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鸭绿江口现状,我方领土逐渐减少,朝鲜领土却在不断增多

守望孤独fubin

<h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鸭绿江是“抗美援朝”的象征,也是中朝友谊的象征。</h3></br><h3>鸭绿江是中国与朝鲜之间的界河,自60年代起,中国秉持着“中朝友好”的精神,将鸭绿江领域大部分岛屿的所有权划分给朝鲜。</h3></br><h3>这是为什么呢?</h3></br><h3><strong>如今,随着地理环境的不断演变,鸭绿江流域属于朝鲜的领土不断增多,属于我国的领土却在不断减少。</strong></h3></br><h3>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h3></br><h3> <h3><strong>一:溯源鸭绿江</strong></h3></br><h3><strong>鸭绿江全长795公里,流域面积6.19万平方公里,中国境内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strong></h3></br><h3>发源地为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流域方向源头向南,流经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再向西北,后通过临江市转西南。</h3></br><h3>干流经过吉林,辽宁省,最后在丹东市东港市流入西朝鲜湾。</h3></br><h3>关于鸭绿江的称呼,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象形”,因江水颜色碧绿,又状似鸭头,因得名“鸭绿江”。</h3></br><h3> <h3>其二是因为上游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并驾齐驱汇聚而成,顾名思义,合二为一称作“鸭绿江”。</h3></br><h3><strong>关于鸭绿江的溯源,跟中国历史有着莫大渊源。鸭绿江原为中国河域,古称浿水,汉朝称马訾水,隋唐称大同江。</strong></h3></br><h3>也就是说,鸭绿江并非自古就是中朝的界河,最先被冠以“界河”这一说辞,大约在公元10世纪,但这一说法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h3></br><h3>此时,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至宋朝初期,本就是一个混乱的年代,而且也只是将鸭绿江下游一小段流域归为界河。</h3></br><h3> <h3><strong>较之更准确的考察,时间线还要提前,是在唐玄宗时期。</strong></h3></br><h3>公元735年,朝鲜半岛的新罗政权向大唐呈上表文,唐玄宗向新罗御赐赠书,以大同江为界限,南归新罗,北归大唐。</h3></br><h3>就这样,这条边界线保持了将近两个世纪,也是历史上公认的“中朝”双方首次对界江问题达成一致。</h3></br><h3>时间来到公元10世纪,唐朝和新罗相继覆灭,中国有五代十国战火不休,至辽圣宗时期,鸭绿江东数百里被赐予王氏高丽,用筑女真聚集地。</h3></br><h3> <h3>朝鲜半岛也不太平,因高丽政权不断开疆拓土,向西北,东北推进,这条边界线也随之呈北移趋势。</h3></br><h3>到了明初,李氏朝鲜又驱逐女真,控制了鸭绿江东岸,并不断扩张领土,终于将中朝边界推进至鸭绿江中下游,鸭绿江全线正式成为中朝边界河。</h3></br><h3><strong>不过,准确来说,这条边界河仅仅是遵循历史演变的产物,并未经过双方两国共同的勘定,而是以客观的实控线为根据。</strong></h3></br><h3>清朝顺理成章地从明朝手中承袭了这样一条边界线条,光绪三十四年,随着清政府外交,军事的衰败,大量外籍人士涌入鸭绿江流域。</h3></br><h3> <h3>此后中国走过清末民初,又经历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无暇顾及鸭绿江边界问题。</h3></br><h3>直到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接踵而至,中朝友谊取得了质的飞跃,鸭绿江问题重新被提上日程。</h3></br><h3><strong>这次,中朝两国是如何商议领土划分问题的呢?</strong></h3></br><h3> <h3><strong>二:划分鸭绿江</strong></h3></br><h3><strong>1962年,周恩来亲赴朝鲜平壤,与金日成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strong></h3></br><h3>两年后,中国外长陈毅与朝鲜政府领导人朴成哲在北京又签订了《中朝边界议定书》。</h3></br><h3>两次协议签署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中国将共计1200多公里的土地,主动让渡给朝鲜,却对东北发展形成阻碍。</h3></br><h3>其中包含薪岛,绸缎岛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岛屿。与其说是中朝协商,不如说是金日成提议将二岛的所有权让给朝鲜。</h3></br><h3> <h3>摊开地图,薪岛和绸缎岛皆位于朝鲜半岛的最西侧,但自古以来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其中薪岛离东北丹东港口更是只有几百米的距离。</h3></br><h3>伴随着鸭绿江水流冲击,流水中泥沙堆积沉淀,导致薪岛和绸缎岛在内的多处岛屿的面积呈持续扩大趋势,完全融为朝鲜内河。</h3></br><h3>1964年,中朝双方在鸭绿江浑江口共有岛屿162个,由于自然地貌演或人工基建影响等因素,至1972年两国联检时发现:</h3></br><h3><strong>岛屿共减至143个,其中,中方最终所有岛屿只有52个,共损失岛屿面积达到171万平方米。</strong></h3></br><h3> <h3>1990年,中朝进行第二次联检,但由于河岸崩塌,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改道,致使双方国土皆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失,具体损失多少,未能具体统计。</h3></br><h3>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仅鸭绿江干流在1995年夏季发生的大洪水就致使吉林省鸭绿江大堤毁于一旦:</h3></br><h3><strong>5处河流改道,堤坝全程共有千余处被毁,国土面积流失1300万平方米。</strong></h3></br><h3>无论如何,基于当时中方主动让渡土地的原则,相比之下,朝鲜绝对是自然地貌变化的受益方。</h3></br><h3>别的不提,仅拿薪岛和绸缎岛来说,二岛皆位于鸭绿江出海口的位置,与朝鲜半岛形成港湾。</h3></br><h3> <h3>中国本可以通过这里,直接驶进黄海和渤海,是一条重要且便捷的海上航线。但现如今,这条海上航线是朝鲜的领地,得由朝鲜说了算。</h3></br><h3><strong>并且,这两个岛屿在原有面积的基础上,加之经年累月的地貌演变,岛屿面积还将持续扩大,甚至假以时日与我国丹东融为一体是必然趋势。</strong></h3></br><h3>届时,中朝之间又将对此产生新的领土争议。</h3></br><h3>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维系中朝友谊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h3></br><h3>那么,面对如今的鸭绿江种种现状,中国有何改良之策吗?</h3></br><h3> <h3><strong>三:开辟西水道</strong></h3></br><h3>长期以来,中朝在绝大多数时候都秉持着“友好”原则,鲜少甚至几乎没有出现过交恶的情况,但政治往来难免涉及利益,也曾产生龃龉。</h3></br><h3><strong>比如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俄朝友谊桥事件。</strong></h3></br><h3>一直以来,鸭绿江因抗美援朝一战成名,总是拥有更高的知名度,但其实还有一处不容忽视的海上运输通道——图们江出海口。</h3></br><h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苏联以向朝鲜运输物资为名,在图们江上修建了横跨俄朝两国的俄罗斯铁路大桥,也就是所谓的“友谊桥”。</h3></br><h3> <h3><strong>图们江是中国面向日本的出海口,但是这座桥的设计非常不科学,距离水面只有十米左右。</strong></h3></br><h3>大型船只根本无法通行,小渔船也只能勉强通过。也就是说,这是苏联变相迫使中国失去对日通海权的手段。</h3></br><h3>所以,即使最近的吉林离图们江只有十公里左右,但因桥的限制,中国根本无法派船驶进日本,这意味着中国东北再丢一个出海口。</h3></br><h3>苏联解体前,友谊桥尚且拿来做做表面功夫,通过小型船只向朝鲜运送些许物资,待到苏联解体后,朝鲜已不需要物资输送,这座桥自然被淘汰荒废。</h3></br><h3> <h3>即便如此,这座图们江大桥始终没有被拆除。</h3></br><h3>桥在,俄罗斯和朝鲜就有办法合谋出台各种政策,来达到限制中国商船通行的目的,如此一来,就能保证俄朝在日贸易的利益不受侵害。</h3></br><h3><strong>既然图们江口此路不通,鸭绿江口又受朝鲜制约,看似无路可走,但中国可不会听之任之,坐以待毙。</strong></h3></br><h3>鸭绿江并非铁板一块,中方出入鸭绿江水道的船只必经朝鲜领海,但中国也不是没有出路,好在我们还有西水道和丹东港。</h3></br><h3> <h3>丹东港以丹东为界,西南方向是大连,青岛,连云港,东南方向是朝鲜南浦,仁川,釜山。</h3></br><h3>同时,丹东港又是东北亚港口群的中心点。北有俄罗斯东方港;东有日本,韩国诸多港岸;西有大连,天津,青岛港。</h3></br><h3><strong>西水道又是中国沿中方海岸线经中国领土出海的唯一通道,鼎盛时期可通行载重量3000吨以上的货轮。</strong></h3></br><h3>但遗憾的是,要想从此过,必须解决泥沙难题。</h3></br><h3>首先,历史上来自鸭绿江流域的泥沙绝大部分统统被排入西水道。</h3></br><h3> <h3>其次,如果要对西水道进行开挖,水量和水深也会随之增加,鸭绿江含沙量本就较大,必然又导致部分泥沙再次涌入,形成泥沙淤积。</h3></br><h3>由于朝鲜绸缎岛几乎与丹东融为一体,西水道又堵塞不同,致使中国在鸭绿江根本不具备通航主动权。</h3></br><h3><strong>因此,我国只好先另辟大东港,逐渐发展成丹东港众港口中的重要港区。</strong></h3></br><h3>同时,西水道的清淤工程刻不容缓。开辟并恢复西水道是发展边境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首任,势在必行。</h3></br><h3> <h3>西水道主要受大东港的潮汐影响,随着鸭绿江西水道整治工程的深入,西水道打通后,潮汐动力大幅度提升,码头前水深得以维持,大东港得以实现飞速发展。</h3></br><h3><strong>现如今,得益于西水道疏浚工作的完善,被朝鲜绸缎岛和黄金坪岛封锁的丹东河岸,已成功突破重围,首当其冲的希望曙光就是“一撮毛”港。</strong></h3></br><h3>该港口已突破朝鲜二岛一南一北的包围,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中国自立自强的决心。</h3></br><h3>同时,针对不可控的天灾洪水,云山,水丰,渭源,太平湾等水电站在鸭绿江干流拔地而起。</h3></br><h3>水电站的建成有效控制了流域内洪峰数量,使鸭绿江水势趋于平稳。可以说,中国从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扭转了受制于朝鲜的劣势。</h3></br><h3> <h3>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关于鸭绿江边境领土此消彼长的问题,中朝两国还应多加协商,力求合理划分,公平公正。</h3></br><h3><strong>鸭绿江象征着中朝两国人民钢铁般的友情,一亩三分地的利益和昔日抗美援朝的情谊相比,孰轻孰重,公道自在人心。</strong></h3></br><h3>相信在中朝两国的共同努力下,领土维权终将妥善解决,中朝友谊如鸭绿江水般悠悠不绝,万古长青。</h3></br><h3>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鸭绿江华章——崛起奋进的丹东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鸭绿江西水道治理工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世中朝界务交涉焦点述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国东北国际河流与东北亚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