古朴典雅,沉稳大气,尽显大户名门望族。</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20日(周五),上午参观学习桐城博物馆,桐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古称同安县,在安史之乱之后,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定名为“桐城”,迄今已有1200余年,目前桐城隶属安庆市,是县级市,人口74万,从夏商周,秦汉,魏晋三国,唐宋等各个历史时期有留下了大量历史资料,实物,特别是明清后明清后形成了桐城派,民国以前成为中国文坛盟主地位。200多年时间里,有1000多位散文作家,被人称之“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的赞誉。</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有张英笔墨真迹,著书文章,有其子张廷玉清廉为官事例,从古至今桐城注重教育,五里一秀才,而今诞生了3000名博士,16名两院院士,真是人杰地灵,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又来到东作门,古城楼见证桐城百年兴衰,特别是五四运动后期,桐城派受到挤压,龙眠河水由北缓缓穿城而过,青山依旧,物是人非,沿着北街,踏着石板路,窄窄的街道,昔日繁华依旧可见,斑驳岁月沉淀着文化的力量,走到安徽桐城中学,这所百年学校,铸就了他的不凡,一批又一批学子,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站在校门口,遥望远处正在参加运动会的青年学子们,心底由衷的羡慕,时代成就梦想,知识就是力量,年轻才是未来。</p><p class="ql-block">参观文庙大成殿,叩拜孔圣人,墨子,曾子及弟子,中午在宋徽厨九阳春天店就餐,正宗徽菜,臭鳜鱼,豆腐,意犹未尽,每到一处豆腐是必点菜,风味好吃,唯美食不可缺。</p> <p class="ql-block">(五)参加舒城万佛湖马拉松</p><p class="ql-block">1、2023年10月20日,下午三点,目的地舒城体育馆,领取第二天万佛湖马拉松装备。</p><p class="ql-block">第一站驱车36公里到舒茶镇,这里是红色旅游茶园,1958年9月16日,毛主席来此茶园视察,写下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发茶园”,进门有毛主席视察茶园纪念馆,陈列馆有周总理,华主席(总理)签名的嘉奖。</p><p class="ql-block">茶园座落在西面山坡上,整个地势是西北座东南,经过60多年栽培,规划,现在成为旅游景区,有广场,环山路,茶园成为观赏的茶园,空气湿润,清心,茶园兰花香气四溢,路两旁,绿茵成荫,灵巧的兰花,藏在绿茵葱中,争奇斗艳,衰败后又一次次吐出新芽,露出花簇,这里就是著名的舒茶—兰花茶。</p><p class="ql-block">参观上世纪茶厂陈列馆,近距离读茶圣陆羽,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是唐代茶学家。</p><p class="ql-block">在广场一家茶叶专卖店,购买一些兰花茶,竹笋,一是品尝一下,二是留作纪念,茶叶店吴老板为人不错,看上去实在。</p><p class="ql-block">到达舒城体育馆已华灯初上,整个体育馆场,灯火通明,仿佛走进了北上广,这是怎样的格局,一个区区产值不到400亿的县城,人口98万,建成这样的场馆,成为市民休闲健身中心,真是了不起,这个必须点赞。</p><p class="ql-block">2、2023年10月21日,到达万佛湖,住农家乐。</p><p class="ql-block">万佛湖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修建的水库,库容量达9亿立方米(超过4个雪野湖库容量),湖面有50平方公里,现在已成为旅游胜地,原来水库已更名万佛湖风景区,成为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在万佛湖景区内,观看“农民歌手大赛、“放歌万佛湖,新生代歌手演唱会”,群鸽起舞,万家灯火,歌声嘹亮,响彻云霄,山谷,万佛湖成为欢乐的海洋。</p><p class="ql-block">3、万佛湖马拉松</p><p class="ql-block">赛道选择在5A风景区沿湖公路,全程绕湖一圈不到,半程10公里折返,这里不得不说,这样的马拉松举办是真的不容易,光参赛队员进出到比赛地点,都是举办方从合肥及舒城免费接送,仅凭这一项家加大了难度。</p><p class="ql-block">10月22日早上8:00比赛正式开始,全程赛道是沿着环湖公路,顺时方向起跑,路面平整,宽敞,艳阳高照,沿着环湖路上上下下,起伏较大,海拔最低40米,最高143米,全程跑下来居然累计730米,可见坡度有多少了,赛道上超越了好多跑友,后10公里走路的人居多,我以04:39:23完成比赛,最后500米,为了打破440全力冲刺,得到在场观众呐喊鼓励。</p><p class="ql-block">技术指标平均配速6:36,平均心率151,最大心率182,热能消耗2462</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第84场全程马拉松,也是第二次背靠背完成的赛事 。</p><p class="ql-block">4、启程回家</p><p class="ql-block">收拾好行李,洗刷后吃过午饭,下午三点四十五分,从万佛湖景区启程回家,全程650公里。在高速路服务区休息2次,当天晚上自驾回到泰安已晚上12点。</p><p class="ql-block">(这里提一下原计划:要从万佛湖到霍山县,参观霍山石斛文化博物馆,画家村,然后到天堂寨景区,这里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然后穿越马鬃岭,自驾红岭公路到达金寨县,来一场红色旅游,这里有红军广场,是红四方面军驻地,也是刘邓大军指挥所驻地,然后穿越大别山进驻河南,迎接下个周末郑州马拉松,由于别的事情,临时改变线路,多少有点遗憾)</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23日整理记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