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点评论坛 (3)《框架构图法》十月第三周点评汇集

华盛顿手机摄影

<p class="ql-block">  框架构图是使用图像内的元素构建一个“框”,突出中心的主题或景色。这些“框”可以是天然的,如树枝、窗户或拱门,也可以是人造的,如建筑、桥梁或其他物体。</p><p class="ql-block">这样做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引导观众的视线:框可以帮助指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其集中于框中的主题。</p><p class="ql-block">- 增加深度和维度:框架元素通常位于前景,可以为图片增加多个层次,从而增强三维感。</p><p class="ql-block">- 加强故事情感:框可以为图片增添环境氛围,增强故事背景或情境。</p><p class="ql-block">常见的框架元素:</p><p class="ql-block">- 自然物体:树、山、树枝、花、草等。</p><p class="ql-block">- 建筑结构:窗户、门、拱门、桥梁等。</p><p class="ql-block">- 人造物体:车窗、镜子、隧道等。</p><p class="ql-block">- 光影效果:暗角、逆光所形成的光晕等。</p><p class="ql-block">如何使用框架构图:</p><p class="ql-block">- **选择合适的框**:首先,你需要找到一个能够衬托主题的框。</p><p class="ql-block">- **确定视角**:调整手机的位置,直到框和主题都能在图像中得到恰当的展现。</p><p class="ql-block">- **注意光线**:确保框和主题之间的光线关系得当,以避免过度的对比或失去细节。</p><p class="ql-block">- **使用深度**:可以通过调整焦点,使框或主题模糊,从而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注意力。</p><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确保框不会过于主导,从而抢走主体的风头。</p><p class="ql-block">- 不必总是完全封闭的框,半开放的框或仅有一侧的框也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试验不同的角度和框架大小,找到最佳的构图平衡。</p><p class="ql-block">总之,框架构图是摄影中的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技巧,它可以为图片增添情感、深度和焦点。以下是几个框架构图的例子:</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来看看《框架构图》第三周的点评:</p> Jeffery 老师的点评 一 <p class="ql-block">答:我认为图二不是框架构图。框架构图是用形式的封闭来表达内容的延续,用各种不同的元素把主体包围起来形成一个框架从而把观赏者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在框架中的主体上。图二显然没有达到上述的效果,虽然左右建筑物及下部房顶在画面中形成了一个框架但这个框架与中间的主体在画面中平分了秋色。三叶草可以保留但它与该片的主题似乎没什么关联而且会分散了观者的注意力。</p> <p class="ql-block">  后期我会考虑将左右建筑物压暗,形成背光效果来突出中间建筑物的存在(Snapseed 的蒙版功能可以实现),同时增加前景房顶的明暗对比(手机自带功能可实现),表达出建筑物的受光面及背光面在画面中形成的强烈质感。</p> 二 <p class="ql-block">答:这是典型的框架构图习作,由于图中大面积的暖色或室内灯光的原因导致室外白平衡偏差,后期可用Snapseed的白平衡或曲线工具进行调整。其实该片人物主体与红黄墙体形成的框架存在冷暖色对比是一种合适的效果,可以考虑不改动。我以为该片最要处理的是把主体人物与背景区分出来,用Snapseed 的蒙版功能淡化背景,突出人物(这可能就是你提出的让人物更清楚吧)。</p> <p class="ql-block">  以上样片我是根据作者的要求对窗外主体进行了局部白平衡的调整(Snapseed 的白平衡工具可实现)</p> 三 <p class="ql-block">答:该片𣎴是框架构图,前景大树没有对主体红房子形成包围之势,所以就失去了框架的存在形式。但这是一幅不错的习作,特别是作者选了个好的机位,把大树的一部分做为了照片的前景并且放在了一个合理的位置,使一幅平常的风景照具有了作品感。建议后期拉直画面、减少前面的泥土路面,改中心构图为三分法构图、降低前景树干与路面的曝光度(Snapseed 的局部工具可以实现)增加画面的纵深感、营造画面的故事氛围。</p> 四 <p class="ql-block">答:首先我们先来谈谈该作品中的框架,画面里有个标准的框架就一定是框架构图吗?我认为是“形是而神不是”,框架构图的“神”在于照片中的框架可以将画面营造出一种神秘气氛并引起观者的好奇心,就好像某个人在暗处偷偷窥视某个地方,同时也使摄影作品具有了立体感与延伸感。对于本片中的这个框架我更趋向于是作者为该片取的一个好的前景。回到作者的问题,1)玻璃上的反光部分可以用擦除APP耐心擦除。2)框架走形可以用Snapseed 的透视工具进行调整。3)我会选择第一张,理由是第二张水面上没内容,第三张水面上的小艇与树叶靠太近。</p> <p class="ql-block">  该片后期建议增加画面的反差及饱和度、提高清晰度,使画面更显明亮通透,我个人更喜欢第二种的剪裁,既保留了完整的框架前景又突岀了主题,画面也显得相对干净。</p> 五 <p class="ql-block">答:1)路灯的反光可用擦除APP进行擦除,我用的是Photo Retouch, 可供参考。2)风景照必须横平竖直,其中水平是重中之重,用Snapseed 中的透视工具可将倾斜的路灯纠直。3)天空中的云海已经很柔润了,无需调整。样片如下仅供参考。</p> 六 <p class="ql-block">答:拍到了不一定拍好了,分析该片,色彩不够浓郁、车前画面空间显得过少,其他没啥毛病,利用Snapseed 中的展开工具把车前空间拓展,再用Snapseed 的蒙版功能增强树林及倒影的色彩饱和度及明暗度,制造浓郁效果的程度可按作者自己的口味来定。</p> 七 <p class="ql-block">点评:这幅习作采用了叠加及对称拼接的后期手法,表现了作者唯美的创作思路,集中心构图、水平构图、框架构图于一体,色彩轻透亮丽。不足之处在于后期技术还不够成熟,成片中留下了明显的制作痕迹。建议作者从简单的特效做起,循序渐进,凭借自身的艺术修为日后定能佳作频频。</p> 八 <p class="ql-block">点评:这也是框架构图习作,好机位,好视角,适当调整画面水平及透晰度,无需太多后期,唯一我认为可以探讨的是画面左边略显轻了点,如果左边水面上有几只水鸭或一条小船就把画面重心摆平衡了,或尝试把纪念馆放在三分线位置。总之不断地品味、不断尝试、不断地修改就意味着不断提高。</p> 贾波老师的点评 一 <p class="ql-block">答:这两张片子可以看出你在刻意练习框架构图,但框架构图的目的是在于突出主体,不能为了框架而框架。框架只是在特定的场景,为了突出主体而用框架来遮挡旁边杂物、增加纵深等将观者的目光局限在主体之上。第一张的构图使得那几片叶子成为主体,但这些叶子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所以不是好的框架构图。第二张也正如你说的那样,太刻意框架了,后面水中的云与远处的秋景都十分好,但加了树反而不美。以后只要心中有框架,在实际拍摄中灵活运用框架来达到遮挡杂物,增加纵深从而突出主体的目的,就可以拍出好的作品了。</p> 二 <p class="ql-block">答:把房子放到了左上三分线交叉处,是三分法构图。为了突出秋意下的小屋,我建议增加对比度,并用曲线工具加红减蓝,突出阳光,使得画面的秋意更加浓郁一些,并且把屋顶的红色加一些,让它更突出。调后结果如下图:</p> 三 <p class="ql-block">答:这是拍大光比环境的主要问题。以下是在大光比环境下使用手机摄影时,需要注意的一些要点:</p><p class="ql-block">1. 曝光控制:手机摄影通常具有自动曝光功能,但在大光比场景中,它可能不会始终准确捕捉到所需的曝光。您可以使用触摸屏幕上的焦点和曝光锁定功能,或手动调整亮度设置,以更好地控制曝光。</p><p class="ql-block">2. HDR模式:许多手机具有高动态范围(HDR)模式,可以在大光比情况下帮助平衡亮度。启用HDR模式会捕捉多个曝光,然后合成一张图像,以更好地呈现高光和阴影细节。</p><p class="ql-block">3. 利用自然光:尽量充分利用自然光,例如在早上或傍晚拍摄,以减轻大光比环境的挑战。避免直射阳光照射在主题上,以减少过曝。</p><p class="ql-block">4. 防止镜头反光:大光比环境中,镜头反光可能成为问题。使用遮光罩、手持遮挡物体或调整拍摄角度来减少反光现象。</p><p class="ql-block">5. 后期处理应急:如果无法在拍摄时完全解决大光比问题,不要担心。您可以在后期使用手机上的图像编辑应用来调整亮度、对比度和曝光,以改进图像。</p><p class="ql-block">6. 使用附加镜头:一些手机支持附加镜头,例如广角或变焦镜头。根据场景需求,考虑使用这些附加镜头来更好地捕捉场景的各个方面。</p><p class="ql-block">7. 避免使用闪光灯:在大光比环境中,使用手机闪光灯通常会产生不自然的效果。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依赖自然光或其他光源。</p><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在大光比环境中可能会有一些限制,但通过注意上述要点,您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手机摄影功能来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p><p class="ql-block">对于这张照片来说,以下标出的部分已经严重过曝,无法通过后期恢复过来。因此下次再照类似照片的时候一定在最亮的地方点一下,以它测光,防止过曝。图中暗的地方反而后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补偿。</p> 四 <p class="ql-block">答:我猜第二张是原图,第一张是在第二张的基础上二次构图并提亮的结果。为了达到你的冷暖对比描述,我建议在第二张的基础上把天空进一步变冷一些,加强对比,并像第一张那样剪裁一下,效果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  另外还可以像下图一样剪裁一下,突出天与新建筑的冷,老建筑与草地的暖,也是不错的。</p> 五 <p class="ql-block">答:这张左右对称构图,要想好看就必须左右尽量保持对称。而这张图稍微歪了一点,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  因此建议通过perspective工具先旋转,再把镜头变形修弱一些,并剪裁掉不好的边角。用tune image 工具给墙壁加些暖色,让它更有生气。效果见下:</p> 六 <p class="ql-block">点评:第一张是水平线构图,但缺乏内容,太阳与反光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如果水中有船或天上有鸟则会生动一些。第二张严重过曝,已经无法修正,见下图我把高光部压到底,提升阴影到最大的情况,过曝仍然不行,但阴影的细节恢复了一些。因此此类大光比的拍摄请参考我前面提到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至于如何拍摄移动中物体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诀窍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好的照片:</p><p class="ql-block">1. 预测运动:尝试预测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这样你可以提前将焦点对准目标。</p><p class="ql-block">2. 使用连拍模式:手机通常有连拍或快门延迟功能,这可以帮助你捕捉物体在不同位置的多个瞬间。</p><p class="ql-block">3. 调整快门速度:如果你的手机允许调整快门速度,可以尝试将快门速度设置较高,以减少运动模糊。</p><p class="ql-block">4. 利用跟焦功能:许多手机相机应用具有自动或手动跟焦功能,使用它们可以确保移动物体保持清晰。</p><p class="ql-block">5. 照明条件:足够的光线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好的照片,尽量在明亮的环境中拍摄。</p><p class="ql-block">6. 稳定手机:使用稳定的手持方式或支架,以减少抖动,这有助于拍摄更清晰的照片。</p><p class="ql-block">7. 后期处理:如果你的照片仍然有些模糊,可以尝试后期处理软件来提高清晰度和减少噪点。</p><p class="ql-block">8. 练习:拍摄移动物体需要练习,多次尝试可以帮助你提高技巧和捕捉更好的瞬间。</p><p class="ql-block">记住,拍摄移动物体时,拍上是第一位的,可以采用中心构图先拍下来再说。后期处理时还可以在构图上调整。</p> 到处看看老师的点评 一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雅典卫城露天古剧场处拍的 透过这些门洞可以看到雅典市区。但聚焦前面,远处就不十分清楚。请老师指教。</p> <p class="ql-block">答:在拍照片时我一般会用手指点一下照片的主体,对焦在主体上。👆这张照片你在拍照时如果点一下门洞外的市区建筑,应该会清楚点。</p> 二 <p class="ql-block">  照片拍摄于Natural bridge state park。 下面有很多行人。是不是应该把他们去掉?请老师指教。谢谢老师。</p> <p class="ql-block">答:行人在照片中都显得很小,我不会把他们去掉。如果我拍Natural Bridge,我会站的远一点,把bridge 的顶部也拍出来,以显示出整个bridge的轮廓。</p> 三 <p class="ql-block">问:第一张图是觉得两顶红帽子在绿色长廊中很醒目,第二张是因为建筑的左边在阳光下呈现不同的光彩,与内部有一定的呼应。请教这两张构图的得失,以及如何做这两张图的后期。谢谢。</p> <p class="ql-block">答:第一张图两个带红帽子的人行走在绿色的长廊中,是一个不错的拍摄主题。我会多拍几张他们的背影。保留一张他们行走姿势比较好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答:第二张照片应该是在golden hour 拍摄的。图中建筑的左外侧在阳光下呈现出金色的光彩。建筑内的人像雕塑及周围也泛着金光。照片给我的感觉是主体不突出,比较凌乱。我会把照片裁剪如下图,突出建筑中的雕像。</p> 令老师的点评 <p class="ql-block">作者问题:</p><p class="ql-block">作品一组:兩張片子是同時拍照但不同的角度。渡輪快靠岸之前工作人員站在與海平面約60°的橋板上指揮橋板放下的速度。請問老師這是框架構圖嗎?如果是,那麼第二張片子的下面這個人保留好還是不要好?第一張片子應該怎樣裁剪?</p><p class="ql-block">作品二组:需要將方框拉正嗎?</p> <p class="ql-block">答:第一组两张照片角度挺有意思的,也算是框架,但框架没收住。也就是说,它对空间构建没有积极的帮助。个人意见,这两张就拍摄的角度,框架结构都不是最好选择。而且第一张右下的人物有一半没有抓进画面,与甲板上的红衣男子关系也好像没建立起来,所以再调整时干脆把他去掉。</p><p class="ql-block">第二张,空间,色彩,和画面中的两个人物都有对立的关系,营造了一股张力,和场面气势,带有点电影画面的效果。同样框架也是效果不好,把它去掉后,画面变得透气,舒展,简洁,在简中强化了对比,对比建立了关系,关系丰富了画面。</p><p class="ql-block">修改后的照片如下:</p> <p class="ql-block">作品二答:</p><p class="ql-block">Beule gate to the acropolis (通往雅典卫城的伯雷门)。我给你加了一个标题。[Smile]当之无愧世界名胜,惊艳一瞥。这类历史文化遗迹照片,我觉得一般两个拍摄思路,一是忠实记录面貌。二是走创作路线。</p><p class="ql-block">基于一,拍的虽有些局部了,但蛮有力度的。方框很难矫正,可能功能强的app能做到在修正的基础上保持画面内容,否则顾此失彼。</p><p class="ql-block">其次,走个人路线。那就是任凭己意,突出强化视觉亮点。在后期编辑中,因为受原图局限性,也只能“因地制宜”。下面是一个尝试。</p> 老莫的春天老师点评 一 <p class="ql-block">答:图一虽然是框架构图,但里面杂乱的元素太多。例如:左边半途杀出一扇门,就破坏框架构图的完整性。右边多个垃圾桶虽然很有规律摆在旁边,但它们毕竟是垃圾桶。天花板上挂着多个黑底白字的招牌也毫无美感,如果最前面这块泰国餐厅招牌与建筑工人在同一平面,人与鸡"深情对视",或者是唯一亮点。与其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拆东墙 补西壁进行后期翻新工程(修图),倒不如期待原创者的下一幅大作!</p> <p class="ql-block">  图二是一个完整的框架构图,主体为远处的灯塔,如果蹲下把镜头贴近地面,这样远处的塔顶与框架弧型顶部预留更多的空间。</p> 二 <p class="ql-block">答:摄影很多时候是靠天吃饭,懂摄影的人一般选择日出或日落时分外出拍摄,这段时间的光线是金黄色而且很柔和。这两张照片应该是接近中午时分拍的,所以光线比较硬。可以下载PS Express 软件,利用里面的功能进行后期修图。如下图所示:</p> 三 <p class="ql-block">点评:图一为一张普通的框架构图,内容平淡没有什么亮点。</p> <p class="ql-block">  图二这张拍的不错,首先光线柔和,拍摄时间在早上或者黃昏,框架构图内有高楼、树木和平静如镜的水面倒影,让人想起了四个字:岁月静好。</p> 小小鸟老师的点评 一 <p class="ql-block">作者说明:前几天拍的红叶。对称构图。</p><p class="ql-block">点评:这张是很不错的一张对称构图照片,而且湖面又有雾气缭绕,给整个环境增添了朦胧感。但是因为雾色很重,照片里白色比较多,后期适当降一下highlight,加一点儿shadow 会好一些。</p> 二 <p class="ql-block">作者说明:框架构图。</p><p class="ql-block">点评: 这张照片不能算是框架构图,框架构图的概念是照片的主体被周围框架式的环境直接或者间接包围住,起到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主体的作用。这张后面的木头算是背景而不是框架。</p> 三 <p class="ql-block">作者说明:二月初在Rio散步时惊奇地看到玻璃办公楼面上的影子。不知道这是否属于框架构图?办公室楼里的一些日光灯管是否影响观感?&nbsp;</p><p class="ql-block">点评:这张照片不能算是框架构图,框架构图的概念是指照片的主体被周围框架式的环境直接或者间接包围住,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主体上。这张虽然有方格的frame,但是没有起到把主体包围在其中的框架作用。</p> 四 <p class="ql-block">作者说明:想突出木板刻印,留下了两边的绿植。后期用了iPhone自带的功能,觉得把握不住那份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点评:这张利用颜色对比和明暗对比表达出木刻的画面,非常鲜明,很有想法,留着两边的绿植使画面形成框架构成,也更加突出主体,衬托住木刻的匠心工艺,还是很棒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