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史前文明遗址-石峁

青童

<p class="ql-block">  在神奇的黄土高坡陕北神木市高家堡镇,有一个“石破天惊”的重大考古发现,即石峁遗址。碳十四测年表明该城址初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废弃于公元前1800年左右,占地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迄今我国发现规模最大的史前时期城址。</p><p class="ql-block"> 峁(mǎo),指的是小山包,中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丘陵。所谓“石峁”,即指石峁所在区域遍地都是石块、石构的建筑残件,所以当地的名字就叫石峁。</p> <p class="ql-block">  遗址保护棚。</p> <p class="ql-block">  模型。</p> <p class="ql-block">  模型。</p> <p class="ql-block">  被保护着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  墙体砌得很规整和扎实。</p> <p class="ql-block">  壁画出土处。</p> <p class="ql-block">  夏朝是我国历史记载中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之前仍处于新石器时代,石峁遗址正处于新石器时代与夏朝的过渡时期,即“中华文明的前夜”。石峁遗址很可能帮助我们解开中华文明起源的诸多谜题。</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石峁遗址的发掘,已使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得到了注释!</p> <p class="ql-block">  很开阔的地盘。</p> <p class="ql-block">  画面内都是古城址。</p> <p class="ql-block">  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具体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所属的县级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毛乌素沙漠南缘。2006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p> <p class="ql-block">  许多地方都还未开整。</p> <p class="ql-block">  石峁文化范围,从地理单元来看,石峁文化范围分布区域东抵太行山西、南到子午岭北、向西包括南流黄河北段西侧支流的大部分流域、北至大青山南麓,东北到达岱海地区,东南可抵近太原盆地南区。</p> <p class="ql-block">  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石峁遗址是距今4000年多年,面积约425万平方米的城址。这个曾经的“石城”寿命超过300年。</p><p class="ql-block"> 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科技人员通过对陕西石峁遗址的遗存物取样并进行碳14年代测定,初步确定了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的建造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p><p class="ql-block"> 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2019年5月,石峁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1年10月12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四五”时期大遗址。</p> <p class="ql-block">  画面所及都是古城址。</p> <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石峁遗址又有考古新发现,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的大台基护墙上新发现了一件大型人面石雕。</p><p class="ql-block"> 石峁遗址出土大量玉器、丝织品和石雕,反映了四千年前的文明。石峁遗址玉器的出土可上溯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出土的玉器已散佚海外,被欧美几家博物馆入藏。</p> <p class="ql-block">  精美细致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  部分展示的玉器。</p> <p class="ql-block">  1976年发现的石峁遗址,经过系统调查和考古发掘,发现了石峁城址,这是一处宏大的石砌城址。考古勘探确认了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调查发现,石峁石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内城墙体残长2000米,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外城墙体残长2.84千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其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已知城址,成为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个。专家初步认定最早一处是“皇城台”,修于龙山中期或略晚(距今4300年左右),兴盛于龙山晚期,夏(距今4000年)时期毁弃,属于中国北方地区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这个“石城”的寿命超过300年。</p> <p class="ql-block">  地处黄河之畔、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目前国内所见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阶段城址,以公元前2000年的三重石头城墙和玉画双绝的英姿乍露,吸引着考古学家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石峁遗址为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有国内专家直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石峁城址的发现。石峁城址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所对应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聚落形态演变、人地关系及遗址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石峁城址还为石峁玉器的年代、文化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背景,更对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历史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发现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中国史前格局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石峁遗址是已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遗址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以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p> <p class="ql-block">  石峁遗址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因数千件流散的玉器而闻名。由于遗址的范围大,遗址范围内的修路、取土等建设活动,甚至对遗址的滥挖、盗掘等仍时有发生,遗址的保护形势十分急迫。</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在周边地区,在山脚下,就有村庄、集镇和大量居民,而且保护区范围很大,又无围墙和安保人员,保护任务十分繁重。</p><p class="ql-block"> 同时,应该尽快立法,出台地方性法规,加强保护和管理,以及利用。还要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我们期待着…!</p>