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3-10-23,星期五,雨,是日记星球85期的第20天,也是我在美篇的原创日记第72篇。</p><p class="ql-block">       今天来谈一谈家长对自己的小孩管教的方式方法。为人父母,难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冲孩子们大吼大叫,有时候是吼,有时候是骂,甚至有时候是打。</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有一句话老话叫:“打是亲,骂是爱。”这也成为很多父母吼骂孩子合理化的借口,任由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甚至说出一些刻薄的话。</p><p class="ql-block">       孩子被打骂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不同的孩子,被骂后反应也是不同的,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孩子被骂后的第一种反应:置若罔闻</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期被骂的孩子都没有多大的长进,往往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span><b>:犯错——被骂——暂时改正——接着犯错。</b>很多家庭都很难打破这个死循环,父母总是需要用更大的嗓门、说更多伤人的话来教育孩子。这样的小孩就像是被骂麻木了,他们面对错误,不是想着纠正,而是想下次如何做才能不被父母发现。       他们把父母的吼叫当成彼此之间正常的相处模式,骂得多了,孩子就“免疫”了,自然变得更加难以管教。</p><p class="ql-block">        <b>孩子被骂后的第二种反应:用叛逆“报复”父母</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孩子很小的时候,你的疾言厉色往往会有效果,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效果会逐渐消失。</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这些从小积累的怒气,就会转化成叛逆,很多问题少年都是由此慢慢养成的。</p><p class="ql-block">       一个被父母长期责骂的小孩,不仅听不进去父母的教导,对自己也丧失了信心,这样的孩子,内心都有着深深的绝望,他们最终选择的是自暴自弃。他们希望借用这种方式来报复父母,让大人“不爽”可能是他们唯一能做的有力量的攻击。</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父母长期的教育中,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其失败的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也不被理解和接纳。缺少爱和支持,是孩子自我放弃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b>       孩子被骂后的第三种反应:认为自己就像父母吼骂的那样不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在吼骂孩子时,总是会夹杂着过多的负面语言,比如“你真不行”“你真差劲”“你永远都成不了事”……这种负面的声音,最终成为一种偏见,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糟糕的暗示。整天被负面暗示所淹没,孩子就会相信自己如父母所说,是个“坏孩子”“笨孩子”,他会重复那些不好行为,毕竟他对自己的认识决定了他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父母每天都在用语言定义孩子,孩子也逐渐变成了父母所描述的样子,他们遭受的痛苦也会随着成长不断加深,最后越来越自卑。</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有的朋友会说:“吼骂有这么多负面影响,那平时孩子犯错,我们还不能骂吗?”</p><p class="ql-block">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父母请先反思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我们大人犯错时,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的错误?作为大人,出现失误的时候最不希望听到别人过多难听的苛责。相反,我们会给自己打气,同时我们还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同情。</p><p class="ql-block">       对待孩子的错误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的反应越是消极的、恼火的、沮丧的、过激的,就越容易把孩子推到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b>所以,面对孩子诸多不得体的行为,家长首先要学会管理愤怒的声音。</b></p><p class="ql-block"><b>      其次,学会包容你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b>      </b>孩子犯错,有时候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们的本性并不坏,甚至可以说是有积极动机的好孩子,我们真正的“敌人”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上的问题。家长能意识到这一点,在纠正孩子的行为时,就会带着同情心,你就不会攻击他的人格和品质,重责其事,轻责其人。</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有时候会陷入一种困境:辅导孩子写作业,越是大声,他就错得越多;孩子做事磨蹭,你越催他越拖拉;孩子越骂越笨,越笨越被骂……</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毫无改变,实际上就在提醒你要反思并改变你的说话方式。</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下一次孩子犯错、闯祸,别再大声骂他了,蹲下来,拥抱他,陪他一起直面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