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重阳节。我们也叫老人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样的日子里,总是不由自主想念家乡,想念爸妈。重阳节,在我的记忆里,就是爸爸刚刚登山回来飘在秋风里开心爽朗的笑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这几年,这笑声着实少了。起初,是爸爸照顾年迈的奶奶。仅仅五年的时间,他从健康壮硕的老小伙儿变成了瘦巴干千、行动迟缓的老头儿。后来,奶奶走了,他轻松自在的日子慢慢又回来了。然而,他的好身体却再也没有回来。</p> <p class="ql-block">人有很多无奈,而对应年纪的身体问题,包括病痛,甚至离开,是人绕不开的一个坎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初的时候,好友照顾生病的妈妈,偶尔与我交流妈妈病中奇怪的行为。一向和气、温顺、总是替他人着想的妈妈,突然变成了一个特别依赖人、爱使小性子、让人无所适从的人。这种转变,让我们惊讶,也让我们做更多思考:她是怎么了?她为什么会变成了另外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我自己还没有经历过什么,但我很想去寻找一个答案。于是今年,我特意找了几本关于人衰老和离去的书,一方面想看看人老了究竟是什么样,为以后照顾父母做些准备;另一方面,为自己走向衰老做好心理建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本,井上靖的《我的母亲手记》,是从黎戈的文章中看来的。井上靖用朴实温暖的笔触描写了父亲去世前后的经历,详细记录了母亲衰老和离世的过程。从他的书中,我看到了许多衰老的不可思议的细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井上靖讲他母亲在80岁时会反反复复唠叨她10岁左右时候的事,让人猜测她也许返老还童了,但有时她又表现得非常正常,就是一个老太太的样子。他说“是衰老在拿着橡皮擦擦拭她过往的人生,有的被擦掉了,有的保留了下来”。看到这里,想到身边的人和事,不觉非常感慨。</p> <p class="ql-block">第二本,是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张洁笔下生病和衰老的母亲,有着我们熟悉的中国老太太的特点,刚强、不好意思麻烦人,包括自己的儿女,但又不得不依赖于儿女,所以经常表现出言不由衷、撒谎、无助和固执的劲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她笔下“……也许那时妈已心平气和地、慢慢地走向她的终点,归依她的结局。折磨了她一生的烦恼这时似乎被她一路行着,一路渐渐地丢弃”,……不由跟着她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第三本,是《暮色将尽》,小红书上有人推荐的。作者是英国的阿西尔,她89岁成写成此书,活过了101岁。看完她讲述自己的衰老,觉得她乐观而有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她除了家族有长寿基因外,重要的是她的家庭氛围特别好,家中的每个人都在爱与温暖中活着,遇到不顺心的事不会特别在意,不会较真,更不会苛责自己、怨天尤人。正是这样的个性,让她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有了50年的职业生涯,能够长久地享受着自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又看了欧文·亚隆与妻子玛丽莲合写的《生命的礼物》。本书记录了玛丽莲生命最后的岁月,以及欧文在玛丽莲去世后独自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好喜欢他们对于老去和死亡这个话题的感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欧文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咨询师,工作了60多年。玛丽莲一生都在从事女性社会学,颇有建树。两人都擅长写作,一边研究一边工作,用文字表达了对人生的道悟。两人自相识、结婚到玛丽莲去世,一直相爱。可以说,他们在方方面面没有太多的遗憾。所以,面对死亡,虽有不舍,他们能坦然接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欧文写道,“我们的存在只是两团永恒黑暗之间一道短暂的光隙”“活得越充实,便死得越坦然”。特别赞同。</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姐姐讲她照顾年老的妈妈,吐槽心累的同时,感叹妈妈的陌生,觉得生命的无奈。我能理解。人老了,其实是个很悲哀的事情。末路的光阴荒芜,能力慢慢减弱,甚至丧失,价值不再,一切是那样无力、无助。但,我们总要途见,或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常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可能是因为人到老年,会回归到自己儿童或少年时代。在岁月深处,TA还没有长大,是个需要爱的孩子;或者那个时期对TA本人影响较大,到年老后,面对所剩不多的日子,藏在深处的渴望或者恐惧重现了。</p> <p class="ql-block">总觉得自己还小,还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突然就到了不得不面对父母生病、离去的现实。有些惶恐。都说父母是隔在我们与死亡之间的墙,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庆节与远方的同学聊天,问其父母近况。不曾想她妈妈刚刚去世,在巨大的悲痛中她跟我说:我眼睁睁看着她难受地离去心如刀绞,无论如何努力也留不住她。感觉活着的意义失去了一半,少了一半的灵魂。我不知如何安慰她,只能隔空抱抱。</p> <p class="ql-block">人都会老去,离去,就像秋叶总要飘零,成泥。有的缓慢,有的急速;有的平静,有的激烈。但无论怎样,谁都逃不开,这是自然,也是宿命。对于渐渐老去的父母,无他,只有更多陪伴和理解,多去回想在我们成长路上,他们的付出与爱,让爱回归于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自己的老去,许多的不适与悲哀,我们正在经历和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日子,或诗与远方。就在心里列出一份清单,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了无遗憾地度过每一分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子还长,让我们吹微凉的秋风,看渐黄的秋叶,感受更多的秋与冬。</p> <p class="ql-block">图片:无风随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