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2023年10月23日,小学语文洪涛漪名师工作室在安吉县第四小学开展了本学年第二次工作室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以“新课标视域下经典老课文的教学”为主题,聚焦经典老课文的目标与学习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依托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探寻经典老课文的教学新路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课堂展示——探寻教学新路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孝丰小学杨楠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是五上第六单元“舐犊之情”主题下的一篇经典老课文。课堂上杨老师结合学校心理广播站“心灵有约”栏目,创设了给学校“心语信箱”投稿的学习任务情境,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寻觅爱的踪迹、辩证爱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表达内心之爱。为了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中蕴含的情感”,杨老师设计了“学习起因,了解渴望”、“聚焦场景,体会辛苦”两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去寻觅字里行间的母爱。小练笔时,杨老师让学生运用“反复”的手法仿写自己生活中关于母亲印象深刻的场景。整堂课从“学习—感悟—表达”,层层递进,学习目标达成度很高。</p> <p class="ql-block"> 第七小学王聪慧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是五上第七单元“自然之趣”主题下的一篇经典老课文。基于文体,王老师创设了“跟着课本去旅行”的大情景,围绕“旅行初体验”、“旅行微观察”、“旅行心体验”三个学习活动,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体会大榕树的静态美,尝试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好相关段落。首先王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完成游览记录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感受了大榕树的“大”之后,王老师再让学生细读段落,体会榕树的美丽。最后让学生对照标准,练习朗读。在课堂中,王老师较好地实现了“教学评一致”,在环节清晰的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让学生有所学,有所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伙伴点评——聚焦教学新话题</b></p> <p class="ql-block"> 毛红霞老师针对杨老师的《慈母情深》课堂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认为杨楠老师设置了贴合人文主题的情境,准确把握单元要素,通过抓关键词句,反复朗读,借助视频、音频等教学策略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慈母情深。这样的整合,就会让学生很自然地沉浸在课文的学习中。学习任务不再拘泥于外在形式,更注重内在的连贯性、驱动性课堂的进阶。</p> <p class="ql-block"> 章李君老师从“基于儿童需要,确立教学目标”、“创设任务情境,搭建学习支架”、“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三个方面对王老师的《鸟的天堂》课堂进行点评,同时也阐述了自己对于新课标的理解。她认为,王老师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聚焦在“树”上,引导学生借助默读、朗读以及“最美榕树”拍摄计划情景等学习方法切实有效,能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榕树的“静中有动”。王老师还在教学活动中设计评价标准,加强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老课文,新教法,站位儿童视角,基于学生的生长需要,将学习引向深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观点报告——阐述教学新认知</b></p> <p class="ql-block"> 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凤凰校区陈慧老师作了题为《对比与重构:发掘老课文的新价值》的观点报告。她以老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纵横对比了人教版和统编版两个版本,重新定位“老课文”的教学价值。横向上从单元主题、语文要素、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感知系统变化,精准捕捉“老课文”发生的细微变化。纵向上以实际教学案例为例,捕捉内部变化。阐述了基于学生,重构“老课文”的新教学观点,提出了基于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思维,贴合学生实际、重构教学活动等观点。</p> <p class="ql-block"> 第六小学的戴嘉慧老师了为我们整理了经典老课文,在她的《浅谈老课文的编排及其策略》观点报告中,戴老师抛出了何为老课文的问题,整理出了四个版本中的均出现的老课文。从编排位置、功能定位、教学目标、文体多样性四个方面谈了老课文的编排特点。在老课文的教学策略上,戴老师给出了三条策略:一是对比要素——精准教学,二是巧用习题——找准教学着力点,三是整合——单元整体教学。以四上第二单元为例,用具体的例子为我们梳理了如何进行整个单元的备课。</p> <p class="ql-block"> 第三小学凤栖校区的黄丽蓉老师作了题为《横向对比,纵向关联——探寻老课文的新教法》的观点报告。她指出从“课文+”入手,在横向对比中发现单元编排新特点,以宏观的眼光关注两个版本的单元体系特点,并以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一课为例,指出了新老教材中课文所处的两个单元体系的明显调整。同时,黄老师提出了向“学段+”延伸,在纵向关联中找准要素发展链接线的观点。她建议在课堂上,依照学会默读、探究人物、聚焦语言三个任务,分层面展开教学。在新旧教材横向对比中重读老课文,能领略到它新的活力;在纵向关联中重读老课文,能找准它新的定位。</p> <p class="ql-block"> 孝丰小学的莫敏老师在其《探究老课新教:基于需求创情境,从“零散”走向“整体”》的观点报告中,从创设、选择情境的角度,结合五上第三单元与第六单元的实践教学实例同大家进行了讨论。莫老师认为,教学中要基于需求创情境。需求主要有二,一是关注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需求,二是要关注学生实际需求。莫老师用《猎人海力布》、《慈母情深》两课所创设的具体情境,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初步探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专家点评——引领探究新方法</b></p>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最后,教研员张卫其与洪涛漪老师就此次教研活动分别进行了点评。</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就工作室成员的发展提了一些建议。一是要主动实践,提升教学质量。二是要主动阅读,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教师日常要多研究课标,多角度设计真实的情境,张老师以上午《慈母情深》、《鸟的天堂》两课所创设的情境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张老师建议大家要多阅读,主动订购教学杂志,把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多看专业的理论书籍,开拓教学设计视野。三是要主动写作,积淀自己的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 洪老师提到要关注课文情境、语境和学习任务情境的区别。随后,洪老师以《慈母情深》、《普罗米修斯》两堂优秀课例为例,对大家的学习任务情境创设提出了建议。最后,洪老师对工作室成员“新课标”的研究进度和成效提出了新的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就是一个日常教学研究的指路牌。老课文既要传承经典,又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对老师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教学研讨中进行思维碰撞,不断推进研究,打磨自我,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和长足的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