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行

老余

<p class="ql-block">  十月二十一日清晨,星华送其外甥女李媛送广州上班,我和秀桃也准备顺道去星海音乐学院看望孙女稚敏。</p><p class="ql-block"> 上了深广快车道,乘坐的小车很快就过了东莞进入广州的高速,不久就进入广州。今天早晨的广州刚下过雨,天气阴沉,我感觉有些凉意,就披上了星华的校服。此时,街上行人很少。七点半左右就到了李媛租房的地方,她下了车,我们帮忙将行李送到了电梯口,她和她的同事高兴地上了电梯,并向我们挥手告别。</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又向广州大学城(番禺)方向出发。八点左右,就来到了星海音乐学院。看到周边都是绿色生态宜居的环境就知道:这就是建设中的大学城。这个大学城在珠江口上的小谷围岛上,面积有17.9平方公里,规划入驻20万大学生,这里的城市人口将要达到35万。第一批入驻的大学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名校。</p><p class="ql-block"> 星华、惠梅的独生女稚敏是去年从东莞考上这所全国性的音乐学院。我问了问中年男门卫,是否可以直接进去,那位门卫说:“没有这里就读的子女过来,您们不能进去。”我们只好在这里等候着稚敏过来。一会儿,我们看见稚敏从不远的林荫道上走了过来。我们在门口拍了张合影上作留影。她高兴地领着他爸和我们走进了学院,这所学院面积并不大,好象大多数建筑就建在这座绿荫之中宽阔的山坡上。</p><p class="ql-block"> 我放眼望去,学校的音乐厅、图书馆、体育馆、行政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等建筑,分别座落在山坡上的各个平缓的登高处。因为是星期日,校院里的学生并不多,老师们大多都回到了自己在广州的家里。稚敏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她的学院。她指了指公路对面的那几栋楼房告诉我们说,那就是国际校区。她说:"在那里读书的同学,四年的大学生涯,将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国外名牌音乐学院度过。他们有机会接触国外音乐各个门类的大师级教授。”</p><p class="ql-block"> 稚敏还把我们领到冼星海沉思微笑的半身雕像前。面对冼星海沉思凝神的那双充满正气、智慧的目光,我们作为后来人不由地肃然起敬。大家恭敬地站立在他半身雕像面前,向他深深的敬礼。我们仿佛看到:抗战时期,正值中年的冼星海在昏暗的油灯下潜心创作《黄河大合唱》;仿佛看到他正带领鲁迅艺术学院的同学们,充满的激情地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情景;仿佛看到了冼星海以自己的音乐才华、以自己的激情地谱写了大量的抗战歌曲,鼓舞着亿万抗战军民坚持八年半无数次前仆后继、生死搏杀的战斗,才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冼星海”这个伟大的名字也将同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一起写进中国近代史。</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在稚敏引领下穿过一条条林荫小道,观看了星海音乐学院的各类造形各异的建筑后,就乘车离开了学院,离开了美丽的小谷围岛。</p><p class="ql-block"> 𣎴到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珠江岸边,位于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旧址。因为是周六,小车开来时,一路上游人如潮,其中有广东的中老年人、学生、游客,也有不少外地游客。黄埔军校旧址东南外边就是美丽的珠江,这里停泊着许多大小船只。</p><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旧址,在清末是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十三年(1924)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学校,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因为地址位于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p><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旧址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等史迹。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她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军校旧址成为反映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有关历史的重要史迹,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1924年6月16月,黄埔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及国民党高级官员出席并讲话。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大门口木牌上亲自题写:“升官发财请走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此门”。当时,广州革命政府的领导人是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同时还有共产党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教官:恽代英、萧楚女等。</p><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如雷贯耳,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和陈毅。中国著名的军事指挥家、大将陈赓曾在黄埔学习、进修,还和蒋先云、贺衷寒二人被并称为“黄埔三杰”。国民党那边,除了胡宗南之外,汤恩伯、杜聿明、张灵甫、毛人凤等高级将领也出身于黄埔军校。同时,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共产党人,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过。</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黄埔军校旧址参观了《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群英展》、《铁血东征》等展览。这些展览中大量史料、图片、文字告诉我们,孙中山去世前后,黄埔军校培养的军事人才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东征、北伐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解放军中出身黄埔的元帅、将领为以后的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旧址内外参观过程中,我们仿佛重回到了当时那个内忧外患、风云变幻的时代,一批批怀抱理想、信念的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的乡村、城镇,来到当时广州,大家满怀爱国、救国之志,报考黄埔军校。进校后,他们苦练杀敌报国的本领、深入研究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在东征、北伐战场上带领战士们同大小军阀作战,不怕流血与牺牲,屡立战功,……。</p><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在黄埔区长洲岛街上吃了中饭后,稍歇片刻就出发了。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位于广州越秀区的黄花岗公园停车处。只见公园进口处矗立高大的四根方柱,顶上巨大的牌坊门额上面镌刻有孙中山先生的题词“浩气长存”四个贴金大字。𣎴多久,星华找个地方休息,我和秀桃下了车后,径直朝陵园方向走去。</p><p class="ql-block">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就在公园中心位置,是为纪念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公园有十三万平方米,内还有民国时期众多著名革命家的墓葬,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体现。黄花岗公园集中了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章炳麟等历史名人的手书、碑刻,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人文历史沉淀最为深厚的烈士陵园之一。</p><p class="ql-block"> 今天,蓝天白云,灿烂的阳光把广州城里照得通亮通亮。黄花岗公园里高大的榕树等南方植物蔽日遮天,但茂密的绿叶缝里阳光仍顽强地透射进来,不少家长们带着小孩子在林间小道散步、奔跑,享受着和平幸福的阳光。在通往烈士陵园的墓道平缓而渐高地通往远方的七十二烈士陵墓,上面有默池、纪功坊。墓道两旁是早在建园时种植的蒼松翠柏,它使陵园的气氛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黄花岗公园里还有供人们赡仰的红铁门石牌坊、黄花亭、龙柱、四方池、潘达微墓、碑廊等。今天下午,前往赡仰的人们和往常一样,络绎不绝。我俩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缓缓地走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墓,并向他们三躹躬,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 公园区除了七十二烈士墓外,还有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之墓、陆军上将邓仲元之墓、被孙中山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的楊仙逸之墓、被孙中山称为“共和国殉难之第二健将”的史坚如之墓以及越南烈士范鸿泰之墓。</p><p class="ql-block"> 在公园各处我们浏览了将近两个小时。今天的人们能以悠闲自得的心情在这里散步、聊天、游玩。我们不能忘记:一百多年前的旧中国,腐败的清王朝还在统治中国人民,绝大多数老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是辛亥革命的无数先贤们前仆后继才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次广州之行,我们只到过两处革命旧址,即:黄埔军校、黄花岗公园。其实还有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市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馆等处,由于时间关系未来得及参观学习。</p><p class="ql-block"> “前事𣎴忘后事之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第一代人,我们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有着切身的感受。通过这次广州之行、参观之旅更加深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如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独立、民族没有解放,就谈不上我们的人权、生存权,更谈不上民主和自由。例如:今日巴勒斯坦的悲惨处境就是典型案例。号称世界民主、自由的灯塔----美国天天讲“民主”,月月唱“自由”,其实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有时,美国就连自己的盟友也𣎴放过,为了自身霸权利益根本不把发展中的国家放在眼里,有用则当棋子,如无用、碍事则打击或弃之。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我们的基本生命线,千万𣎴要相信美国人的鬼话。”</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