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之悟(杂谈)

千年郭怒

<p class="ql-block">大家可以把这篇文章理解为一个“广告”,广而告之的意思……</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我把文学创作放在第一位(因为这于当初我在报刊社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大的关联),所以一切都是围着它进行,就连祖传的“影子针灸”都被冷落在一边!而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在西安上学时还接触了佛教(寺庙和尚)、道教人士(主要是终南山修行者),甚至还拜师学习了“风水学”,目的就是想了解这些神秘文化究竟对社会产生了多么重要而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人生转瞬青春不在,尤其是直到生病(脑梗)以后,对一些事情才突然醒悟过来(其实也是近期的事儿),原来自己的病也可以自己去把他治愈啊,何必去求别人呢?!</p><p class="ql-block">有时简直是反应迟钝的要命!</p><p class="ql-block">于此同时,才恍然大悟,难道就不能把原本自己就熟悉的一些东西揉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下,去解决患者的困扰和痛苦吗?!</p><p class="ql-block">当然,前提条件是先用这种方法完全治愈自己的病,这样不是更具说服力吗?同时还能起到感同身受的作用,这也对感悟一些东西的成败有很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更为关键的是,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会切身体会到效果好坏的方方面面,且实际操作起来也方便自己准确地掌握正确的第一首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付为自己开的试验用药,即所谓的“君”药。</p> <p class="ql-block">入药“臣”药,也许效果不是太好,因为这个季节对一年生草本植物而言,确实是过了最佳采集时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为另一位其他病患者开的药(顽疾下猛药),除其他自己采集的“臣”药外,还准备把“符箓”(关于此,我会在那张“平安符”图片下面作一简单介绍)加进去……</p><p class="ql-block">不管加什么,其关键是要看疗效!</p> <p class="ql-block">观音柳树叶应该没有太大影响,当然也不是在最佳采集期!</p> <p class="ql-block">“风水学”等所用的主要工具之一。另外还有寻龙尺、桃木剑等,这些决定康复后自己制作。师傅教给我的制作方法不能将它白白的遗弃不用。再者说,这种东西自己制作出来更加适合自己使用,且灵敏度更高……</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些(包括后面要说的“符箓”)都有很大、很多的讲究!</p> <p class="ql-block">法器(也可称作工具)之其中的部分“法印”。</p> <p class="ql-block">女儿曾经用过的调色盘。</p> <p class="ql-block">六叔遗留下来的针灸用“银针”,算来也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我曾经在年轻的时候用它偶尔为别人治过病。</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也不是以此为生,所以也从未收过患者钱财,只是我曾为一位挤奶工的母亲看过病,他作为回报,便直接将牛奶挤到我拿的瓶子里,就是半点不掺假的那种鲜纯牛奶。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一年时间,后来牛奶厂搬家,儿子也再没有了那种“特殊”的待遇了!</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在硫酸厂(《旅途杂记》一中对这个时期的经历有些许记录)工作,厂子前面约三、四百米远就是良种场的牛奶厂。</p> <p class="ql-block">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平安符”临摹款。</p><p class="ql-block">其实说起来我们许多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的东西倍受争议,“符箓”、“符咒”就在其中。</p><p class="ql-block">这些东西所涉及的神仙、鬼怪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现代科学无法证实;但同样现代科学也无法证实其不存在。</p><p class="ql-block">其实这跟迷信之说没有任何关系,之所以不能被现代科学所验证,我认为,这实际上只是现代科学还没有找到其真正的、适合这一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而已……</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东西,我们会发现,它跟我们人的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我始终认为,中国“符箓”文化说白了,它是最神秘,最直观,也是最古老的心理学之一,该属“心理学”的范畴,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久而久之便有其中一部分慢慢地就演变成“风俗文化”,例如我们最最熟悉的“门神”“春联”等。</p><p class="ql-block">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王安石便在他的《元日》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p><p class="ql-block">其中的“新桃旧符”,就是指“桃符”,“桃符”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春联,因为最初的吉祥之语(即符咒)是写在桃木上的,所以称“桃符”,后来才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充满节日喜气的春联模样……</p><p class="ql-block">至于画符,更是有很多的讲究,如果是随意的照猫画虎,那就失去了作为“符箓”的作用,也就是说它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p><p class="ql-block">限于篇幅,不再多言。</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唯一的一篇获奖的医学论文。</p><p class="ql-block">其实,所谓的“影子针灸”技法便是脱胎于古老的“巫文化”,因为这种技法在施针时,不是直接去针刺人体皮肤,而是对着患者的灯影行针,并且配有相应的“口诀”,很神奇的……</p><p class="ql-block">其实,这篇论文之所以能获奖,主要还是那个时候这种技法濒临失传,但那一代中医大家评委也是知晓的……</p><p class="ql-block">当然,没有进入前三,原因是当时我的临床试验资料实在少的可怜(相对于一篇论文所需得重中之重的第一手资料而言)……</p> <p class="ql-block">“符箓”其实就是由书画组成的,所以有必要对国画技法有所了解和掌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